- 年份
- 2024(5800)
- 2023(8435)
- 2022(7529)
- 2021(6933)
- 2020(6272)
- 2019(14495)
- 2018(14565)
- 2017(27758)
- 2016(15937)
- 2015(18347)
- 2014(18899)
- 2013(18724)
- 2012(17903)
- 2011(16351)
- 2010(16829)
- 2009(15682)
- 2008(15970)
- 2007(14670)
- 2006(12741)
- 2005(11404)
- 学科
- 济(65985)
- 经济(65901)
- 管理(42795)
- 业(39966)
- 企(32080)
- 企业(32080)
- 方法(32057)
- 数学(27946)
- 数学方法(27618)
- 农(18599)
- 学(18199)
- 财(16851)
- 中国(16818)
- 制(13935)
- 地方(13123)
- 业经(12559)
- 贸(12513)
- 贸易(12511)
- 易(12070)
- 农业(11860)
- 理论(11748)
- 银(10762)
- 银行(10714)
- 和(10667)
- 融(10603)
- 金融(10594)
- 体(10409)
- 行(10231)
- 务(9748)
- 财务(9716)
- 机构
- 大学(241652)
- 学院(238697)
- 济(91851)
- 经济(89666)
- 研究(86477)
- 管理(85350)
- 理学(73211)
- 理学院(72248)
- 管理学(70507)
- 管理学院(70087)
- 中国(63644)
- 科学(57481)
- 京(52582)
- 农(50737)
- 所(47185)
- 财(43650)
- 研究所(43277)
- 业大(40702)
- 农业(40454)
- 中心(38941)
- 江(38260)
- 财经(34372)
- 范(33214)
- 北京(32883)
- 师范(32730)
- 经(30978)
- 院(30694)
- 州(29713)
- 经济学(28093)
- 省(27858)
- 基金
- 项目(157064)
- 科学(120886)
- 基金(111828)
- 研究(109754)
- 家(100127)
- 国家(99324)
- 科学基金(81860)
- 社会(66231)
- 社会科(62445)
- 社会科学(62422)
- 省(62329)
- 基金项目(59226)
- 自然(54876)
- 自然科(53621)
- 自然科学(53596)
- 划(53510)
- 自然科学基金(52636)
- 教育(51901)
- 资助(47017)
- 编号(44503)
- 成果(38065)
- 重点(36392)
- 部(34737)
- 发(33551)
- 课题(32221)
- 创(31702)
- 计划(31081)
- 科研(30791)
- 创新(29708)
- 教育部(28692)
- 期刊
- 济(102588)
- 经济(102588)
- 研究(67378)
- 中国(48808)
- 学报(47385)
- 农(45593)
- 科学(40784)
- 财(34734)
- 大学(34048)
- 学学(32183)
- 农业(30324)
- 管理(29566)
- 教育(27739)
- 技术(20182)
- 融(19943)
- 金融(19943)
- 财经(17206)
- 业经(16537)
- 业(16332)
- 经济研究(16030)
- 经(14751)
- 版(14112)
- 问题(14112)
- 业大(12477)
- 统计(12278)
- 贸(11813)
- 图书(11741)
- 技术经济(11610)
- 科技(11077)
- 理论(11059)
共检索到357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朋 刘萍 李健
对脊尾白虾的莱州湾、海洲湾、象山湾3个野生群体共计62个个体的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1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序列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长臂虾亚科ITS1同源序列虾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的ITS1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其长度为345~384 bp,62条序列GC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79个变异位点,39种单倍型,多态位点比例为21.7%;海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象山湾群体次之,莱州湾群体最低。在脊尾白虾ITS1序列中发现微卫星序列共有8处,重复序列类型为(GC)n、(AG)n、(GGC)n、(GGA)n、(AT)n、(GA)...
关键词:
脊尾白虾 ITS1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朋 刘萍 李健 李吉涛 陈萍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脊尾白虾的莱州湾、海洲湾、象山湾的3个野生群体共计62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长度为658bp核苷酸序列。62条序列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53%、22.63%、27.30%、18.53%和58.83%,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这一结果与甲壳类、双壳贝类等的COI线粒体基因片段中的观察结果相似。通过统计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AMOVA分析表明,3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0.3611(P<0.01),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其中象山湾群体与莱州湾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莱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洪秀 魏云辉 靳亮 胡中娥 李菁 陈庆隆 李胜杰 钟国祥
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供试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工厂化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十的航天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703~721 bp,与Gen bank数据库中茶树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茶树菇。运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为6个类群,其中Cha3与Cha3Shen,aS-2与aS-2-600,aS-1与aS-1Shen、aS-1-700,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群,说明这7株茶树菇菌株可能由于辐照或航天诱变后使得ITS序列存在着种内的变异。ITS序列分析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凡 苏永全 傅蒙娜 王军
鲭科(Scombridae)由15属51种表层洄游性海洋鱼类组成,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关于鲭科鱼类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鲭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扩增了鲭科7种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1个含311个碱基的序列区和转录间隔区1(ITS1)的1个含644~692个碱基的序列区。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了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Cyt b和ITS1序列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是:A为22.8%、G为16.4%、C为31.2%、T为29.5%和A为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舒雯 刘萍 李健 李吉涛 高保全 陈萍 潘鲁青
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莱州湾(LZ)、海州湾(HZ)、象山(XS)脊尾白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2个位点在3个群体中均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12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介于6~14,平均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9.583 3个;各个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278、0.517 5、0.705 1,表明3个脊尾白虾野生群体均有良好的多态性。经F-统计分析,各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均值为0.093 0(0.05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丽冰 贺伟 刘小勇 杨佐忠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 .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我国Cron artiumflaccidum和C .quercuum的菌株各自分别形成一个分支 ,而C .ribicola按锈孢子寄主分成了红松和华山松两个分支 ,红松上和华山松上的C .ribicola相互间遗传距离很大 ,分别和其它的种平行 ,该结果显示了原来被鉴定为C .ribicola的我国特有的华山松疱锈菌 ,可能是一个不同于C .ribicola的独立的种 .
关键词:
松干锈菌 柱锈菌属 IT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理 徐晖 李军 孔晓瑜
以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dentatus)及其子一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糖体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1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及个体内差异。在雄夏鲆ITS1序列中仅发现1种基因类型(X型),而在雌褐牙鲆及子一代ITS1序列中发现两种差异显著的基因型(X型和Y型)。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两种类型的交换重组序列,而在子代中检测到4个X型与Y型的重组序列,说明子代ITS1区域更容易发生交换重组。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母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59)明显大于父本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0.018),且子代中X型片段出现的频率(85.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李吉涛 李健 陈萍
采用SMART技术(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构建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cDNA初级文库滴度为2.8×106pfu/mL,重组率达99%以上,插入片段在400~2 000 bp;扩增文库滴度为4.3×109pfu/mL。随机挑取10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得到95条平均长度为493 bp的高质量EST序列,序列拼接获得70条unigenes,包括11条contigs和59条singlets。Blast同源比对发现,其中20条unigenes与数据库中已知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年国 周裕华 于飞
【目的】研究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形态差异,为脊尾白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其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外部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额剑长、尾节长、腹部长)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沿海赣榆、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6个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脊尾白虾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宁海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最明显,大丰群体与赣榆、奉贤群体最为相近。(2)聚类分析发现,赣榆群体与大丰群体欧氏距离最短,形态最为接近,宁海群体趋异程度最大。(3)贡献最大的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490%,23.819%和18.039%,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69.348%,其中主成分1中负荷值最大的为头胸甲宽/体长(0.749)。(4)得到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8.30%~75.00%,P2为50.00%~93.75%,综合判别率为60.60%,6个群体间各性状比例的差异系数均<1.28。【结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形态差异,但这种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侯俊利 张浩 赵峰
利用PCR技术扩增我国3个不同海域(渤海湾、东海的舟山海域、南海的广东沿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得到长度为604bp的片段,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48尾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8条序列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个,各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渤海8个、舟山26个、广东1个;48个个体具有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2和0.0028。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3%,而101.03%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3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郑林用
以4个野生灵芝菌株为研究材料,以6个外源菌株为参考菌株,采用MEGA4软件对ITS序列进行NJ法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4个灵芝菌株ITS序列与另外6个参考菌株对齐序列长度在357~369 bp之间,G/C含量变化为43.4%~57.7%;德昌灵芝1#、德昌灵芝4#和通江灵芝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德昌灵芝3#与它们的遗传距离为0.0029;与4个野生灵芝菌株亲缘关系由近到远分别是韩芝、红芝、灵芝(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灵芝、血芝、云芝;结合4个野生菌株的ITS序列分析结果和形态特征,4个菌株被鉴定为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种类的不同株系。
关键词:
灵芝 ITS 系统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新培 武小斌 万海付 穆淑梅 康现江 肖国华 薛建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发林 江世贵 姜永杰 黄建华 马之明
对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三亚群体(SY)、深圳群体(SZ)、阳江群体(YJ)、湛江群体(ZJ)、北海群体(BH)——100个样品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CLUSTAL_X排序软件对测序所得的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通过ARLEQUIN软件对所得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19种单倍型。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依次分别为0.004 35,0.005 86,0.010 50,0.010 81,0.011 68。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王清印 吴彪 于涛
为充分了解我国魁蚶种质资源状况,准确定位魁蚶的养殖育种模式,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采自山东蓬莱(PL)、山东黄岛(HD)、江苏前三岛(QSD)及韩国统营(KTY)4个地理群体魁蚶样本的核糖体RNA两个内转录间隔区域(ITS-1和ITS-2)进行扩增,经测序比对后分别获得长度为468bp和541bp(包含引物、插入/缺失位点)的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ITS区序列变异相对较高,但4个群体的碱基组成基本一致;4个群体的ITS区序列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D群体最为丰富,该群体在ITS区序列上的变异位点数也最多,HD和QSD群体共同变异位点多且集中。对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子系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费来华 李赟 陈家鑫
运用PCR扩增10种海参的16SrDNA部分序列,并测序。获得大小为566bp的序列,利用DNAsp4.0软件分析比较10种海参的碱基组成、各碱基变异位点数、插入或缺失位点数,并采用MEGA4.0软件分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发现,10种海参富含AT碱基,A+T的含量平均为57.0%,不同种海参间发生碱基转换、颠换及发生插入或缺失变异的位点数差异很大,10种海参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7~0.316之间。所得结果与GenBank中10种海参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用MEGA4.0和PAUP*4.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16SrDNA序列的差异可以将分属于海参科(H...
关键词:
海参 16SrDNA 系统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