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3)
- 2023(17079)
- 2022(14631)
- 2021(13565)
- 2020(11568)
- 2019(26440)
- 2018(26292)
- 2017(51147)
- 2016(27851)
- 2015(30908)
- 2014(30700)
- 2013(30615)
- 2012(28048)
- 2011(25074)
- 2010(25200)
- 2009(23688)
- 2008(23251)
- 2007(20719)
- 2006(18529)
- 2005(16367)
- 学科
- 济(119537)
- 经济(119409)
- 业(104160)
- 管理(90135)
- 企(85597)
- 企业(85597)
- 方法(53841)
- 农(49523)
- 数学(44202)
- 数学方法(43609)
- 业经(34666)
- 财(33186)
- 农业(33096)
- 中国(28023)
- 地方(25523)
- 务(23400)
- 学(23353)
- 财务(23332)
- 财务管理(23306)
- 制(22354)
- 企业财务(22076)
- 环境(21989)
- 技术(20964)
- 和(20713)
- 理论(20301)
- 划(20033)
- 贸(19564)
- 贸易(19553)
- 易(18964)
- 策(18178)
- 机构
- 学院(399883)
- 大学(393732)
- 管理(162801)
- 济(161522)
- 经济(158216)
- 理学(141310)
- 理学院(139810)
- 管理学(137332)
- 管理学院(136626)
- 研究(129197)
- 中国(98761)
- 京(83540)
- 科学(81379)
- 农(76553)
- 财(71824)
- 所(64804)
- 业大(63805)
- 中心(59536)
- 江(59430)
- 研究所(59080)
- 农业(58828)
- 财经(57746)
- 经(52411)
- 北京(52103)
- 范(50827)
- 师范(50378)
- 州(48317)
- 经济学(47127)
- 院(46645)
- 经济管理(44237)
- 基金
- 项目(273856)
- 科学(216507)
- 研究(200377)
- 基金(199297)
- 家(173162)
- 国家(171636)
- 科学基金(148896)
- 社会(127307)
- 社会科(120364)
- 社会科学(120327)
- 省(108560)
- 基金项目(106600)
- 自然(97364)
- 自然科(95052)
- 自然科学(95032)
- 自然科学基金(93317)
- 教育(90060)
- 划(89540)
- 编号(82351)
- 资助(81649)
- 成果(64561)
- 重点(60888)
- 部(59832)
- 发(59454)
- 创(57939)
- 课题(55169)
- 创新(53576)
- 科研(52089)
- 国家社会(52023)
- 教育部(50963)
- 期刊
- 济(183677)
- 经济(183677)
- 研究(112205)
- 农(74668)
- 中国(72570)
- 学报(61963)
- 管理(59748)
- 科学(58816)
- 财(55671)
- 农业(50669)
- 大学(47400)
- 学学(45171)
- 教育(37169)
- 业经(35621)
- 技术(35294)
- 融(33548)
- 金融(33548)
- 财经(27449)
- 经济研究(26882)
- 业(26243)
- 问题(24973)
- 经(23511)
- 技术经济(21480)
- 资源(20200)
- 版(19922)
- 科技(19550)
- 现代(19000)
- 图书(18326)
- 统计(17981)
- 理论(17851)
共检索到58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勋林,谢炳庚,覃佐彦,熊鹰
广西河池地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生态系统退化,石漠化现象严重。在分析河池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并结合河池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征,提出河池地区在新阶段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方向以及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关键词:
脆弱性 生态系统 农业结构调整 广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晓芳 王仰麟 张镱锂 申元村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存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威胁,而该区又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农业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又同时满足当地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发展地区循环经济,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功能区划是重要前提。论文以该区典型农业县——宁夏盐池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为例,结合数学生态学模型与聚类分析模型,在地域区划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其社会、经济功能分异,探讨该县农业功能空间分异格局,结果划分为5个农业功能区,并提出实现各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生态建设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巴建军
本文在对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脆弱度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走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 ,要从建立水资源持续利用机制、科学实施荒漠化防治工程、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以及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星霖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跃龙,张玲娟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松秀 田亚平 刘兰芳
生态脆弱性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因此,首先,本文给出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脆弱性的内涵。然后,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13个具体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最后,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脆弱性有4大驱动力,自然环境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是首要驱动力,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水利设施状况次之;从驱动力类型来看,胁迫型脆弱性驱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结构型脆弱性驱动力为次要驱动力,落后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强大驱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John Merson
气候变化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尤其是雨养农业生产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负面影响。实地研究发现,过去的40年,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包括年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与季节性降雨不规律以及日益严重的气候干旱等。这些显著的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干旱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并大大增强了当地雨养农业与个体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华池县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其对当地干旱农业带来的主要影响,以及现阶段个体农户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进一步增强当地雨养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雨养农业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俊莉 曹明明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祥征 刘纪远
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水平的有效途径。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省份之一,不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且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青海省经济加速发展,由此产生的污染风险也日趋提高。因此,研究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对提炼西部生态脆弱区协调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关系并实现污染风险的有效监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据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回归模型研究了青海省产业结构升级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发现青海省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发现,青海省仍然处于污染物排放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阶段,且距离拐点仍有一定的距离。此外,本文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萍 刘秀霜 王萍 薛淑慧
以山东省东营市、德州市典型盐渍化区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与观察为辅的方法对农民的环境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农民环境认知程度较高,了解盐碱地利用、秸秆和地膜处理的一些常识;环境理念综合得分不高,农民不熟悉环境污染的专业名词,不认可化肥、农药给农业环境带来污染。(2)农民环境行为综合得分偏高,处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以及秸秆的行为较为合理,能够综合利用有机肥和各种盐碱地的改良技术。(3)农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环境行为水平的高低还受到农村基础条件和国家政策等的综合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官冬杰 苏维词 王海军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关键词:
岩溶县 生态脆弱性 模糊评价 重庆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连翔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和脱钩状态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整体上表现为高度耦合和基本协调,说明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2)从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来看,表现为整体上升但局部剧烈波动的演变特征,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脱钩指数小于1(1990—2007年、2015年)和脱钩指数大于1(2007—2014年)。随着极化度的增长,生态环境脆弱性也呈增长态势,表明生态环境受要素空间极化的影响程度逐步加大。(3)借助Eviews 8.0判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要素空间极化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俭 冯仲科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提取了宁夏盐池县1991—2000年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空间位置、数量和类型,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特点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991—2000年盐池县耕地面积净减少39853hm2,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27055和13251hm2,流动沙丘面积减少4659hm2.但草原退化严重,中高盖度草场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51.21%下降到17.29%,而低盖度草场和极低盖度草场占地比重分别由4.09%和9.34%增加到36.40%和12.91%.生态环境局部有所好转,但整体继续恶化,土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娟娟 何佳琛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生态脆弱带上,生态环境自身的敏感性、不稳定性、摆动性问题突出,加之人类无节制开发耗用自然资源及不合理排放废弃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发展,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直逼阀值,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为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文章从压力、潜力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多角度综合评价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跃龙,刘燕华
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之间具一定的相关性,这节相关性的大小与其所处的工业化程度或水平的高低成反相关关系。在工业化水平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例如,我国东南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关系不密切,即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或加剧主要不是因为工业化进程;相反,在工业化水平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例如,我国西部各省、区),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关系密切,即脆弱生态环境阻障工业化进程,而低水平的工业化又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导致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提出要想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加速实现工业化包括农村工业化,既是摆脱贫困也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工业化,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