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6)
2023(15531)
2022(13286)
2021(12795)
2020(10394)
2019(24287)
2018(24133)
2017(45929)
2016(25124)
2015(28148)
2014(28096)
2013(27432)
2012(25046)
2011(22789)
2010(22584)
2009(20968)
2008(20462)
2007(17689)
2006(15755)
2005(14204)
作者
(69290)
(57752)
(57165)
(54579)
(36702)
(27433)
(26064)
(22563)
(21951)
(20496)
(19649)
(19613)
(18304)
(18211)
(17876)
(17697)
(17072)
(16873)
(16486)
(16313)
(14421)
(14136)
(13714)
(13004)
(12863)
(12797)
(12795)
(12658)
(11523)
(11211)
学科
(98281)
经济(98145)
管理(73116)
(66286)
(55795)
企业(55795)
方法(42783)
数学(37135)
数学方法(36756)
中国(29512)
(26738)
(26682)
(24228)
业经(22859)
(19383)
(19328)
贸易(19317)
(18873)
地方(17782)
农业(17135)
(17061)
(17057)
银行(17024)
(16303)
(16077)
金融(16073)
环境(15950)
理论(15868)
(15656)
(15596)
机构
大学(351623)
学院(347541)
(145147)
经济(142189)
管理(136628)
研究(121778)
理学(117867)
理学院(116561)
管理学(114820)
管理学院(114166)
中国(92300)
(75683)
科学(71681)
(68654)
(60137)
研究所(54525)
财经(54010)
中心(53735)
(51464)
(49642)
(49250)
北京(48776)
业大(48291)
(46491)
师范(46127)
经济学(44346)
(44224)
财经大学(40270)
农业(39898)
(39857)
基金
项目(235374)
科学(185991)
研究(177055)
基金(171814)
(148866)
国家(147653)
科学基金(126685)
社会(112607)
社会科(106653)
社会科学(106628)
基金项目(90504)
(88752)
教育(81298)
自然(79924)
自然科(78033)
自然科学(78017)
自然科学基金(76618)
(75690)
编号(72000)
资助(70321)
成果(60102)
(53468)
重点(52584)
(50067)
课题(50055)
(48840)
国家社会(46871)
(46734)
教育部(46505)
创新(45618)
期刊
(160675)
经济(160675)
研究(110193)
中国(70562)
(52037)
学报(51713)
管理(51443)
科学(49090)
(47835)
教育(43368)
大学(40190)
学学(37407)
农业(32999)
(32028)
金融(32028)
技术(29606)
财经(26823)
经济研究(26123)
业经(24473)
(22939)
问题(20704)
(17369)
理论(17332)
图书(17240)
(17029)
技术经济(16139)
科技(16075)
世界(15893)
实践(15511)
(15511)
共检索到52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洪志  李慧  魏潇洁  姚峰  
历史经验表明能源革命会给大国发展带来战略机遇。中国在能源定价权缺失的背景下,应抓住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本次能源革命表现出能源供给多元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能源贸易东移化、地缘格局复杂化以及能源定价期货化等特征。中国应该从价格的影响时效、影响强度以及影响范围等三个层面创建能源基准价格的形成机制。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单方向因果测度模型考察中国争取石油定价权的真实进程,给出先东亚、再亚洲、然后是世界的定价权争取路径,建议中国油价应该在东亚地区形成优势性机制、在亚洲形成长期性机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优势性和公认性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东涛  张廷克  
2014年6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和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克等专家认为,能源革命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央改革的决心;实现能源革命,必须明确能源革命的目标、方向、任务和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其中包括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十四五"期间能源体制革命做出重要部署,提出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业务准入,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管。如何推进能源行业的竞争性环节市场化竞争,切实使制造业企业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来实现降本减负的目标,也成为"十四五"时期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21年4月17日,第十届中国政府管制(监管)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转变政府能源监管,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展开深入讨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春梅  
当前我国在能源领域面临严峻挑战,能源革命的首次提出,彰显了中央在能源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及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思想,成为指导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能源革命战略的重要一环,能源技术革命是助推能源消费、供给、体制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目标的支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力争在国家发展紧密联系的重大领域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配套机制,保障能源技术革命高效推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锦琦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能源革命,能源革命战略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期战略。江西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能源革命背景下,如何构建江西能源新格局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推动能源革命要创新思路,促进能源转型升级,重塑高效、低碳、清洁、多元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构建高效能源流通体系,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加强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和市场机制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文生  张静静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理论框架和作用路径,构建能源消费调控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情景分析和预测资本、劳动力、技术要素调控情景下的能源消费,结果表明:第一,维持GDP增长率历史年均增长趋势6%的情景下,按照现有系统的发展规律,至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将达到67.4573亿吨标准煤;第二,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创新要素,均能够使得能源消费总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经济低速—要素综合调控情景下,基本能够实现在GDP增加的同时完成2030年的政策目标值;第三,高经济增速刺激能源高消费,经济增速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在保持经济低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建国  
煤炭作为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能源大格局下,煤炭的利用问题饱受争议。特别是在我国逐步推动以发展清洁能源为重点的能源结构调整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煤炭的利用问题更是尤为关键。盲目的"去煤化"、急刹车会使目前的能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秋  李桂平  
山西要想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就需要深入研究其内在逻辑,具体分析其现实困境,并寻找相应的突破路径。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内在逻辑是"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实困境为:绩效考核指标有待完善,能源消费依然严重依赖煤炭,非煤能源供给比例有待提升,能源技术革命缺乏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源体制革命阻碍太多,对外合作速度较慢。山西要想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必须摆脱现实困境,可采用以下方法:科学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非煤能源供给比例;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构建开放的能源市场体系;加快对外合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华军  石印  郭立祥  乔列成  
进入新时代,面对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的国内国际背景,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本文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的国际国内背景,全面回顾并系统梳理了能源革命的思想发展和重要举措,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等4个维度,通过量化分析真实立体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推动形成了能源强度稳步下降、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加快开发、能源效率明显改善的能源发展新格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对“双碳”目标对新时期推进能源革命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中国应在巩固能源革命成效的基础上,坚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正确把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科学有序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重视从全要素角度推进能源效率提升,持续向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方向前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越涛  
2014年6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国经中心理事长助理、《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研究》课题组组长吴越涛对中国能源革命的特征、矛盾、总量、道路、目标、路线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见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重塑能源"课题组  戴彦德  田智宇  朱跃中  白泉  杨宏伟  
重塑能源体系对实现"美丽中国"和"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基于情景分析、案例分析以及模型定量测算等方法,课题组对中国实现2050年愿景目标的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的可行路径、实施效果和路线图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要以产业革命为契机推动工业用能率先步入平台增长期,以零能耗建筑为核心破解建筑物用能高增长的锁定效应,以交通模式创新和新技术革新为重点推动交通用能的多元化和去油化,以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突破口实现能源供应转型升级。研究表明,重塑能源能够以经济可行、技术有效、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彻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大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支撑实现全面现代化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А·В·卢恩斯  张久蒂  
从全球范围来看,考虑到生物和社会承载能力以及资源的数量,人口增长与工业化是有其最终极限的。然而,就能源而论,即使人口发展和工业活动大幅度扩张,也不会受到大的阻碍。如果我们应用有关能源的技术知识,在限制人口与工业扩展的诸因素中,能源可能是最不足道的。本文将解释其原因,并讨论为何更为可取的是不去追求人口和工业的盲目发展。 提供能源服务的社会总成本是下列五项的乘积,即人口、人均物质用品享有量(包括维持舒适、提供行动便利的必需品等)、维持每单位该享有量所耗资源,该所耗资源每单位的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丹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三次能源革命的动因、结果,总结了能源革命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并对当前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特点和任务进行了描述,指出中国能源革命所具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三次能源革命所具有的共性是:一是能源革命总是与产业革命相伴生,形成新的能源产业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主导能源不断更替,并且向着高效、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三是三次能源革命的影响一次比一次深远,能源革命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第三次能源革命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中国没有经历前两次能源革命的过程,但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是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革命所形成的能源结构迭代性改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页岩革命后,美国在能源市场上角色的转变将引发世界能源市场与地缘政治的"系统效应"。美国不仅借页岩革命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而且正在利用能源新权力改变油气市场博弈规则,进而重塑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特朗普政府的能源外交越来越具有浓厚的新现实主义色彩。能源被当作加强美国全球领导力的重要工具。页岩革命既为中美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机遇,也使美国拥有在能源领域对中国施压的可能。如何构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油气行为体的新型合作关系,应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繁荣  郭丕斌  齐晓燕  
(一)能源生产革命:形成绿色能源供给新体系1.改变传统能源格局,转向多元供给模式。一次能源包括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截至目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不可再生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仍没有发生动摇,其中尤其以煤炭为重。能源生产改革首先要改变一次能源生产中以煤为重的现状,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提高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更为重要的是,大力推动以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的、清洁的、非化石能源生产,是优化能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