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29)
2023(4984)
2022(4316)
2021(3998)
2020(3425)
2019(7880)
2018(7843)
2017(14852)
2016(8461)
2015(9141)
2014(9328)
2013(9200)
2012(8662)
2011(7901)
2010(7970)
2009(7346)
2008(7597)
2007(6766)
2006(5981)
2005(5405)
作者
(27048)
(22564)
(22377)
(21427)
(14463)
(11054)
(10114)
(8793)
(8576)
(8228)
(7987)
(7808)
(7474)
(7371)
(7206)
(6915)
(6872)
(6710)
(6529)
(6468)
(5725)
(5703)
(5539)
(5283)
(5269)
(5048)
(4985)
(4948)
(4800)
(4697)
学科
(33000)
经济(32957)
管理(22265)
(21752)
(18452)
企业(18452)
方法(17811)
数学(15299)
数学方法(14919)
(10886)
(8477)
中国(7356)
(7349)
理论(6577)
业经(6259)
(5937)
(5807)
财务(5791)
财务管理(5774)
(5596)
企业财务(5564)
地方(5378)
技术(5365)
(5173)
银行(5151)
(5123)
金融(5122)
农业(4983)
环境(4897)
(4881)
机构
大学(128023)
学院(124611)
研究(45753)
管理(45495)
(45143)
经济(44041)
理学(39540)
理学院(38951)
管理学(37839)
管理学院(37613)
中国(32676)
科学(32114)
(28061)
(25434)
(24906)
研究所(23195)
业大(21734)
(21681)
农业(20349)
中心(20114)
(19083)
(18017)
师范(17787)
财经(17727)
北京(17442)
(16588)
(16094)
(14894)
师范大学(14550)
(14078)
基金
项目(87692)
科学(68704)
基金(64177)
(58406)
研究(58351)
国家(57977)
科学基金(48554)
社会(36160)
社会科(34321)
社会科学(34305)
(34037)
自然(33722)
基金项目(33359)
自然科(33004)
自然科学(32988)
自然科学基金(32373)
(29991)
资助(27469)
教育(27457)
编号(21751)
重点(20604)
(19390)
成果(18526)
计划(18344)
(17871)
(17489)
科研(17472)
创新(16495)
课题(16144)
科技(16081)
期刊
(46091)
经济(46091)
研究(34166)
学报(26252)
中国(23936)
科学(22775)
(21818)
大学(18883)
学学(17848)
(16857)
管理(15681)
农业(15055)
教育(14052)
技术(10303)
(9397)
金融(9397)
统计(8828)
财经(8555)
(8266)
(7664)
(7639)
经济研究(7292)
(7284)
业大(7252)
决策(7063)
资源(6642)
科技(6450)
技术经济(6449)
业经(6287)
农业大学(5953)
共检索到178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程叶青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弱性概念初步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脆弱性概念的内涵。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思路,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中出现脆弱性评价方法分为五大类,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脆弱性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面向多重扰动的脆弱性评价、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复杂系统的不确定问题、脆弱性评价的尺度问题等是目前脆弱性评价研究中亟待开展的研究内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晓军  黄馨  崔彩兰  杨新军  
社会脆弱性作为脆弱性的维度之一,是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在分析对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3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脆弱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与内涵特征;系统性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成果多是在脆弱性框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社会—生态视角和综合视角开展研究;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社会脆弱性的应用研究中仍较少见,已有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统一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深化社会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脆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促进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加强社会脆弱性减缓与调控对策研究,整合社会脆弱性与适应性框架,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承伟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介绍了脆弱性的概念框架以及Gaiha和Imai(2008)归纳的脆弱性测量的3种方法:预期的贫困脆弱性(VEP)、低期望效用脆弱性(VEU)和风险暴露脆弱性(VER)。建议在新的减贫战略中建立风险、脆弱性预警机制,将脆弱性纳入贫困监测和分析的范畴以及时准确地监测贫困的动态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田亚平  谢小立  
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了解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南方丘陵区农业水资源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脆弱性内涵。然后,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一个包括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承载脆弱性3个方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衡阳盆地7个县(市)的农业水资源脆弱度进行评判,发现祁东县、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和耒阳市农业水资源脆弱度为强脆弱度等级,常宁市、衡山县为微脆弱等级。经验证,评价结果与评价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实际表现比较吻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长永  何剑  
本文分析了目前关于脆弱性概念的五种界定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脆弱性概念的进一步补充和解释。借鉴世界粮食计划署(W FP)、英国国际发展署(DF ID)、D ercon以及Sharp等提出的脆弱性分析框架,把农民养老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构建了以农民养老的人口学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保障体系特征因素以及社会转型特征因素等为维度构成的农民养老脆弱性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当前我国农民养老的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伟  刘展  宋冬梅  李东旭  胡利民  石学法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42.7%)、中度脆弱(21%)和重度脆弱(24.9%)。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区域脆弱性较轻,陆地区域脆弱性较强;海洋区域内大部分属于轻度脆弱,河口区以北海洋区域属于微度脆弱;陆地区域脆弱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轻的趋势,海岸带区域属于极度脆弱,沿海区域属于重度脆弱,黄河沿岸和内陆地区属于中度脆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争伟  金菊良  刘晓薇  周戎星  
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当前水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脆弱性和脆弱性分层面两方面需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形成过程的分析,从水资源自然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用水效率等方面,构建符合过程机理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模型,旨在对脆弱性分层面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当联系分量系数取值具有峰值较宽的分布特征时,可能导致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联系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差异度系数取值的特征,以标准阈值为参数构造差异度系数的梯形模糊数,提出基于梯形模糊数联系数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评价。应用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等级在3.611~2.49...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修琦  殷培红  
弹性、脆弱性和适应是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的差异,不同学科在使用这些概念时其含义有很大差异,有的甚至是不可比的。本文主要根据《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6年第3期发表的IHDP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成果,结合UNU关于脆弱性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演变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云  董强  饶小龙  赵丽霞  
本文通过设计农户生计资产量化研究方法,对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农村社区,不同群体的脆弱性表现出差异性,生计资产的单一缺乏或者多元缺乏都是导致农户脆弱性的直接原因。最为脆弱的农户就是多种资产缺乏型农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农户内部结构,并且为扶贫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君  刘兰芳  田亚平  谢小立  
近年来国内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存在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应用,北方地下水资源研究多于南方地表水资源研究以及水质脆弱性研究多于水量脆弱性研究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认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从脆弱性构成因素上来看它们都可以分解为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最后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个反映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共12个指标的评价我国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在水量方面脆弱性的指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锋  
旅游经济脆弱性属系统内属性,具有相对性、隐蔽性和动态性。按其影响因素,可划分为"环境胁迫式脆弱"和"结构累积式脆弱"两种类型。结构性脆弱是旅游经济脆弱性的深层来源。从环境、结构和行为三个层面,按照"旅游环境—旅游市场—旅游经济结构—旅游经济脆弱性行为—旅游经济脆弱性损失"的E-MSCP分析范式,以旅游经济结构刚性为障碍力,构建旅游经济脆弱性形成机理模型。以旅游经济脆弱性与脆弱性应对力的相互作用为主线,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层到表层的次序,构建了旅游经济脆弱性三层面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平  汤万金  胡聃  
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在矿区开发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生产建设、生态恢复重建规划来促进生态环境管理 ,这需要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 ,并分析寻找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同时能够对各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 ,为正确的制订矿区生态重建规划、生产建设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理论保障和技术手段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亚灵  颜磊  许学工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c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因子的相关性,并对该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性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好的、相对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植被状况好、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和城市周围等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不同地区之间脆弱性高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脆弱地区,脆弱性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重脆弱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