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7)
- 2023(15283)
- 2022(13150)
- 2021(12346)
- 2020(10356)
- 2019(24120)
- 2018(23924)
- 2017(46938)
- 2016(25213)
- 2015(28219)
- 2014(27933)
- 2013(27230)
- 2012(24631)
- 2011(21877)
- 2010(21670)
- 2009(19464)
- 2008(18583)
- 2007(15855)
- 2006(13453)
- 2005(11229)
- 学科
- 济(99647)
- 经济(99550)
- 管理(72009)
- 业(67636)
- 企(57275)
- 企业(57275)
- 方法(51044)
- 数学(45192)
- 数学方法(44428)
- 农(25317)
- 中国(24368)
- 财(24313)
- 业经(21632)
- 学(21453)
- 地方(19666)
- 理论(17570)
- 农业(16828)
- 贸(16402)
- 贸易(16393)
- 务(16205)
- 制(16197)
- 财务(16121)
- 财务管理(16088)
- 环境(16058)
- 易(15904)
- 和(15770)
- 技术(15714)
- 企业财务(15257)
- 划(14016)
- 银(12717)
- 机构
- 学院(348118)
- 大学(348053)
- 管理(141657)
- 济(134934)
- 经济(132042)
- 理学(124911)
- 理学院(123546)
- 管理学(120893)
- 管理学院(120287)
- 研究(110045)
- 中国(79062)
- 京(72894)
- 科学(70793)
- 财(59043)
- 农(54023)
- 业大(53908)
- 所(53440)
- 中心(50506)
- 研究所(49403)
- 财经(49077)
- 江(47983)
- 范(45576)
- 师范(45089)
- 北京(45079)
- 经(44840)
- 农业(42458)
- 院(41048)
- 经济学(40568)
- 州(39174)
- 技术(37404)
- 基金
- 项目(251670)
- 科学(199011)
- 基金(183790)
- 研究(181040)
- 家(160600)
- 国家(159345)
- 科学基金(138444)
- 社会(113313)
- 社会科(107535)
- 社会科学(107505)
- 省(98774)
- 基金项目(98145)
- 自然(92708)
- 自然科(90661)
- 自然科学(90642)
- 自然科学基金(88969)
- 教育(84695)
- 划(83181)
- 资助(76208)
- 编号(73543)
- 成果(57273)
- 重点(56287)
- 部(54980)
- 发(52925)
- 创(52508)
- 课题(50168)
- 创新(48977)
- 科研(48658)
- 教育部(47391)
- 大学(47091)
- 期刊
- 济(136246)
- 经济(136246)
- 研究(94471)
- 中国(57923)
- 学报(55555)
- 科学(51356)
- 管理(50673)
- 农(47459)
- 财(44177)
- 大学(42509)
- 学学(40237)
- 教育(38312)
- 农业(33474)
- 技术(32901)
- 业经(23192)
- 融(22943)
- 金融(22943)
- 财经(22757)
- 经济研究(22452)
- 经(19385)
- 问题(17888)
- 图书(17346)
- 业(17264)
- 科技(17155)
- 技术经济(17091)
- 统计(16667)
- 版(16214)
- 理论(15880)
- 资源(15851)
- 策(15290)
共检索到47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丽梅 刘生龙 张晓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对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展开分析。实证显示,雾霾污染区域特征明显,主导东、中、西部地区污染的因素各不相同。对中、西部而言,能源结构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集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损人利己"效应;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通过国际间横向对比发现凡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都同样存在雾霾污染严重的问题;三是产能过剩加剧了污染。对于东部而言,交通拥堵以及来自邻近地区的影响是其高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污染的治理需要联防联控,而在东部地区,打破省域行政界限实现市级层面的联合防控则...
关键词:
能源结构 PM2.5 空间溢出效应 交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友山 刘云忠
近年来,西安雾霾事件频发,通过构造STIRPAT模型,对西安雾霾污染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西安人均GDP、能耗强度、雾霾含量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雾霾含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安市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城市绿化水平对雾霾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提倡节能减排可以有效减少雾霾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能源高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雾霾的增加。
关键词:
雾霾污染 STIRPAT模型 城市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喜光 马栋栋
技术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它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角色之一。本文以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TIRPAT模型考察科技创新效率对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效率在短期内可能会加重雾霾污染,但长期内会减轻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曲线形式;城市化水平会显著改善雾霾污染,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会加重雾霾污染;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人口密度与FDI会显著降低雾霾污染。因此,本研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的匹配程度、实现区域之间的联防联动、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升级、提升人口密集程度等方面,有效实现京津冀区域的雾霾治理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凌军 刘光富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中国省际雾霾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空间关联是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抑制中国省域雾霾污染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二者协同效应弥补单独作用路径下对中国省域雾霾污染的抑制和溢出效应的不足,凸显"1+1>2"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发展 雾霾污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士炜 余文涛
【目的/意义】人口与经济集聚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而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集聚与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法】基于扩展的生产密度函数,利用中国1998~2018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视角考察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结论/发现】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呈N型曲线关系,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对雾霾污染呈现先促增后促减,当超过地区土地、环境与资源承载力时,会加剧雾霾污染。进一步考察发现,中等城市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呈倒U型曲线,而超大城市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表现为正相关性。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基于此,在发挥集聚规模经济效应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地区环境承载力,且雾霾污染治理应以区域联治为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尚晖 肖雨濛 石丽红
2018年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四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相比2017年雾霾有较大比例的反弹,雾霾的罪魁祸首仍然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同时由于空气的流动性令污染四处扩散,使地方政府很难通过单独的治理改善空气污染,也难识别相应的排放以确定权责归属。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雾霾污染的成因,定量刻画其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刻画了PM2.5的投入产出关系,识别雾霾污染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权责归属。研究发现,区域间PM2.5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GDP、房屋施工、餐饮、汽车、第二产业均是影响该区域PM2.5浓度的显著性因素。
关键词:
雾霾污染 空间计量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施震凯 邵军 王美昌
本文从卫星遥感数据中提取出中国220个地级市1998—2010年间的PM2.5浓度值,基于Sp VAR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时空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皆具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溢出性,期初在全国层面上呈现"污染天堂"效应,但在第6期转为"污染光环"效应;分样本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间同时存在着"污染天堂"以及"污染光环"效应,其中对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负面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在期初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政府在防治雾霾污染时需要因地制宜,适时介入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雾霾 空间向量自回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施震凯 邵军 王美昌
本文从卫星遥感数据中提取出中国220个地级市1998—2010年间的PM2.5浓度值,基于Sp VAR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时空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皆具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溢出性,期初在全国层面上呈现"污染天堂"效应,但在第6期转为"污染光环"效应;分样本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间同时存在着"污染天堂"以及"污染光环"效应,其中对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负面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在期初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政府在防治雾霾污染时需要因地制宜,适时介入引资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作。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雾霾 空间向量自回归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楚海
文章对中国31个省份(不含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下同)2014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研究,选取雾霾中三大主要污染成分PM_(10)、SO_2、NO_2的年平均浓度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这三种成分在中国省份之间确实存在空间效应,其中华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尤为严重,表现出强烈的"高高集聚"分布形态,华南地区则表现出以广东省为中心的"低低集聚"状态,其他地区空间效应则不明显。其次,通过LASSO高维变量选择方法,分别从22个社会因子中筛选出对三种雾霾组分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最后,根据筛选出来的变量,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对雾霾的影响因子进行探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中工业废弃物排放是PM_(10)和SO_2的主要来源,而NO_2的主要来源则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另外,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治理废弃项目投资能有效地降低这三种污染物的浓度,从而降低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
雾霾 空间分析 LASSO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东童童
本文首先选取多重指标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雾霾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能源消费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雾霾污染,尽管煤炭消费占比最高,但其单位消费占比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并非最大;我国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多样化,对煤炭能源的依赖性更低;对全国而言,雾霾污染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雾霾污染 空间视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本文利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识别了我国279个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空间依赖关系,结合多样化的网络分析方法与滚动窗口技术揭示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整体特征与微观模式,进而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考察了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普遍存在雾霾污染依赖关系并且这种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渐上升,近年来我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的频繁爆发与雾霾污染区域性特征的日趋强化密切相关。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在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雾霾污染及其区域传输的还原论、自然决定论等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有助于确立人在雾霾治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