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0)
2023(7239)
2022(6107)
2021(5384)
2020(4632)
2019(9603)
2018(9079)
2017(16832)
2016(9478)
2015(10151)
2014(9572)
2013(9610)
2012(8894)
2011(7995)
2010(7665)
2009(7057)
2008(6775)
2007(5893)
2006(5185)
2005(4536)
作者
(32493)
(26987)
(26818)
(25133)
(17317)
(13242)
(11890)
(10656)
(10440)
(9295)
(9285)
(9049)
(8919)
(8701)
(8530)
(8428)
(8396)
(8183)
(7946)
(7858)
(7179)
(6728)
(6482)
(6247)
(6227)
(6076)
(5862)
(5822)
(5562)
(5545)
学科
(36338)
经济(36283)
管理(25844)
(24738)
(18962)
企业(18962)
方法(17202)
数学(15583)
数学方法(15458)
(10970)
(10349)
中国(9538)
(9409)
(8473)
贸易(8469)
业经(8279)
(8261)
农业(7145)
环境(6626)
地方(6426)
(6210)
技术(6151)
(5565)
财务(5561)
财务管理(5549)
产业(5498)
企业财务(5298)
(5218)
(5084)
(5027)
机构
大学(139075)
学院(136290)
(55592)
经济(54639)
研究(54012)
管理(48997)
理学(43550)
理学院(42969)
管理学(42055)
管理学院(41857)
科学(38655)
(38440)
中国(38334)
农业(31500)
(30040)
业大(29875)
(29333)
研究所(28198)
中心(23350)
(22220)
农业大学(20741)
(20335)
(19894)
财经(18390)
(18316)
(18255)
北京(17776)
科学院(17324)
经济学(17137)
(17071)
基金
项目(103592)
科学(80440)
基金(77218)
(73257)
国家(72711)
研究(63349)
科学基金(59885)
自然(42947)
自然科(41975)
自然科学(41956)
社会(41609)
自然科学基金(41260)
基金项目(40965)
(40481)
社会科(39515)
社会科学(39504)
(35801)
资助(31145)
教育(28078)
重点(24405)
计划(23863)
(22455)
(22161)
(21912)
科技(21532)
科研(21458)
编号(21451)
创新(20660)
(20601)
(18359)
期刊
(54309)
经济(54309)
学报(36035)
研究(34737)
(33002)
科学(29148)
中国(26639)
大学(25091)
学学(24406)
农业(22446)
管理(17079)
(15816)
(12395)
业大(11008)
经济研究(10095)
(9604)
金融(9604)
农业大学(9516)
业经(9027)
财经(8918)
技术(8879)
(8694)
教育(8271)
科技(8009)
(7703)
问题(7418)
中国农业(6972)
林业(6745)
技术经济(6483)
商业(6173)
共检索到192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柳阳  李勇  周邦维  高婷婷  王晓晨  王顺奎  
为探讨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相关消化酶活力、免疫及对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实验处理的膨化配合颗粒料,每处理3重复,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RAS)条件下,选用初重(650.0±45.50)g大西洋鲑720尾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F21可显著提高大西洋鲑胃、肠、肝脂肪酶活力,比低脂肪分别提高11.52%、14.63%、4.31%;P48使肠、肝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8.23%、8.33%,且发现其活力水平远高于胃蛋白酶。(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淑兰  陈娟  李杰  刘豪  胡佳平  张黎黎  韩厚伟  孙国祥  王纯  
选取体质健康、均重为(180±28)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42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1%、3%和5%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BSCP)的基础饲料42 d。结果发现,大西洋鲑投喂1%–5%的BSCP后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和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升高的趋势,5%组蛋白质消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骏  柳阳  李勇  张静  赵宁宁  
为探究主要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 salar)成鱼脂肪相关代谢酶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采用3×2双因素随机实验设计,设置3个脂肪水平:18%、21%、24%(分别以F18、F21、F24表示),2个蛋白质水平:38%、48%(分别以P38、P48表示)。组合为6个实验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鱼。实验在室内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实验鱼初始体重(650.0±45.50)g,实验期56 d。结果表明:(1)工业化养殖实验鱼的脂肪需求较国外深海网箱养殖明显降低,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乃松  肖温温  梁勤朗  周恒永  马秀丽  赵明  
为探讨大口黑鲈饲料中不同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比对其生长、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计了8种(D1~D8)不同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比的总能递增饲料。D1~D8饲料的脂肪水平递增(9.0%~26.5%),而蛋白质水平递减(52.0%~31.0%)。用上述饲料饲养体质量为(10.06±0.02)g的大口黑鲈88 d,每饲料设3重复,每重复30尾鱼。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和脂肪沉积率均以D2组最高,但随饲料中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比的进一步升高呈现显著下降趋势。D3~D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1和D8组。D2、D3组与D4组间的蛋白质沉积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梁萌青  常青  王印庚  高淳仁  王家林  
在大菱鲆饲料中分别添加鳀鱼鱼油及花生油作脂肪源,每种脂肪中添加两个水平的维生素E(8mg/kg和300mg/kg维生素E醋酸酯),饲养大菱鲆84d,探讨其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发现,(1)以鳀鱼鱼油为脂肪源的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能提高大菱鲆血清补体活性,而以花生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不影响大菱鲆血清补体活性;(2)以鳀鱼鱼油和花生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不影响大菱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及白细胞总数;(3)以鳀鱼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能提高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减弱;(4)饲喂n-3HUFA含量高的饲料,对大菱鲆腹水病的抵抗能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谭崇桂  冷向军  李小勤  粟雄高  刘波  柴仙琦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2%β-葡聚糖、0.05%黄芪多糖、0.4%甘露寡糖、175 mg/kg蛋白酶PT,饲喂初始体重为(4.55±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nnaus vannamei)6周,考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及175 mg/kg蛋白酶PT可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6.19%、12.78%、11.25%(P<0.05),降低饲料系数0.10、0.09、0.09(P0.05);在血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鸢劼  邴旭文  徐增洪  
在不含脂肪酸的黄鳝基础饲料中,按正交法[L9(34)]分别添加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和EPA+DHA(C20:5n-3+C22:6n-3),人工投喂饲养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31d后测定实验黄鳝血清溶菌酶(Lysozyme,LSZ)、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和血细胞吞噬活性。评价实验组及对照组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自由基(Free radical,FR)代谢以及脂质过氧化状态。采用SPSS11.5软件,Du...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徐永江  于超勇  柳学周  王滨  郑炜强  官曙光  史宝  陈佳  柯巧珍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了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间的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丰华  林黑着  李卓佳  陆鑫  陈旭  杨其彬  
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生长、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初始菌浓度为10×109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分别以0、0.1%、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8.95±0.27)g的尖吻鲈,尖吻鲈养于0.5m3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2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50d。尖吻鲈的生长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5%组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54%和4.01%。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肠和幽门垂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胃淀粉酶在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民  吴莉芳  李良  朱瑞  王婧瑶  段晶  于哲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5.68±0.30)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42%的玉米油、豆油、鱼油、棕榈油、猪油、混合油(质量比为:鱼油∶豆油∶猪油=3∶4∶3),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生长性能指标,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的活力。【结果】混合油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油、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猪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豆油、玉米油、猪油以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但均显著高于豆油、猪油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肝胰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结论】从洛氏鱥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混合油组和鱼油组饲料的效果最好,玉米油、豆油和棕榈油组次之,猪油组最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张海明  刘永士  严银龙  谢永德  陆根海  徐嘉波  刘建忠  
为了解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对刀鲚幼鱼生长、存活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对用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喂养178 d的刀鲚幼鱼的生长、存活和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酶、代谢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最终体长、体质量、成活率、鱼体肥满度和肝指数(分别为125.17 mm、6.27 g、65.73%、0.31 g/cm3和1.4%)显著低于活饵料组(分别为150.66 mm、12.39 g、85.59%、0.36 g/cm3和1.9%),两组鱼的肠长和体长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5.3%和23.6%);两组鱼的肝脏中均未检测出蛋白酶,配合饲料组的幽门盲囊中碱性蛋白酶的活性(43.49 U/m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搏  常青  陈四清  刘长琳  吕云云  王志军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先配制6种浒苔含量(0、5%、10%、15%、20%和25%)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1.44±0.01)g幼刺参49 d,然后根据浒苔含量实验结果配制20%含量、3种方法处理的浒苔[干燥粉碎(DC)、纤维素酶酶解后干燥粉碎(DCC)和蛋白酶酶解后干燥粉碎(DCP)]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4.58±0.23)g幼刺参60 d,以研究饲料中浒苔添加量以及处理方式对幼刺参生长、消化率、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实验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35头刺参。结果显示:(1)浒苔对提高刺参特定生长率(SGR)、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降低饲料系数(FC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洪新  刘文畅  高启  王潮辉  
为研究生物絮凝养殖条件下吉富罗非鱼的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对照组)和生物絮凝养殖系统(实验组)饲养吉富罗非鱼(24.17±2.49)g 5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水体中总氨氮(TAN)和亚硝态氮(NO-2-N)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48±14.66)和(33.77±34.57)mg/L。但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终末密度(FD)高达36.89 kg/m3,终末质量(FI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FCR)比对照组降低18.7%(P<0.05)。实验组饲料氮利用率为57.97%,显著高于对照组(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