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3)
- 2023(5481)
- 2022(4519)
- 2021(4031)
- 2020(3347)
- 2019(7248)
- 2018(6838)
- 2017(12440)
- 2016(7056)
- 2015(7392)
- 2014(7052)
- 2013(6905)
- 2012(6187)
- 2011(5497)
- 2010(5202)
- 2009(4671)
- 2008(4500)
- 2007(3751)
- 2006(3222)
- 2005(2520)
- 学科
- 济(23547)
- 经济(23518)
- 管理(18556)
- 业(18537)
- 企(14011)
- 企业(14011)
- 方法(11823)
- 数学(10810)
- 数学方法(10728)
- 学(8307)
- 农(7502)
- 贸(6765)
- 贸易(6765)
- 财(6660)
- 易(6605)
- 中国(5853)
- 业经(5734)
- 农业(5324)
- 环境(4683)
- 技术(4679)
- 务(4258)
- 财务(4256)
- 财务管理(4252)
- 企业财务(4047)
- 产业(3948)
- 制(3808)
- 划(3592)
- 出(3534)
- 地方(3456)
- 银(3412)
- 机构
- 大学(101122)
- 学院(100530)
- 研究(37870)
- 济(37008)
- 经济(36426)
- 管理(35525)
- 农(32558)
- 理学(32190)
- 理学院(31777)
- 管理学(31032)
- 管理学院(30888)
- 科学(29685)
- 农业(26452)
- 业大(25762)
- 中国(25715)
- 所(21669)
- 京(20957)
- 研究所(20717)
- 农业大学(18138)
- 中心(16260)
- 室(14879)
- 实验(14433)
- 财(14362)
- 江(14320)
- 省(14106)
- 院(14050)
- 实验室(13780)
- 业(13653)
- 重点(13092)
- 科学院(12642)
- 基金
- 项目(80922)
- 科学(61298)
- 基金(59303)
- 家(57424)
- 国家(56975)
- 研究(46513)
- 科学基金(46350)
- 自然(34309)
- 自然科(33525)
- 自然科学(33505)
- 自然科学基金(32942)
- 省(32417)
- 基金项目(32243)
- 社会(29941)
- 社会科(28442)
- 社会科学(28433)
- 划(28197)
- 资助(23489)
- 教育(20534)
- 计划(19864)
- 重点(18940)
- 科技(18911)
- 科研(17117)
- 创(17084)
- 发(16865)
- 业(16601)
- 部(16465)
- 创新(16082)
- 农(15454)
- 编号(15268)
共检索到12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阳霞 雷凤芸 邱爽 赵善梅
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0.05、0.10、0.50、1.00、4.00 mmol/L)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对‘早佳84–24’西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mmol/L DOP和0.05mmol/L DIBP对西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在DOP和DIBP处理后5 d和10 d,西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增大,到处理后15 d,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急剧升高;DOP、DIBP处理西瓜幼苗中脯氨酸含量分别在15 d和10 d后比对照显著增大,说明DOP和DIBP对西瓜的化感作用与作用时间及浓度有关,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植株的化感抑制作用越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伟 李涵 梁少华 楚箫 孙小武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不同薄皮甜瓜品种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水培方法,以薄皮甜瓜品种X-T-G(相对高积累品种)和IVF-28(相对低积累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0,30,60,100 mg/L 4种不同镉浓度,研究不同镉胁迫浓度下X-T-G和IVF-28薄皮甜瓜品种地上部、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X-T-G和IVF-28的株高、茎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形维数均随镉胁迫处理的浓度增加而减小,其中X-T-G降幅与IVF-28相比较低。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2个供试的薄皮甜瓜品种的生理也发生了改变,其中SOD、MDA和H_2O_2含量均随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OD活性和GSH含量在60 mg/LCdCl_2处理时达到最大,而CAT活性和PRO含量在30 mg/L CdCl_2处理时达到最大,其中X-T-G的生理生化指标高于IVF-28。综上可知,薄皮甜瓜品种X-T-G幼苗在镉胁迫下,幼苗对镉胁迫的耐受性高于IVF-28。
关键词:
薄皮甜瓜 镉 幼苗 生长 生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晓婷 梁双贤 林碧英 黄枝
在南方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以肉丝瓜为材料,利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研究红光、蓝光、黄光和白光4种光质补光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补光处理有利于丝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黄光补光处理则提高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蓝光补光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4种光质补光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处理30 d时的酶活性最高;红光、蓝光和白光补光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不补光处理的对照,且蓝光补光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光质 丝瓜幼苗 生长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云艳 杨暹 郭世荣 张营营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低氧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耐低氧能力较强的黄瓜品种‘绿霸春4号’和耐低氧能力较弱的品种‘中农8号’为材料,研究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施用EBR对黄瓜幼苗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糖酵解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通气条件下正常栽培,EBR处理显著促进两黄瓜品种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但对根系糖酵解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低氧胁迫下,耐低氧能力不同的两品种幼苗根系淀粉、葡萄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TP依赖的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低氧条件下,EBR处理进一步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关键词:
黄颡鱼 不同脂肪源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勇 张海英 康国斌 王永健
西瓜野生耐冷材料PI4 82 32 2幼苗在偏低温 (12± 1)℃、光流密度 14 0 μE·m- 2 ·s- 1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在低温光照条件下 ,西瓜幼苗叶片内保护酶SOD ,CAT的活性均下降 ,但野生耐冷材料PI4 82 32 2较冷敏品种 9710 3的下降幅度小 ,体内活性氧的积累少 ,是其表现出耐冷性的主要生理原因。野生耐冷材料PI4 82 32 2的耐冷性由一个单显性基因所控制
关键词:
西瓜 耐冷性 生理生化特性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蓓 孙锦 束胜 郭世荣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盐敏感型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氯化钙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5 mmol·L-1NaCl抑制了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PSⅡ遭到破坏,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降低46.9%;提高了叶片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及蔗糖合酶(SS)、磷酸蔗糖合酶(SPS)活性,但淀粉水解酶活性降低。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叶片喷施外源钙缓解了NaCl胁迫对幼苗光合色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的抑制,净光合速率提高18.5%;植株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SS、SPS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说明外源钙可通过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赵士文 包星星 武永军 杨振超
为探究光周期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50μmol/(m~2·s)的白光下,设置光周期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20 h/4 h共4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后的黄瓜幼苗形态差异较大,其株高、茎粗、鲜重、干重与叶面积均发生显著性差异,12 h/12 h处理下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余处理;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叶片各组织厚度增加,Rubisco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8 h/16 h处理较16 h/8 h与20 h/4 h处理显著增加66.23%和82.86%;黄瓜幼苗总氮含量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2 h/12 h处理下总碳含量显著高于8 h/16 h和20 h/4 h;12 h/12 h和16 h/8 h处理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上,12 h/12 h处理为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黄瓜 光周期 光合 碳水化合物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晶晶 邵庆均 许梓荣 周凡 钟观运 宋文新 Owari Ngandeali Bergo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墨 徐玮 麦康森 张彦娇 周慧慧 谭朋 杜建龙 艾庆辉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
关键词:
大菱鲆 亚麻籽油 鱼油 脂肪酸 脂肪沉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炳山 李宝山 张利民 李华东 孙永智 王世信 王际英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6%、0.09%及0.12%的胆汁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投喂体质量为26.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56 d,研究胆汁酸对其生长、体组成、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脂肪效率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2)胆汁酸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肌肉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3)脂肪酶及脂蛋白脂酶活力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脂酶活力显...
关键词:
大菱鲆 胆汁酸 生长 脂肪代谢 鳗弧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强 方家松 黄咸雨 张一鸣 王亚松 张利 李江燕
已有研究表明,深海中嗜高压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磷脂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稳定碳同位素分馏与细菌生长压力之间呈现出线性相关性,而表层革兰氏阳性细菌脂肪酸同位素特征与压力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压力培养、脂肪酸提取以及二维单体同位素分析等工作,研究了在0. 1,10,20,30,40,50MPa压力下,革兰氏阳性细菌Bacillus subtilis磷脂脂肪酸碳、氢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1)高压下(≥10MPa)支链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氢同位素分馏随生长压力上升负偏趋势减弱,并与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性。(2)高压下(≥10 MPa),支链与饱和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分馏随压力上升而负偏趋势减弱,也与生长压力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并且,单不饱和脂肪酸δ13C保持稳定。由于压力促进了氢从NADPH向脂肪酸转化的效率,使反应更加完全,分馏效应减弱。因为碳、氢同位素分馏受压力控制,故而在研究深海有机物来源、转运、循环,尤其是深渊生物地球化学时,应充分评估:(1)稳定同位素分馏对生长压力的依赖;(2)嗜高压微生物对海底沉积物中有机物同位素组成的改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青 王际英 李宝山 李学丽 郝甜甜 张利民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值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全鱼脂肪酸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了6种不同n-3/n-6 HUFA比值(D1:29.54,D2:23.04,D3:18.97,D4:9.06,D5:6.86,D6:3.87)的实验饲料。以大菱鲆幼鱼(12.18±0.01)g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共分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n-3/n-6HUFA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德举 强俊 陶易凡 包景文 朱昊俊 胡乐佳 徐跑
为了探究不同溶氧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肝脏脂肪酸组成及海豚链球菌感染后的存活率的影响,选取270尾平均体重为(20.00±0.10)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3组:低氧组(2.0±0.3)mg/L、对照组(4.5±0.4)mg/L、高氧组(7.0±0.4)mg/L,养殖8周。结果显示:(1)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实验鱼成活率、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提高且均在高氧组达到最高,饲料转化率逐渐减小。(2)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鱼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谷丙转氨酶含量均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白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谷草转氨酶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且最高值均出现在低氧组;血液中总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罗非鱼腹腔注射海豚链球菌后,24 h内三组均未出现死亡;感染96 h后,低氧组罗非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高氧组。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影响吉富罗非鱼肝脏脂肪酸组成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造成吉富罗非鱼生长缓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