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6)
- 2023(7890)
- 2022(6283)
- 2021(5483)
- 2020(4427)
- 2019(9718)
- 2018(9431)
- 2017(18128)
- 2016(9560)
- 2015(10828)
- 2014(10676)
- 2013(10527)
- 2012(9801)
- 2011(8745)
- 2010(8973)
- 2009(8603)
- 2008(7515)
- 2007(6976)
- 2006(6366)
- 2005(5966)
- 学科
- 济(37626)
- 经济(37593)
- 管理(31226)
- 业(26315)
- 融(25217)
- 金融(25217)
- 企(23049)
- 企业(23049)
- 银(22885)
- 银行(22868)
- 行(22218)
- 中国(18262)
- 方法(13718)
- 数学(11738)
- 财(11680)
- 环境(11675)
- 制(11604)
- 数学方法(11497)
- 中国金融(11059)
- 地方(10368)
- 业经(10261)
- 学(9537)
- 农(9273)
- 务(8586)
- 财务(8552)
- 财务管理(8539)
- 企业财务(8162)
- 贸(7257)
- 贸易(7247)
- 理论(7202)
- 机构
- 学院(132240)
- 大学(131797)
- 济(53530)
- 经济(52197)
- 管理(47526)
- 研究(45975)
- 中国(43818)
- 理学(39840)
- 理学院(39442)
- 管理学(38505)
- 管理学院(38300)
- 京(28548)
- 科学(28151)
- 财(26178)
- 中心(24295)
- 所(23128)
- 农(21920)
- 研究所(20856)
- 江(20462)
- 财经(20302)
- 业大(19222)
- 北京(18419)
- 银(18327)
- 经(18301)
- 银行(17652)
- 州(17374)
- 农业(17113)
- 经济学(16990)
- 院(16989)
- 融(16907)
- 基金
- 项目(86514)
- 科学(67423)
- 基金(62420)
- 研究(62105)
- 家(54843)
- 国家(54400)
- 科学基金(46508)
- 社会(39311)
- 社会科(37464)
- 社会科学(37452)
- 省(34493)
- 基金项目(32445)
- 自然(29950)
- 自然科(29275)
- 自然科学(29271)
- 划(29002)
- 自然科学基金(28713)
- 教育(27614)
- 资助(25803)
- 编号(24182)
- 重点(20070)
- 发(19812)
- 成果(19498)
- 创(18301)
- 部(18018)
- 创新(17238)
- 课题(17145)
- 科研(16768)
- 国家社会(16584)
- 计划(16364)
共检索到214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少超 范英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不断推进,以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以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火力发电为代表的低碳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应用规模迅速增加,导致承载能量传输任务的电力系统面临着大规模随机性充电需求和波动性发电消纳的双重挑战。借助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可调度、电池储能空间可用的特征,采用车网融合的模式解决上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是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车网融合的基础、评估了我国车网融合的技术和经济潜力,提出推进车网融合的关键是管理机制和引导政策。最后,结合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演进历程,给出了逐步转向市场驱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龙喜 翟家佳 张琳 高琦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对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影响,结合自愿减排意识的增强、减排交易与可再生能源的相互关系、国际交易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交易体系的兴起,分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议可再生能源行业率先开展与国内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系的融合,利用市场手段发掘其巨大的减排和增收双重效益。同时,也为未来各行业顺利融入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提供经验借鉴,为中国在未来国际碳减排交易市场的定价中争得话语权。
关键词:
碳交易 可再生能源 机遇 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天舒 迟东训 艾明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虽然从2010年开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成本的分摊机制尚不合理,既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也将带来用电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十四五”时期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为此,应完善降低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政策、建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以保证“十四五”时期建设的可再生能源被电网消纳并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 双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本文利用2005-2022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运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低碳转型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特征,其能够促进工业低碳转型,但也可能带来技术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对环保意识较强、环境规制较弱和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更能促进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工业低碳转型,且在东北地区主要体现为技术效率,而东中西部地区体现为技术进步。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松 屠俊明 杨素 张晓萱
通过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能够降低系统对传统燃煤备用机组和输电线路扩容的需求,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效益。为了促进需求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服务于促进整个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间歇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传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了面向需求侧资源业主、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三个市场主体,涉及长期规划、短期运行和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贡献度评价的我国需求侧资源促进间歇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三横三纵"模式;最后,研判我国促进间歇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需求侧资源关键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奕 郝寿义 王银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碳排放和低碳产业的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世界发展的能源格局中,煤炭消费将在终端能源使用中逐渐减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对低碳经济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京京 任东明 庄幸
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是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的前提 ,由于能源综合规划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 ,能源资源评价不能独立于其它分析过程而单独进行。特别是对可再生能源资源来说 ,评价内容除了要考虑储量、开采量、生产率等进行一般能源评价所考虑的因素以外 ,更应注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技术及市场分析。由于目前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 ,因此 ,论文根据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特性以及它与技术、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以秸秆资源为例 ,对以上选择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资源 系统评价方法 秸秆资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丁·莫伊
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EM,EM在阿姆斯特丹的新城区,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相对于中国,是一个小城市。在cRRescendo Mlmere,我们有一个EU Concerto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要建立生态城市,推动整体生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丽梅 史丹 裴庆冰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第三次能源转型正悄然发生,对国家能源体系及经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次能源转型对于国家而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新能源产业及低碳技术发展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国家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标志。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重要转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供给特征与成本竞争力,将经济学与资源本身的物理特性相结合,诠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机遇及其面临的严峻挑战。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爽 史翊翔 蔡宁生
氢能是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和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现有能源形式的有益补充,也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在制氢领域取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系列成果.在碳氢燃料重整领域,合成了烧绿石负载型重整通用催化剂,开发了全系列重整制氢样机;在中温氢气净化领域,提出了中温净化新途径并合成了覆盖全温区的氮基活性炭疏水吸附剂及水滑石基吸附剂,完成了中温变压吸附H_2/CO_2分离技术示范;在可再生能源电解领域,依托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实现了二氧化碳与水共电解制取燃料、升高反应温度以降低水理论分解电压,从而缩减了碱水电解能耗.发展制氢技术是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首要技术环节,有助于推进未来能源利用方式变革,是构建低碳、安全和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江 高源 刘康平 王萌 马宝明 李铎 温亚东 刘敦楠
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制度的出台,意味着用户需要增加对绿电的消纳,这一转变对发电商的竞争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给出了政策变动下,火电商和绿电商可能采取的策略行为,并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政策参数对发电商策略行为及市场均衡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博弈下发电商收益大于竞争下发电商收益,发电商间会自发寻求合作,且合作增加的利润有助于火电商摆脱亏损困境,也能够帮助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去补贴"趋势下站稳脚跟。而发电厂商间的合作会抬高上网电价,降低市场出清电量,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发电厂商间的合作进行适度限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占明珍 杨艳琳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减少对化石等高碳型能源的需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低碳型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这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为: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与法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业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红
[目的]使用197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低碳情景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替代。[方法与结果]单位根检验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Ⅰ(1)。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FMOLS回归表明,GDP、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会提高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降低CO2排放量。长期内,GDP、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与GDP、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石油消费是可再生能源消费的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替代 低碳 环境可持续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丽贤 张寿庭
全球气候的日益恶化,促使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面对"碳减排"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总量中的比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要求。应该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实施;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主导产业地位;根据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集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发展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红
[目的]使用197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低碳情景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替代。[方法与结果]单位根检验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Ⅰ(1)。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FMOLS回归表明,GDP、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会提高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降低CO2排放量。长期内,GDP、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与GDP、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石油消费是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GDP是煤炭消费、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石油消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显示,实行从煤炭、石油消费到可再生能源的燃料替代将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结论]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石油的替代,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和石油消费比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立硬性约束,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等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替代 低碳 环境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