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9)
- 2023(5595)
- 2022(4823)
- 2021(4345)
- 2020(3803)
- 2019(8571)
- 2018(8400)
- 2017(15693)
- 2016(8301)
- 2015(9623)
- 2014(9720)
- 2013(9719)
- 2012(9087)
- 2011(8271)
- 2010(8317)
- 2009(7632)
- 2008(7340)
- 2007(6795)
- 2006(6093)
- 2005(5546)
- 学科
- 济(34517)
- 经济(34489)
- 管理(28672)
- 业(27278)
- 企(23184)
- 企业(23184)
- 方法(16695)
- 数学(14488)
- 数学方法(14263)
- 技术(12720)
- 学(10105)
- 农(8997)
- 中国(8434)
- 财(7717)
- 环境(7469)
- 业经(7074)
- 技术管理(6869)
- 农业(6490)
- 贸(6167)
- 贸易(6162)
- 易(6033)
- 地方(5930)
- 制(5850)
- 理论(5762)
- 和(5632)
- 划(5563)
- 银(4821)
- 务(4805)
- 银行(4784)
- 财务(4779)
- 机构
- 大学(130721)
- 学院(128888)
- 研究(50232)
- 济(50124)
- 经济(49009)
- 管理(48713)
- 理学(41625)
- 理学院(41170)
- 管理学(40245)
- 管理学院(40062)
- 中国(36365)
- 科学(34896)
- 京(30042)
- 农(29466)
- 所(27637)
- 研究所(25557)
- 业大(25055)
- 农业(23784)
- 中心(22504)
- 财(20863)
- 江(20308)
- 北京(19191)
- 院(18559)
- 技术(17586)
- 省(16831)
- 财经(16510)
- 范(15835)
- 科学院(15601)
- 州(15590)
- 师范(15487)
- 基金
- 项目(91828)
- 科学(70854)
- 基金(65585)
- 家(60931)
- 国家(60505)
- 研究(60160)
- 科学基金(50013)
- 省(36942)
- 社会(36496)
- 自然(35279)
- 社会科(34694)
- 社会科学(34682)
- 自然科(34452)
- 自然科学(34438)
- 基金项目(34207)
- 自然科学基金(33809)
- 划(32058)
- 资助(27796)
- 教育(27639)
- 编号(22340)
- 重点(21927)
- 计划(20379)
- 发(20084)
- 部(19855)
- 创(19735)
- 科技(19329)
- 创新(18669)
- 科研(18128)
- 成果(17209)
- 课题(16788)
共检索到194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何建坤 韦志洪 张阿玲 吴宗鑫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能源消费的CO_2排放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而能源又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未来能源消费的CO_2排放趋势以及减缓CO_2排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未来减缓CO_2排放的成本及效果进行评价,对于我国制定能源、环境、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英 刘晴晴
文章在考虑了生产技术异质性的情况下,利用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去测度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效率和CO_2的排放效率。同时构造了衡量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CO_2排放效率、潜在节能量、潜在CO_2减排量和技术差距指标。结果表明,只有北京、黑龙江、上海、湖南、云南和辽宁位于共同前沿上。此外,技术差距形成的潜在节能量和潜在CO_2减排量也是巨大的。这对于我国制定合理地节能低碳目标提供了依据,也为各省市树立了节能低碳标杆。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渤 叶元煦
温室效应是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制订CO_2减排目标。目前,中国的CO_2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1995年占世界13.2%,而且,增长速度快,减少中国CO_2排放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应用模型对中国2010年CO_2的排放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中国CO_2排放和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在2010年实现CO_2的减排是不可能的,所能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降低CO_2排放的增长速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能源政策。
关键词:
温室效应 CO_2减排 能源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顾鹏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CO2排放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单位能耗的CO2排放指标偏高。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人口将继续增长、能耗规模继续增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CO2减排,是对中国的严峻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该文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水电、核能、太阳能及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比例;引进和开发能源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促进能源合理利用和削减CO2的排放量的设想和对策。
关键词:
小康社会 能源利用 碳减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走过数百年的历程,积累了包括能源节约和CO2减排在内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了减少CO2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外在能源利用、结构调整和节能方面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的国外经验主要有:(1)制订和实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减少CO2排放的发展战略;(2)建立和健全法律;(3)调整能源结构;(4)运用经济激励的政策和手段。
关键词:
能源合理利用 碳减排 国际经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宣凯 喻艳华 刘艳芳
对中国各省区十二五期间的CO2排放控制量进行测算,分析了各区域减排的压力和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各省区完全执行国家减排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国家整体减排目标实现92%以上,十二五减排目标还不能完全实现。2015年全国30个省区CO2排放总量达到152亿t,十二五期间增加排放量40亿t。虽然排放强度目标设置为下降,但是2015年各省区CO2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仍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加量在数量上差异较大,分布上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增加量高于其他地区。对比了各省区十一五期间的实际增量和十二五控制增量,发现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减排压力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减排压力较小。在基期年和目标年,文章都具体分析了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增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最后针对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西龙 于渤
本文利用DEA的方法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三个指标,然后基于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工业规模效率及技术进步对CO2排放影响的程度及差异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技术进步对单位GDP的CO2排放有抑制作用,而规模效率则与CO2排放呈正向关系,但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东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单位GDP的CO2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对单位GDP的CO2排放起到了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对单位GDP CO2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小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我国区域间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所属的...
关键词:
规模效率 技术进步 CO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向阳 任明 高俊莲
京津冀地区聚集了中国近1/3的钢铁产能。钢铁行业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面临着节能和CO_2减排的巨大压力。建立自下而上的综合优化模型,以钢铁行业国家鼓励推广的44项节能技术为基础,在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发展目标约束下,优化技术发展路径。研究表明,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等25项投资成本较低、节能量大的技术将会被广泛采用。在2015—2025年期间内,与基准情景相比,减排情景和碳税情景下的累计节能潜力分别为1 550万吨标准煤和2 549万吨标准煤,累计CO_2减排潜力分别为4 029万吨和6 629万吨;三种情景下的CO_2减排成本分别为7 931.2亿元、8 021.3亿元和10 217.5亿元。与减排情景相比,在碳税情景下,减排成本增加27.38%,但CO_2减排潜力将进一步提高64.5%。因此,采用成本低、节能量大的技术和征收一定的CO_2排放税能够有效地促进CO_2减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光影 刘景双 王洋 窦晶鑫
为了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氮输入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变化,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系统为对象,利用开顶箱进行CO2浓度升高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不施氮、常氮和高氮处理分别增加23.78%、23.14%和34.18%.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小叶章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且当氮素供应充足时增加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有增加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小叶章生物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量显著相关。CO2浓度升高和施氮通过影响植物生物量和土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家鹏
利用能源CO2排放系数和1985~2012年农业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状况,然后使用HOlt-Winter无季节性模型对我国"十三五"农业能源消耗、CO2排放趋势进行预测,并探讨农业减排路径,得到以下结论:1985~2012年,我国农业能源消费量波动中持续增长,CO2排放系数高的能源在农业耗能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CO2排放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单位农业产值CO2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但未能实现碳绝对减排。"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单位农业产值CO2排放强度继续下降。但能源消费量、CO2排放量仍会持续上升,农业仍不能实现但趋向于碳绝对减排。为实现我国农业节能...
关键词:
农业 能源消耗 CO2排放 减排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杨涛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不断增长。本文以1991年-2010年为样本期,对城乡家庭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城镇和农村户均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以及总量变化,都呈现出以1998年为拐点的先下降后上升特征。原因在于1998年之前,直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与家庭规模缩小的节能减排效应大于消费水平提高的增能增排效应,而1998年之后,后者超过了前者。城镇和农村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促使户均直接能源消费CO2排放增加,原因在于电力的CO2排放不断增加。城镇的户均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一直高于农村,但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关键词:
CO_2排放 区际转移 减排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可挺,徐嵩龄,贺菊煌
中国人均GHG排放量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前,增排将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时,通过CDM项目合作,使增排量减少,这将既有利于发达国家降低成本减排,又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环境和经济都有好处。本文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能源结构改善”以及“环境标准和法规的强化”作为要素,构造中国的CDM方案,并利用CGE模型测算这些要素改进时可能产生的CO2减排资源。本文还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减排效率,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减排量影响的性态特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小焱
制定“碳减排”措施需要信息支持,为获得必要的辅助信息,首先用动态时间规整聚类方法将中国30个省份按CO_2排放的相似性划分为4种类型,再对每种排放类型用LASSO回归模型识别出总CO_2排放量的关键排放源,最后用长短期记忆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4种场景下的排放量,并探索“碳达峰”路径。结果显示:类型1和2的关键排放源是交通运输业的柴油、发电供热行业的原煤和非金属矿物产品部门的生产过程(水泥);类型3的关键排放源是发电供热行业的原煤和钢铁行业的焦炭,类型4的关键排放源是交通运输业的汽油、发电供热行业的原煤以及非金属矿物产品部门的生产过程(水泥)。针对当前的“碳达峰”目标,在基准场景下所有类型都不能按时达峰;在达峰任务方面,类型3的省份比其它各类型的省份任务更为艰巨。
关键词:
省级CO_2排放 聚类分析 神经网络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