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9)
- 2023(5657)
- 2022(4730)
- 2021(4245)
- 2020(3480)
- 2019(7459)
- 2018(7094)
- 2017(13014)
- 2016(7291)
- 2015(7677)
- 2014(7107)
- 2013(6925)
- 2012(6161)
- 2011(5493)
- 2010(5200)
- 2009(4696)
- 2008(4505)
- 2007(3742)
- 2006(3106)
- 2005(2512)
- 学科
- 济(24706)
- 经济(24676)
- 管理(20027)
- 业(19320)
- 企(14708)
- 企业(14708)
- 方法(12544)
- 数学(11495)
- 数学方法(11406)
- 农(8058)
- 学(7882)
- 财(7119)
- 贸(6780)
- 贸易(6780)
- 易(6639)
- 环境(6082)
- 中国(6054)
- 业经(5684)
- 农业(5426)
- 技术(4720)
- 务(4559)
- 财务(4558)
- 财务管理(4554)
- 划(4452)
- 企业财务(4353)
- 制(4018)
- 产业(3943)
- 银(3730)
- 银行(3690)
- 融(3642)
- 机构
- 大学(103608)
- 学院(102780)
- 济(39632)
- 经济(39051)
- 研究(37547)
- 管理(37228)
- 理学(33880)
- 理学院(33428)
- 管理学(32714)
- 管理学院(32579)
- 农(31645)
- 科学(28315)
- 农业(25722)
- 中国(25718)
- 业大(24769)
- 所(20911)
- 京(20762)
- 研究所(19956)
- 农业大学(17659)
- 中心(16462)
- 财(15680)
- 室(14124)
- 江(13936)
- 院(13632)
- 财经(13581)
- 实验(13560)
- 业(13287)
- 省(13138)
- 实验室(13017)
- 经(12603)
- 基金
- 项目(82157)
- 科学(63200)
- 基金(61376)
- 家(58508)
- 国家(58017)
- 研究(48491)
- 科学基金(47951)
- 自然(34814)
- 自然科(34062)
- 自然科学(34040)
- 基金项目(33528)
- 自然科学基金(33480)
- 省(32561)
- 社会(32144)
- 社会科(30596)
- 社会科学(30587)
- 划(28247)
- 资助(23940)
- 教育(21363)
- 计划(19481)
- 重点(19068)
- 科技(17925)
- 创(17699)
- 发(17280)
- 科研(17197)
- 部(17134)
- 业(16879)
- 创新(16698)
- 编号(16038)
- 农(15452)
共检索到131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明 宋晓斌 张星耀 王振朝 梁军
利用脉冲磁场研究在固定脉冲前沿宽度10ms条件下,不同脉冲时间对葡萄座腔菌生长及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内的脉冲磁场处理即可有效抑制葡萄座腔菌的生长及侵染能力,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当脉冲处理45min时,菌落生长48h的抑菌率为54.11%,接种葡萄座腔菌的毛白杨愈伤组织72h后的褐化指数仅为26.89%。当脉冲处理60min时,抑菌效果最好,菌落全部死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脉冲磁场处理的葡萄座腔菌的菌丝粗细不均,表面皱缩;菌丝体之间相互粘连,部分菌丝分枝、干瘪。透射电镜观察可知:脉冲处理后菌丝的细胞壁变薄,细胞内部组成紊乱、降解,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胞内空腔增多;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军 宁少华 王振朝 张星耀
以马尾松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脉冲前沿宽度和处理时间的磁场处理,观察了马尾松愈伤组织在磁场处理后的生长变化,探讨了磁场处理对马尾松愈伤组织外部形态、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脉冲磁场处理后,马尾松愈伤组织的鲜质量生长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趋势为先缓慢上升,再急速下降;(2)脉冲磁场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增加的趋势,当脉冲前沿宽度为5 ms、处理时间为8 h时,马尾松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到峰值;(3)脉冲磁场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由POD、SOD、CAT构成的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随脉冲前沿宽度、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明 宋晓斌 张星耀 王振朝 梁军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松材线虫随木包装以及木材的进出口,反复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张星耀等,2003),而传统的熏蒸、热处理和杀线虫剂处理效率低、易造成环境污染(陈劲松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军 殷涌光 范松梅 朱畅
通过GC/MS分析,研究了经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葡萄酒中高级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一定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葡萄酒中多种高级醇的含量均有所变化。其中,对葡萄酒风味有负面影响的高级醇总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而起正面作用的高级醇含量则略有上升。与这一变化相对应的是葡萄酒的刺激性减小,口感更为醇和。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高级醇 GC/M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庆 栾雪涛 徐世彦 孟莹 高江曼 惠竹梅
【目的】研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的影响,为探究葡萄霜霉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叶片为材料,在霜霉菌侵染离体葡萄叶片的初期,研究不同浓度的ebr处理(0.1、0.5和1.0 mg·l~(-1) ebr)对葡萄叶片霜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霜霉菌菌丝生长、孢囊梗的形成、气孔周围孢子数量、葡萄叶片气孔开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葡萄叶片气孔开度,以及接种后1 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嘉平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本文系统论述了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Ces.&De Not.)及其无性型的系统分类现状。首先概述了Botry-osphaeria真菌模式种的建立及无性型分类的演化过程,主要介绍了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的一个重要观点:即Botryosphaeria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单元的集合,其无性阶段可能分别对应于色二孢属(Diplodia)和壳梭孢属(Fusicoccum)。同时介绍了真菌多无性型(pleoanamorphy)、同等无性型(synanamorphs)概念和Fusicoccum真菌座腔壳砖隔孢属(Dichomera)同等无性型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一些重要...
关键词:
葡萄座腔菌属 色二孢属 壳梭孢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亮 孙庚午 王洪凯 吴树敬 林福呈 刘会香
葡萄座腔菌是木本植物溃疡类病害的重要病原,研究该病菌的侵染和致病过程有助于揭示病原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携带gfp基因并高效表达的病菌可有效地实时检测和分析病菌的侵染过程,但由于该病菌在致病和室内培养过程中均不易产孢,因此,制备高质量的原生质体是进行gfp基因转化和表达的首要步骤。通过对酶的种类、酶解液浓度、菌丝年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6个可能影响原生质体制备效率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大产量产生的条件是菌龄42 h,以1.5%崩溃酶、1.5%葡聚糖在0.7 mol·L-1NaCl的渗透压稳定剂中酶解3.5 h,最适酶解温度31℃,制备的原生质体在酵母蛋白胨蔗糖培养基(Y...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灵 于贵朋 邢军超 崔建州 赵嘉平
[目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是引起众多经济及生态造林树种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病原生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分布。本研究对河北省内,与经济林木病害相关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该科菌物在特定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明确该类菌物所致树木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寄主植物范围,为河北省树木溃疡、枝枯类病害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树木溃疡类病害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菌物无性型及有性型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特征对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在内的8个市(县、区)25个不同地点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结果]共获得葡萄座腔菌科菌物5种73株,分别属于Botryosphaeria dothidea、B.stevensii、B.obtusa、B.sarmentorum和Phyllosticta citrichinaensis。其中B.dothidea为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优势菌物种,占全部检出菌物菌株总数的77%。葡萄座腔菌科菌物侵染杨树、柳树、苹果、核桃等28种植物,其中包括大叶黄杨、构树、火炬树、连翘、花椒和刺梅等6种新寄主植物。[结论]B.dothidea不仅危害杨树等传统寄主,而且危害花椒等新寄主植物以及入侵树种火炬树,是危害河北省树木健康生长的最为重要、分布最为广泛的枝干病原菌物,有必要对其溃疡致病性分化和种群遗传分化进行深入分析。来自柿树、花椒等寄主的10个具有Dothiorella型分生孢子的菌株形成单系类群,提示这些菌株可能是与B.sarmentorum和B.iberica不同的一个系统发育学新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明德 汪青军 张静 杨龙 李国庆
测定了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菌株LeekBc-10和GarlicBc-2的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株LeekBc-10中一种dsRNA病毒的cDNA序列及其推定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并对该病毒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arlicBc-2菌丝生长较快、致病力较强,菌株LeekBc-10菌丝生长较慢、致病力较弱。菌株LeekBc-10菌丝中有2条dsRNA片段(dsRNA-1和dsRNA-2),序列测定表明:dsRNA-1和dsRNA-2核苷酸序列与相对应Botrytis porri RNA virus 1(BpRV1)中2条dsRNA片段的相似性分别为91.7%和...
关键词:
灰霉病 葱鳞葡萄孢 弱毒现象 真菌病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军科 罗世杏 李小伟 王跃进
【目的】探明葡萄白粉病侵染过程中病原与植物互作的关键时期。【方法】以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感病欧洲葡萄品种佳丽酿及其F1代抗病株系6-12-4和感病株系6-12-2为材料,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和解剖观察统计叶片的自然带菌率。采集田间白粉病发病葡萄叶片,人工接种试验叶片,于接种后0,1,3,5和7d分别采集接种叶片,制片后显微观察,研究白粉菌在葡萄叶片表面的生长和侵染过程。【结果】田间自然条件下和田间人工套袋隔离2周后,葡萄抗、感白粉病植株的新稍叶片均存在自然带菌现象,但抗病植株带菌率较低。人工压片接种后,菌丝和分生孢子成功附着在感病和抗病植株的叶片表面。随着接种后时间的...
关键词:
葡萄 白粉病 人工接种 侵染过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蕾 周国英 梁军
【目的】从生防菌株产生的拮抗作用酶及生防菌株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2方面研究黄绿木霉(YGF9)和木贼镰刀菌(LX6F2)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葡萄座腔菌的抑菌机制,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防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纤维素培养基、β-l,3-葡聚糖培养基和酪蛋白培养基上的反应和生长情况,判定生防菌株能否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通过显微镜观察2种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YGF9和LX6F2代谢过程中均能使β-1,3-葡聚糖培养基中的蓝色消失,说明2种菌株具有产β-1,3-葡聚糖酶的能力;2种菌株可以在酪蛋白培养基上形成水解圈,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如华 严东辉 冯小慧 孙晓明
树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是树木健康和树木与环境互作的基础,基于分子可操作分类单元的DNA条形码在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上起着重要作用。依据DNA条形码标准和技术,经由来自公共核酸数据库(NCBI)中葡萄座腔菌属及其相关属的ITS序列有效化以及对杨树皮层组织分离培养真菌ITS序列扩增和亲缘关系分析发现,该属真菌是常见的杨树内生真菌,在北京地区的杨树上存在葡萄座腔菌、红葡萄座腔菌和小葡萄座腔菌3个种群,葡萄座腔菌为优势种群,每个种群内也存在遗传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利 贺伟 秦国夫 陶万强 赵俊 田淑敏
本实验在我国的多种树木上采集了56个溃疡病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ISSR技术)研究病原菌。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腊切片观察,供试病原菌有性型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型特征与国外所报道的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一致。根据ISSR技术得到的系统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国外提供的F.aesculi(有性阶段为B.dothidea)菌株以100%相似性聚为一类。因此,实验采集的树木溃疡病菌是B.dothidea,其无性型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而是F.aesculi,故应使用F.aesculi作为B.dothidea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梁跃 于舒怡
为了明确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时期,以无核白鸡心、红地球、巨峰3个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为试材,对沈阳地区2012~2014年葡萄霜霉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害在3个品种上的流行趋势无显著差异。应用sPss19.0软件对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构建周期性脉冲Logistic模型,该模型表明年度间同一品种的最大病情指数(K_n)存在较大差异,初始病情指数(d_n)和表观侵染速率(r_n)差异较小,2012,2013,2014年无核白鸡心的最大病情指数分别为91.02,85.08,76.01,该品种3年的初始病情指数(d_n)均为0.01,表观...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郑 郑世刚 党晓勇 季文 刘瞿 蔡志鹏
为研究脉冲磁场辅助深冷处理对Cr4Mo4V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组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电子背散射衍射等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纯深冷(DC)处理工艺使Cr4Mo4V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从(23.8±0.6)%下降到(21.5±0.9)%,而在深冷处理过程中加入辅助脉冲磁场(MDC)仅使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从(23.3±0.3)%下降到(22.5±0.5)%。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辅助脉冲磁场可以抑制部分残余奥氏体相变。将处理后的轴承钢样品进行一次高温回火后发现, MDC处理使残余奥氏体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对材料中几何必要位错密度的对比分析发现, DC处理使位错密度增加了9.8%,而MDC处理下位错密度仅增加了6.5%,这表明脉冲磁场的加入抑制了DC处理时位错密度的增加,进而有效减少了马氏体的形核部位,使得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得到抑制。脉冲磁场通过提高位错移动性降低材料中的位错密度,是Cr4Mo4V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残余奥氏体 脉冲磁场 深冷处理 位错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