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3)
- 2023(5998)
- 2022(4928)
- 2021(4646)
- 2020(3903)
- 2019(9151)
- 2018(8734)
- 2017(16992)
- 2016(8821)
- 2015(9893)
- 2014(9626)
- 2013(9962)
- 2012(9654)
- 2011(8858)
- 2010(8618)
- 2009(7938)
- 2008(7678)
- 2007(6582)
- 2006(5718)
- 2005(5316)
- 学科
- 济(48912)
- 经济(48884)
- 业(21058)
- 管理(20677)
- 方法(20229)
- 数学(18463)
- 数学方法(18398)
- 企(15880)
- 企业(15880)
- 中国(15204)
- 农(11387)
- 贸(10653)
- 贸易(10648)
- 易(10424)
- 业经(9721)
- 产业(9576)
- 地方(9098)
- 制(8470)
- 财(8292)
- 学(7938)
- 结构(7438)
- 农业(7165)
- 体(6842)
- 环境(6639)
- 银(6521)
- 银行(6514)
- 出(6505)
- 融(6470)
- 金融(6470)
- 技术(6432)
- 机构
- 大学(133097)
- 学院(130586)
- 济(70347)
- 经济(69595)
- 研究(53761)
- 管理(48658)
- 理学(42219)
- 理学院(41720)
- 中国(41284)
- 管理学(41217)
- 管理学院(40971)
- 科学(29564)
- 京(28970)
- 财(27498)
- 所(26594)
- 研究所(24492)
- 经济学(24263)
- 财经(22719)
- 中心(22313)
- 经济学院(21953)
- 经(21035)
- 院(19522)
- 农(19134)
- 北京(19070)
- 财经大学(17149)
- 科学院(16912)
- 江(16801)
- 范(16442)
- 业大(16410)
- 师范(16302)
- 基金
- 项目(89419)
- 科学(72521)
- 基金(69087)
- 研究(64838)
- 家(60896)
- 国家(60553)
- 科学基金(51583)
- 社会(45647)
- 社会科(43748)
- 社会科学(43742)
- 基金项目(35792)
- 自然(31209)
- 省(30740)
- 自然科(30533)
- 自然科学(30526)
- 自然科学基金(30058)
- 资助(28746)
- 教育(27905)
- 划(27092)
- 编号(22549)
- 部(21852)
- 发(21330)
- 中国(21263)
- 国家社会(20971)
- 重点(20834)
- 教育部(18877)
- 创(18627)
- 发展(17996)
- 成果(17879)
- 展(17768)
共检索到195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巍 王明 吴福象
本文构建包含能源部门与环境账户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引入特高压输电与清洁能源发电等新兴技术,从理论层面分析能源体系变革对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与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化石能源市场一体化程度提升或特高压输电规模扩大,均能强化空间集聚力,使得大市场地区产业集聚度提升;当清洁能源发电成本相对低于化石能源时,清洁能源供给规模越大,空间分散力越强,更多的产业会向能源供应区转移。清洁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带来的边际福利改进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呈正比,且在清洁能源发电效率突破阈值后,清洁能源与特高压建设将进入相互促进的“快车道”。特高压与新能源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全局福利水平,但可能造成能源供应区居民的福利下降。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下,需要对“化石能源+特高压”地区实行长期补偿,而针对“清洁能源+特高压”地区的福利补偿制度应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而逐渐退出。在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进步的同时,只有同步降低制造业部门与居民部门的排放强度,才能实现生态优化。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为促进技术红利惠及各个区域,需要动态调整产业布局以匹配变迁中的能源体系,探索针对能源供应区居民的福利补偿机制。
关键词:
能源结构 特高压输电 产业布局 福利补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宋宝龙
由于美、日、中、俄等大国经济形势苦乐不均、产业资源进退不一,给21世纪的东北亚产业布局带来深刻影响。其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主要技术源的美国的兴起和日本的低速不前,增加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从东北亚整个区域布局来看,发展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大国格局,东北亚区域,产业布局,产业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钟 曹金喜 祝兆松
九十年代,我国国土工作已由国土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向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发展。联系各地区实际,运用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进行产业发展的定向与定位,科学地提出规划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已成为提高国土规划水平的中心环节。1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根据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运用一定的理论和原则,提出该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可以通达的桥梁。国土规划是带有长远性、战略性的地区经济建设规划,理应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黄玖立 李坤望
本文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由于新旧工业基地的轮替,地区专业化和分布的不平衡性稍有退化;而90年代地区专业化则显著加深,分布的不平衡性和集中程度明显加速。对外贸易中的地理优势显著地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但地方保护的影响在90年代仅限于内地。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产业分布中的解释力是显然的,而新经济地理学的部分预测也在本文的实证中得到支持。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地方保护主义 产业布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治林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通过对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农用机械总动力、劳动力以及教育科技投入等因素来对中国的花生产业布局进行分析,得出1949-1977年中国花生产量是影响花生种植面积的最主要因素,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花生的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花生种植面积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优化产业布局,从而促进花生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花生产业 农业产业布局 花生产业布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布局 空间层级 产业布局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哈尔滨 都市圈 产业布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根基,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大局。然而,在完全竞争与均质空间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困境。为了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一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空间异质,研究产业布局;二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外部经济,研究产业布局;三是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研究产业布局,文章依次对三大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
空间不可能定理 产业布局 范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方维慰
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中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降低,技术创新环境、现代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绩效、自然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状况、地方文化氛围等因素的作用性增强。世界产业布局的范围扩大,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布局的指向性弱化,形式灵活,产业布局从以集聚为主导逐步向以扩散为主导转化,但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新一轮集聚依然存在,世界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备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产业投资和布局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世界 产业布局 因素 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守华 钱非非
基于2003—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以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切入点,研究能源技术进步对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代表的能源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区域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较没有特高压输电项目城市,配备特高压输电工程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约1.09%,且该效应在中小城市、资源丰富城市和内陆地区更强;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基期分工水平、调整指标测度、剔除极端值并进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后,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特高压建设所表征的能源技术进步通过激发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的集聚效应来促进地区专业化。继续扩大特高压输电规模,合理实施区域专业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应贵 娄世艳
东京都市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吸引着日本全国各地人口来此就业。同时,日本中央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不断调整产业政策:始于支持经营困难产业,后转为扶持特定地区,再调整为以科学技术政策代替了传统产业政策,目前借鉴美国硅谷经验打造创新性产业园。尽管传统企业依然是支柱产业,都市圈的信息技术产业、多媒体产业、游戏产业(软件与硬件结合)已悄然兴起,产业升级仍在进行中。立足于都市圈区内49家世界500强企业展望东京都市圈的未来发展,认为传统产业转型、服务业效率改进、人才因素、全新产业兴起是未来竞争地位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创 夏文静 王丽萍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实证检验污染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2035、2050年的生态可持续性指数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国污染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足迹在2000—2015年快速增长,基本形成三大梯度区间,即以山东—河北—江苏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到长三角的高位足迹带,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的中位足迹带,以广西—贵州—青海为代表的低位足迹带。(2)生态承载力呈现整体稳中有升,北部沿边省区有较快增长,而京沪和东南部沿海省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全国30个省区的生态压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处于非常安全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的省区2015年已达24个。(4)从产业类型看,重度和中度污染产业转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从产业转移方式看,结构转移不利于承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竞争力转移则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5)根据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重点引入区、优化引入区、限制引入区和禁止引入区四大区域,为未来我国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肇博 王圣云 宋欣茹
我国12个海岛县,分散分布在黄海等四大海域中,由于所处的海域位置、海洋与岛陆资源丰度以及受市场机制与人文状况、海岛资源开发力度与所处行政区的影响,海岛县际之间经济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海岛县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和绘制的洛伦斯曲线图,可以看出海岛县经济差异在缩小。海岛县之间产业结构也存在不同的演进过程,根据主成分得分值,在坐标系上海岛县的具体分布,可以划分出产业结构的不同演进阶段和产业结构类型。目前,海岛县的经济虽然仍为资源型经济,但在开发利用资源方面,已从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为主,逐步转向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海洋非生物资源、岛陆土地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并重的发展方向。一些陆域发展的产业也逐步向海岛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琳彦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实现。文章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和集聚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省区之间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两极格局比较明显,多数省区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异并不明显。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翠妮 屈新皓
论文重点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全球产业布局的异同与利弊进行梳理与分析,系统总结出可借鉴可学习的实践经验,提炼出发达国家全球产业布局的固有模式,进一步与中国实际经验进行比较,总结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布局上的异同,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也为其他国家或经济体开展全球产业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