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0)
2023(13865)
2022(12116)
2021(11097)
2020(9298)
2019(21233)
2018(21103)
2017(41189)
2016(22064)
2015(24661)
2014(24604)
2013(24558)
2012(22507)
2011(20290)
2010(20380)
2009(18845)
2008(18037)
2007(15784)
2006(14058)
2005(12474)
作者
(64028)
(53385)
(53214)
(50492)
(33781)
(25438)
(24077)
(21025)
(20273)
(18819)
(18102)
(18062)
(16913)
(16843)
(16353)
(16258)
(15897)
(15507)
(15136)
(15122)
(13209)
(13132)
(12755)
(12117)
(12006)
(11764)
(11668)
(11537)
(10711)
(10282)
学科
(110210)
经济(110114)
管理(68200)
(60418)
(50795)
企业(50795)
方法(44878)
数学(39118)
数学方法(38772)
地方(25568)
中国(23660)
(23544)
(22922)
(22486)
业经(21641)
环境(19218)
农业(16306)
(15887)
地方经济(15831)
(15798)
(15314)
贸易(15306)
(15276)
理论(14772)
(14692)
技术(14228)
(14174)
财务(14113)
财务管理(14094)
企业财务(13356)
机构
大学(320948)
学院(319028)
(137122)
经济(134367)
管理(128884)
理学(112440)
理学院(111176)
管理学(109445)
研究(109131)
管理学院(108885)
中国(79273)
(67758)
科学(66829)
(59423)
(54512)
研究所(49848)
财经(48206)
中心(47950)
(47068)
业大(45795)
(45138)
(43766)
北京(42698)
经济学(41691)
(41684)
师范(41363)
(39822)
经济学院(37300)
(36836)
农业(36605)
基金
项目(220187)
科学(174161)
基金(161301)
研究(160654)
(139972)
国家(138862)
科学基金(119976)
社会(103641)
社会科(98265)
社会科学(98237)
基金项目(86318)
(85240)
自然(77442)
自然科(75578)
自然科学(75563)
自然科学基金(74229)
教育(72170)
(71260)
资助(65895)
编号(64372)
成果(51109)
重点(48948)
(48523)
(47688)
(45466)
课题(43690)
国家社会(42756)
创新(42402)
教育部(41757)
科研(41732)
期刊
(152680)
经济(152680)
研究(96004)
中国(55892)
学报(48194)
管理(47437)
科学(45858)
(44677)
(41505)
大学(36348)
学学(34461)
教育(29876)
农业(29088)
技术(27268)
经济研究(25470)
(23956)
金融(23956)
财经(23836)
业经(22965)
(20381)
问题(19194)
技术经济(17397)
图书(15666)
资源(15564)
理论(15344)
科技(15317)
(14468)
商业(14411)
现代(14391)
统计(14199)
共检索到463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慧微  
为解决当前可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的能源供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文章在详细分析"环境-能源-经济"理论模型、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方法、面板数据处理方法,计算2006—2016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能源经济效率,比较分析能源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得出:我国总体来说能源和环境经济效率正在逐年增长,但地区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表现最为理想,中部地区较为满意,而西部地区仍需投入巨大精力改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杨宝臣  程云鹤  
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变量,以各省份GDP为期望产出变量,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变量,在全要素生产理论框架下,基于DEA方法定义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环境绩效两类能源效率指数;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2000年至2010年中国各省份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分析其演变规律与地区差异性;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实证分析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整体水平均较低,地区差异明显,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或U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茂盛  陈夏  
本文基于技术效率的视角对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区技术效率水平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契合,但从技术效率的变化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各地区技术效率呈显著的收敛趋势。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煤炭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慧媛  吴开尧  
本文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环境技术效率,使用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区域经济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产出没有出现环境无效率,而由能源投入和污染排放所产生的无效率值合计为0.2202,约占到环境无效率总量的71.82%;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始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纯技术进步仍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最大贡献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影  
文章借鉴Romer(2001)的资源约束模型,构建包含一次能源的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模型,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视角出发,对区域经济的能源约束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能源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性且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值最大达到0.10623,东部的次之为0.08236,中部最小为0.07902,能源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已不容忽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能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和地区能源效率,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地理空间溢出的角度解释能源效率空间特征并提炼出影响区域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和地区能源效率符合倒"U"曲线特征,全国范围内能源效率的空间差距逐步扩大;(2)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外部效应,政府在制定能源节能战略时,应对区域间节能合作及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给予更多的关注;(3)能源效率同政府干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资源禀赋变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开放程度、能源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一弘  魏玮  
文章通过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长期均衡中,技术因子对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而能源要素只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显著性;(2)短期波动中,能源消费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技术因子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突显出区域的差异性,寻求区域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匹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海燕  吴宏  陈福中  
本文选取中国省际数据,从异质性能源消耗的视角构建省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电力与煤炭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能源消耗地域异质性在对相应能源的需求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表现明显;异质性能源消耗存在替代效应;在考虑上期经济对本期经济影响的基础上,中国存在能源牺牲型增长问题。最后,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基轴,构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基本思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小乐  孙慧  
本文对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生产率、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稳面板数据进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生产率与能源消费之间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碳生产率的单向GranGer原因。当每多消费一单位的能源,对非资源型省份碳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将比资源型省份大,即非资源型省份碳生产率下降的水平比资源型省份下降的要多,同时非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长带来的碳生产率水平上升幅度要大于资源型省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艾莉  王若霏  
我国能源消费情况存在区域差异,文章从能源产品消费量的角度运用面板聚类模型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类区域,并基于分类结果探究不同区域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及对外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区域分析有助于客观地识别区域内及区域间各变量动态关系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四类区域的能源消费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都比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显著,即动态传导机制从能源消费到对外贸易体现的更突出;同时,四类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指标均在能源消费被施加冲击的反应初期呈现最大波动,其中高能源消费区的波动没有其他三类显著;中低能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唯实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着能源的消费。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各种主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95~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总量等年度统计数据,分析比较了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其相互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和长期协整关系。基于此,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从以制造业为核心逐渐向服务业为核心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劳承玉  冉杨斯特  
本文以全国清洁能源大省四川省为案例,以1991~2016年的能源工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VECM模型和脉冲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能源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能源投资市场的供需格局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能源投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