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6)
2023(8738)
2022(7871)
2021(7557)
2020(6284)
2019(14779)
2018(14791)
2017(28966)
2016(15838)
2015(17926)
2014(17838)
2013(17701)
2012(16106)
2011(14379)
2010(14038)
2009(12689)
2008(12097)
2007(10263)
2006(8814)
2005(7460)
作者
(45132)
(37229)
(36960)
(35109)
(23684)
(17831)
(16827)
(14749)
(14135)
(13167)
(12932)
(12263)
(11658)
(11601)
(11397)
(11256)
(11226)
(11147)
(10551)
(10508)
(9278)
(9002)
(8862)
(8426)
(8292)
(8268)
(8239)
(8172)
(7420)
(7394)
学科
(59974)
经济(59909)
管理(45507)
(41981)
(35243)
企业(35243)
方法(29954)
数学(25890)
数学方法(25604)
(16226)
中国(14284)
(14138)
(13987)
业经(13517)
地方(12177)
农业(10745)
理论(10670)
(10441)
贸易(10437)
(10432)
(10122)
技术(9790)
环境(9690)
(9370)
(9321)
财务(9263)
财务管理(9248)
教育(8772)
企业财务(8697)
(8545)
机构
大学(220810)
学院(218988)
管理(91597)
(82071)
理学(80487)
经济(80206)
理学院(79632)
管理学(78294)
管理学院(77913)
研究(70074)
中国(50711)
(47048)
科学(45735)
(35698)
(35573)
业大(35014)
(34917)
研究所(32129)
中心(31529)
(29849)
财经(29558)
北京(29524)
(28923)
师范(28675)
农业(28141)
(26968)
(25732)
(24828)
师范大学(23326)
经济管理(23259)
基金
项目(157621)
科学(123200)
研究(115586)
基金(113758)
(98952)
国家(98124)
科学基金(84282)
社会(70460)
社会科(66656)
社会科学(66638)
基金项目(61709)
(61573)
自然(56240)
自然科(54863)
自然科学(54853)
自然科学基金(53848)
教育(52260)
(51872)
编号(48170)
资助(46685)
成果(38338)
重点(34583)
(34335)
(32778)
(32670)
课题(32136)
创新(30365)
科研(30352)
项目编号(29798)
大学(29306)
期刊
(86248)
经济(86248)
研究(61613)
中国(36680)
学报(35615)
科学(32685)
(32274)
管理(31898)
大学(26598)
学学(24989)
(24962)
教育(24350)
农业(23469)
技术(18625)
(15038)
金融(15038)
业经(15012)
财经(13367)
图书(13288)
经济研究(12858)
理论(12201)
科技(11610)
实践(11568)
(11568)
(11489)
问题(11433)
(11117)
技术经济(10418)
情报(10398)
现代(10118)
共检索到302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平川  张立斌  潘洋  张涛  李朝霞  班绍君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菲律宾蛤仔为饵料对脉红螺的摄食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温度达到10.40℃时,脉红螺第一次出现摄食行为,日均摄食量为0.01 g/个;非交配期内,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16.20℃时,摄食量达最大值,为0.54 g/个,摄食周期为4 d;进入交配期后,脉红螺摄食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同时与交配率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达到18.05℃,交配率达最小值0.03,脉红螺日均摄食量达到最大的5.32 g/个,此时摄食周期为3.72 d。非交配期摄食量(c)与温度(t)间回归关系为c=0.01t2-0.24t+1.18,r=0.97,交配期摄食量(c)分别与温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希震  房景辉  方建光  张志新  蒋增杰  张义涛  王军威  毛玉泽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脉红螺(Rapana venosa)对生境中存在的不同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及其摄食行为过程和摄食节律。在水族箱中投放3种规格的脉红螺和3种规格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活体饵料,记录3种规格的脉红螺对不同饵料的摄食个数、摄食重量、摄食规格、摄食时间以及摄食行为过程。结果显示,脉红螺对4种贝类均有摄食,其中,不同规格脉红螺对四角蛤蜊的摄食个数及重量显著高于其他贝类(P<0.05),摄食指数超过50%,表现为喜食,对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正常摄食,只有大规格脉红螺对紫贻贝有少量摄食。在摄食规格选择方面,3种规格的脉红螺明显喜食较大规格的四角蛤蜊以及小规格的长牡蛎(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  谢从新  熊传喜  万新淼  
乌鳢仔龟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15个/ml、7~8个/ml和5~6个/ml时,日摄食率分别为13.71%、7.04%和3.4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二腾  闫明军  赖起铖  罗文涛  蒋广震  刘文斌  张定东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适宜的投喂时间,本实验将120只初重约68 g的幼蟹随机分养在24个塑料缸(70 cm×40 cm×50 cm)中。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昼夜分为8个时间点:10:00、13:00、16:00、19:00、22:00、01:00、04:00、07:00,每个时间段作为1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1次)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的昼夜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幼蟹在不同投喂时间点表现出24 h周期性的摄食节律,且总摄食高峰期在22:00。从其中6d的平均摄食量可以看出,河蟹主要在19:00~22:00时间段摄食;在肝胰腺酶活性方面,淀粉酶活性在19:00~22:00内高于其他各组,且在22:00获得最高值;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钠钾ATP酶酶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13:00~22:00时间段这些酶的酶活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在22:00获得。在相关摄食基因表达方面,肝胰腺中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著低于13:00和16:0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中胆囊收缩素(CC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示出最低值,与10:00、13:00、04:00和07:00点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存在明显的摄食节律,这可能与光照紧密相关,最适宜的投喂时间为22: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通过对脉红螺幼虫培育、采苗、稚螺培育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索了脉红螺苗种繁育过程中幼虫附着变态率低和饵料转换难的问题。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前期(0~12 d)生长较快,壳高平均日增长21.8μm;中期(13~18 d)生长较慢,壳高平均日增长3μm;后期(19~30 d)生长加快,壳高平均日增长46.8μm。用取自沉淀池中的新鲜海水对脉红螺浮游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诱导第1天脉红螺浮游幼虫开始出现附着变态,第4天时,附着变态活动基本结束,附着变态率为40%。为变态后的稚螺投喂刚附着的长牡蛎和魁蚶稚贝,第1~8天,稚螺壳高平均日增长65.6μm;第9天开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卫宇星   么宗利   来琦芳   祁洪芳   戴阳   高鹏程   杨建新   周凯   孙真   李燕  
为探究盐碱环境下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下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为白昼摄食类型鱼类。自然光照下,淡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摄食高峰期为08:00-11:00,摄食低谷期则为05:00—08:00;湖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在08:00—19:00呈现较高且持续的摄食现象,其平均每小时摄食量显著高于05:00—08:00与19:00—05:00时段。而在全暗环境下,青海湖裸鲤摄食的节律性减弱,各时段的平均每小时摄食量较为接近。经63 d的自主摄食养殖,自然光照下湖水组青海湖裸鲤在高盐碱环境的体长增长率为(1.19±0.17)%、体重增长率为(10.66± 0.98)%、特定生长率为(0.16±0.02)%/d,均分别显著低于淡水组的体长增长率[(18.66±0.41)%]、体重增长率[(67.32±3.05)%]、特定生长率[(0.82±0.03)%/d],表明生长受到抑制。湖水组和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均小于3,表明青海湖裸鲤为负异速生长鱼类,其中湖水组b值小于淡水组,即湖水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淡水组,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盐碱环境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特性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探寻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水环境以及淡水人工养殖中的摄食节律及生长规律,为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碱生境下鱼类的摄食习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甘炼  马旭州  张文博  陈再忠  袁琰  王武  
对池养条件下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日5:00~9:00及17:00~21:00瓦氏黄颡鱼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15:00~17:00最低,表明瓦氏黄颡鱼属于晨昏摄食型;在仔鱼出膜后的第5、10、15、20、25和30天瓦氏黄颡鱼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4.79%、33.72%、23.21%、19.92%、16.58%和10.27%,呈逐渐下降趋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琦辰  张文逸  谭红月  张悦恬  杨家新  李枫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 L(持续光照)、12 L∶12 D(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21∶00和5∶00-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斌  谢从新  魏开建  郑维友  雷传松  冯柯  
对黄颡鱼幼鱼在日过量投喂8次和投喂1次条件下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日过量投喂8次时黄颡鱼幼鱼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0: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8:00。夜间时段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摄食率,不同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日不同时间段过量投喂1次时,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3: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但8个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投喂8次组的日摄食率远高于1次组。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为夜行性摄食,但投喂频率、投喂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万瑞景  庄志猛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伟  王志林  王林弟  嵇兴元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 ,可驯化生活于淡水作为池塘养殖对象。本文对花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仔稚鱼的摄食节律和生长进行了初步观察 ,显示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 :W =0 8831×10 5L3 150 1,体长生长方程为 :Lt =2 5 1 876 0× [1-e0 0 63 5(t-0 0 3 0 1) ],体重生长方程为Wt =32 0 6 2 6 7× [1-e0 0 63 5(t-0 0 3 0 1) ]3 150 1,生长拐点为 18 0 4周。幼鱼常集群摄食 ,其摄食强度高峰为上午 9∶0 0及下午 5∶0 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代克涛  李娇  关长涛  张媛  赵学伟  
研究了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5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和对栉孔扇贝的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在有或无日本蟳、刺参等干扰饵料的条件下,多棘海盘车对于5种双壳贝类均可摄食,且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中,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摄食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贝类(P<0.05),分别为5.7、5.0、5.7、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代克涛  李娇  关长涛  张媛  赵学伟  
研究了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5种双壳贝类的摄食选择性和对栉孔扇贝的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在有或无日本蟳、刺参等干扰饵料的条件下,多棘海盘车对于5种双壳贝类均可摄食,且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中,多棘海盘车对菲律宾蛤仔的摄食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贝类(P<0.05),分别为5.7、5.0、5.7、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林浩然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王宏东  欧春晖  
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各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142个/尾、156个/尾和4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91.3%,80.5%和71.7%。对照组在正午(14:00)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下午(16:00~18:00)出现明显的摄食小高峰;黑暗组则未出现明显的摄食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利平  邱盛尧  王宝钢  孙序范  王旭东  
本文研究了脉红螺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发育过程 ,阐明了脉红螺在山东沿海每年只有一个繁殖期 ( 6~ 8月 ,水温 19~ 2 6℃ )。繁殖期内亲螺有多次交尾现象 ,平均每个雌螺产卵 2 .1次 ,产卵袋 65 5 .9个 ,每个卵袋平均含有受精卵 114 9粒 ,个体繁殖力 75 .4万粒。水温 2 1~ 2 2℃时面盘幼虫孵出时间为 2 0~ 2 6天 ,孵化率 80 .8% ,幼虫经过 2 8~30天发育变态为稚螺 ,5 7天后发育为幼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