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8)
- 2023(5662)
- 2022(4089)
- 2021(3354)
- 2020(2491)
- 2019(5583)
- 2018(5656)
- 2017(11005)
- 2016(6067)
- 2015(6869)
- 2014(6977)
- 2013(6709)
- 2012(5828)
- 2011(5178)
- 2010(5185)
- 2009(4724)
- 2008(4693)
- 2007(4103)
- 2006(3835)
- 2005(3545)
- 学科
- 济(29603)
- 经济(29579)
- 管理(16725)
- 业(13354)
- 中国(12456)
- 企(9429)
- 企业(9429)
- 地方(8772)
- 农(8219)
- 方法(8058)
- 业经(7397)
- 城市(7129)
- 数学(6941)
- 数学方法(6905)
- 发(6566)
- 环境(5777)
- 农业(5526)
- 城市经济(5369)
- 发展(5155)
- 展(5150)
- 产业(4853)
- 制(4731)
- 学(4636)
- 财(4340)
- 信息(4121)
- 体(3972)
- 总论(3855)
- 信息产业(3811)
- 理论(3806)
- 划(3781)
- 机构
- 大学(86936)
- 学院(86850)
- 济(37843)
- 经济(36903)
- 研究(32991)
- 管理(31318)
- 理学(26498)
- 理学院(26146)
- 管理学(25659)
- 管理学院(25508)
- 中国(23793)
- 科学(19767)
- 京(19419)
- 所(15920)
- 财(15593)
- 中心(14430)
- 研究所(14395)
- 江(13560)
- 农(13214)
- 范(12850)
- 师范(12748)
- 院(12561)
- 财经(12508)
- 经济学(12292)
- 业大(12127)
- 北京(12054)
- 经(11457)
- 经济学院(11020)
- 州(10900)
- 师范大学(10468)
- 基金
- 项目(59830)
- 科学(48109)
- 基金(44116)
- 研究(43660)
- 家(38565)
- 国家(38290)
- 科学基金(33299)
- 社会(30043)
- 社会科(28513)
- 社会科学(28505)
- 基金项目(23482)
- 省(22819)
- 自然(20309)
- 自然科(19888)
- 自然科学(19884)
- 自然科学基金(19499)
- 划(19412)
- 教育(19007)
- 编号(17025)
- 资助(16130)
- 发(14376)
- 重点(13663)
- 国家社会(13263)
- 成果(13223)
- 部(12578)
- 课题(12120)
- 发展(11896)
- 创(11786)
- 展(11739)
- 创新(11167)
共检索到133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纪平
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直陈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十分复杂。与此同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中国产经新闻》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称,中国的能源问题近期不算太紧张。他认为,中国真正出现能源紧张问题,将会在15年或者20年之后。他还乐观地认为,“而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能源技术完全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何祚庥院士这篇文章的发表,受到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从而在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可再生能源是否能解决目前中国的能源紧张问题?中国到底是否存在能源危机?中国经济如何同环境保护协调同步? 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此期间我们也通过电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涵 成金华
为了取得可靠的能源需求预测,本文引入工业化、城市化等重要因素,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优势,确定了输入向量集合和输出向量集合,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将我国1985-2009年能源需求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与仿真,并对中国2010-2020年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并模拟解释变量不同增长率下能源需求的演变并给出政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能源需求影响很大,到2020年能源需求将达到45.3亿t标准煤,而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能源需求就越大。变量模拟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也是能源需求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工业结构的调整,即便是微调,也会对能源需求...
关键词:
能源需求 城市化 工业化 支持向量回归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珩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能源消费 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培 叶裕民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合理选择样本空间,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通过测度中国城市化经济,对比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化与百万城市人口聚集的关联,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正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始于晚清时期,经历了三个持续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晚清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阐释了由晚清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晚清城市化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和理解中国国情并进而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晚清 工业化 城市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城市化作为一项国策 ,对于扩大需求、缩小城乡差别、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就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剖析 ,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首先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们认为 ,正是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相协调的方面 ,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人口迁移 农村综合竞争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陈明
本文认为人均GNP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最佳标准。以人均GNP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工业化,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并不滞后于工业化,但存在着城市化过程中就业结构没有随着工业化而相应高度化以及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而这是由于长期工业政策的偏差所引起的。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需要彻底放弃小城镇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我国的大都市区、推动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整合城市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利用1992-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强度、收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城市化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大于收入与城市化,只有收入增长到能抵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时,三者的联合效应才会使能源强度降低。从政策角度看,降低能源强度,不能仅依靠提高收入的经济政策,而重点在提升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质量,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重
我国现正处在从农业国向着工业国、从传统社会向着现代社会过渡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城乡、工农业协调发展,支持和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以下简称农村"三化")。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首要的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只限于农业企业,也包括整个农村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染严重、耕地浪费和公共产品不足等市场失灵等问题,以及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与当地人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提升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其城镇化质量。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公共产品 农民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公共产品 农民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庆浩 朴松花
以钱-赛世界标准模式与中国195 2 - 2 0 0 0年城市人口比重与产业结构变迁实证为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偏差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结构偏差;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偏差,即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城乡二元工业结构造成了工业化的进程未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动,从而未能带动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庄颖 夏斌
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全国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1年间,我国工业化比城市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更大,2002—2014年间城市化比工业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对于三类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工业化、人均GDP及建成区面积因素均对碳排放起正向拉动作用,而城市化因素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碳排放的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亮 陈晓红 李诚固
20世纪初,东北地区一度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重化工业地域,同时城市化的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快速的工业化是东北区高速城市化的基础,同时,殖民地产业布局地调整和优化又离不开城市化的支撑。吸取历史经验,对于当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