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0)
- 2023(14161)
- 2022(12014)
- 2021(11167)
- 2020(9586)
- 2019(21634)
- 2018(21241)
- 2017(41267)
- 2016(21717)
- 2015(24155)
- 2014(23694)
- 2013(22728)
- 2012(20643)
- 2011(18188)
- 2010(17936)
- 2009(16381)
- 2008(15836)
- 2007(13914)
- 2006(11854)
- 2005(10453)
- 学科
- 济(82534)
- 经济(82318)
- 管理(66177)
- 业(62244)
- 企(53394)
- 企业(53394)
- 方法(39492)
- 数学(33502)
- 数学方法(33034)
- 财(26246)
- 中国(22909)
- 农(22899)
- 制(20360)
- 业经(20121)
- 务(16204)
- 财务(16157)
- 财务管理(16121)
- 学(15909)
- 企业财务(15389)
- 理论(14492)
- 农业(14449)
- 体(14024)
- 银(13947)
- 银行(13927)
- 和(13874)
- 贸(13792)
- 贸易(13785)
- 技术(13739)
- 融(13712)
- 地方(13710)
- 机构
- 大学(295813)
- 学院(292309)
- 济(121458)
- 经济(119102)
- 管理(116949)
- 理学(101629)
- 理学院(100577)
- 管理学(98822)
- 管理学院(98245)
- 研究(95037)
- 中国(71873)
- 财(60520)
- 京(60151)
- 科学(55201)
- 财经(47984)
- 中心(45978)
- 所(45038)
- 农(44061)
- 经(43838)
- 江(43183)
- 业大(41179)
- 研究所(40735)
- 经济学(38536)
- 范(37505)
- 师范(37141)
- 北京(36775)
- 财经大学(36176)
- 经济学院(34693)
- 院(34552)
- 农业(34024)
- 基金
- 项目(206117)
- 科学(165276)
- 基金(153897)
- 研究(152388)
- 家(134053)
- 国家(132640)
- 科学基金(115399)
- 社会(101428)
- 社会科(95418)
- 社会科学(95391)
- 基金项目(81240)
- 省(78862)
- 自然(73444)
- 自然科(71822)
- 自然科学(71800)
- 教育(70958)
- 自然科学基金(70519)
- 划(66755)
- 资助(61395)
- 编号(60443)
- 成果(49562)
- 部(47223)
- 重点(46222)
- 创(43965)
- 制(43352)
- 国家社会(42997)
- 发(42766)
- 教育部(41628)
- 创新(41057)
- 课题(40734)
- 期刊
- 济(128312)
- 经济(128312)
- 研究(85581)
- 中国(58721)
- 财(49418)
- 学报(44524)
- 管理(43807)
- 科学(41621)
- 农(40081)
- 大学(35534)
- 学学(33378)
- 教育(31823)
- 融(27265)
- 金融(27265)
- 农业(26671)
- 技术(25017)
- 财经(24272)
- 经(20908)
- 经济研究(20675)
- 业经(20456)
- 问题(16797)
- 版(14448)
- 理论(13912)
- 业(13851)
- 图书(13689)
- 科技(13525)
- 统计(13485)
- 财会(13325)
- 技术经济(12933)
- 策(12525)
共检索到430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强 周杨
自2009年新农保试点运行以来,社会养老嵌入家庭养老的社会情境并产生互动机制,厘清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互动机制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养老目标。基于201 8年全国8个省份1 371份调查数据,运用logi st i c回归模型探讨社会养老参保行为对公众养老担忧度和家庭养老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的养老担忧较为普遍,74.2%的被调查对象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公众的养老担忧度逐步下降;健康状况越差,养老担忧度越高。社会养老参保行为显著降低养老担忧度,与家庭养老产生"协同效应"。家庭养老地位的社会认知度高,87.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家庭养老发挥重要作用。年龄和文化程度较低者、子女和家庭储蓄较多者更加注重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缓解居民的养老经济风险,弱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预期,对家庭养老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
关键词:
脆弱性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互动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齐云 席华
贫困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能将未来家庭收入风险纳入其中,基于贫困脆弱性的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价,是对其长期减贫作用的事前评估。该文利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地降低了参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显著降低了成为脆弱性家庭的可能性,这表明新农保对参保家庭来说发挥着重要的抵御收入风险的作用。但因与当前缴费水平和养老金收入水平较低有关,新农保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新农保 贫困 贫困脆弱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志超 李青蔚 张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家庭财务脆弱问题不断凸显,居民如何利用金融知识应对财务脆弱性,改善家庭财务状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了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本文采用“金融知识社区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知识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家庭创业三个渠道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家庭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家庭中,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面理解金融知识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洁 李树茁 吴正 刘伟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基于IPCC"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和综合指数评估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分别从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出发,探讨不同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中等养老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为51.81%。高养老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具有高龄、低教育水平、低生活自理能力、低收入的特征,而中等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的各项特征均与高脆弱性家庭相差甚微,并且丧偶、子女中只有女儿或不与子女、孙子女同住的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与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家庭 养老脆弱性 脆弱性评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项泽兵
我国家庭部门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亟需一个测度指标来对其进行预警。不同于从风险成因出发的测度方法,文章从经济风险产生的结果出发,构建了一个反映异质性家庭生活水平变动的经济脆弱性测度模型,结合CHFS2015―2019年三期调查数据得到我国家庭经济脆弱性状况,最终从地区和家庭层面大致得到防范与化解经济风险的方向。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2015年后,我国家庭具有经济脆弱性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贫困脆弱家庭占比逐期下降,高生活水平脆弱家庭占比迅速上升;从地区层面看,2015年地区间在经济脆弱家庭占比方面的横向差距较为明显,随后差距逐期缩小,同时,大部分地区家庭经济脆弱性状况的纵向变动与全国的情况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各地区防范与化解经济风险的方向有所不同;从家庭特征层面看,户主性别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经济脆弱性会随着户主的受教育水平、金融知识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而有所缓解。因此,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金融知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引导家庭适度投资、适当地维系社会关系等均是家庭层面防范与化解家庭经济风险的方向。
关键词:
家庭经济风险 风险预警 家庭经济脆弱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强 周杨 王雅珠
生活质量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人口生活状况的综合指标,是可持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基于全国8个省份1371份田野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两种不同的养老方式对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家庭养老中家庭储蓄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子女数量并不一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它虽有利于养老担忧度的缓解,但却带来相对剥夺感增强和身体健康度下降。因此,家庭养老需由关注子女数量向注重子女质量方向发展,进行子女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
关键词: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生活质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瑞晶 王丽媛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以及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非线性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呈U型特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返贫风险先下降后上升。第二,数字金融防返贫非线性效应的中介机制是通过家庭财务脆弱性实现的,数字金融的适度运用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防止家庭陷入贫困,但滥用会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加返贫风险。第三,金融素养较低、收入较低以及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数字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广应用数字金融的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坚守数字金融的普惠本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慧 孟新新 赵志尚
提高居民家庭的抗风险韧性、降低其金融脆弱性是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关键。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提升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部分替代熟人借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家庭的金融脆弱性,实现对家庭风险的分担,且数字金融发展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功能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数字金融对家庭社会关系网络风险分担功能的影响机制包括:推动家庭使用数字金融形成借贷行为挤出社会关系网络借贷,降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分担风险的需求;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积累审慎性储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促进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实现重大风险转移以降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分担风险的黏性。相比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功能的替代作用更强;对农村和户主有外出生活或工作经历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与社会关系网络在分担家庭风险时存在互补关系,否则表现出替代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家庭风险分担渠道的变化,并帮助脆弱性家庭提高抗风险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剑峰 聂荣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年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法(IV)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中部地区农户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最大。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迁移是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相对贫困 农村家庭 贫困脆弱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里洋 吴和成 卢维学
基于中国居民两轮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期望贫困概率模型测量城市家庭贫困脆弱性,并从全国、地区、家庭维度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国际减贫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城市慢性贫困持续好转,而暂时性贫困却有加剧迹象;相对贫困日益突出,且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峻,黑龙江贫困形势出现恶化,河南、湖南隐形贫困覆盖面最广,河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则是贫困高发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贫困脆弱性年轻家庭化趋势明显,户主性别已退化为贫困脆弱性的非影响因素,而婚姻、孩子抚养问题成为扰动家庭稳定主要风险;个体教育的投入已无法形成抑制效应,只有均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才是减少贫困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有效性识别来看,全国相对贫困线适用于慢性贫困脆弱性,地区相对贫困线适合暂时性贫困脆弱性,而高脆弱性识别则能助力精准脱贫。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瑞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扶贫工作重点由贫困治理转向贫困预防,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普惠金融对于缓解城镇家庭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渗透度、使用度、满意度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前瞻性指标贫困脆弱性对城镇家庭未来贫困可能性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家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创业活动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贫困预防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金融扶贫体系中;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脆弱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创业活动,提高收入水平和资本积累;三是提升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缓解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燕 冯兴元 李睿君
促进农村家庭生计可持续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基于CFPS两期整合数据考察正规借贷对农村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指数集中在-0.459~0.225之间,整体脆弱性水平较低。相较于非正规借贷家庭,正规借贷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水平更低。房屋正规借贷高额度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水平较高,而非房屋正规借贷高额度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水平较低,这两类农村家庭的低额度正规借贷组中有很大部分家庭的生计可持续能力很高。回归结果表明,正规借贷额度每提高1个单位,农村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指数降低12.1个百分点。相较于房屋正规借贷额度,非房屋正规借贷额度的提高对农村家庭生计脆弱性的降低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房屋正规借贷和非房屋正规借贷额度的提高均可通过促进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非农化的转型进而降低其生计脆弱性,但房屋正规借贷在该机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更大。据此提出引导农户合理使用正规借贷资金,开发“房贷+”金融产品,细化农村金融帮扶策略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 孙蚌珠 王学龙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对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分解以反映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在实证分析层面上,本文使用CFPS(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量化与分解。量化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分解结果发现相对于村间不平等,村内不平等是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脆弱性及五个分解部分对家庭特征集合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是降低其脆弱性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脆弱性,但大学教育支出会显著提高家庭的脆弱性水平,这较好地解释了目前出现的农村籍高中生弃考大学这一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
关键词:
脆弱性 协同性风险 异质性风险 社会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