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4)
2023(8205)
2022(6841)
2021(5889)
2020(4949)
2019(10997)
2018(10728)
2017(21420)
2016(10895)
2015(11988)
2014(12123)
2013(12355)
2012(11935)
2011(10923)
2010(11186)
2009(10566)
2008(10058)
2007(9154)
2006(8625)
2005(8020)
作者
(33567)
(28504)
(28431)
(27172)
(18025)
(13367)
(12649)
(10964)
(10656)
(10069)
(10060)
(9217)
(9194)
(9164)
(8894)
(8792)
(8538)
(8171)
(8034)
(7674)
(7406)
(6923)
(6914)
(6550)
(6423)
(6414)
(6049)
(5966)
(5691)
(5516)
学科
(79217)
经济(79185)
管理(36930)
(34776)
(27902)
企业(27902)
方法(25213)
数学(21993)
数学方法(21883)
地方(20582)
(15666)
中国(15310)
业经(14971)
地方经济(14866)
环境(14668)
技术(13967)
(13738)
(12493)
产业(12343)
农业(11272)
(9820)
(9154)
(9146)
(9009)
贸易(9005)
经济学(8998)
(8909)
(8646)
(8637)
(8251)
机构
学院(175875)
大学(173606)
(92253)
经济(90811)
管理(66791)
研究(65388)
理学(57288)
理学院(56704)
管理学(55992)
管理学院(55668)
中国(48041)
科学(36953)
(36766)
(36290)
(32992)
经济学(30507)
研究所(29799)
财经(29614)
中心(28150)
经济学院(27301)
(26750)
(26496)
(25383)
(23120)
北京(23058)
业大(22960)
财经大学(21623)
(20975)
师范(20766)
(20607)
基金
项目(113559)
科学(90776)
基金(83894)
研究(83048)
(72655)
国家(72165)
科学基金(62295)
社会(57401)
社会科(54854)
社会科学(54839)
(44389)
基金项目(44029)
自然(37505)
自然科(36578)
自然科学(36572)
自然科学基金(35941)
(35726)
教育(35427)
资助(34307)
编号(30771)
(28052)
重点(25856)
(25425)
国家社会(25084)
(23926)
成果(23760)
发展(23520)
(23201)
创新(22607)
教育部(21942)
期刊
(108943)
经济(108943)
研究(56227)
中国(33302)
(27924)
管理(26895)
科学(24443)
学报(23375)
(22999)
经济研究(19123)
大学(18316)
技术(18027)
学学(17820)
财经(16054)
农业(15775)
业经(15279)
问题(14256)
(14238)
(13885)
金融(13885)
技术经济(13092)
(10190)
统计(10053)
教育(9857)
世界(9822)
(9335)
经济问题(9082)
科技(8841)
国际(8803)
商业(8688)
共检索到27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多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能源导向型和劳动导向型这两类垂直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1)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而产业间垂直技术进步差异和能源环境约束又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状况;(2)在一定的参数设置下,经济可实现持续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立,经济变量变动率长期趋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张辉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海霞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戴敏华  
以世界银行代理第一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艾伦·盖尔布(Alan Gelb)为首的世行专家们认为: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在4年创记录增长后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2008年全球增长将稍稍下降到3.3%,世行专家们除了考察近期和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前景外,还深入考察了技术成就的当前水平和最近趋势,探究发展中国家成功利用外国技术的主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杭帆  郭剑雄  
在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唯有依靠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农村人口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供给的增长,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水平对农业增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高生育率)向质量偏好(高人力资本积累率)转变,即人口转型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美顺  
研究目标:探究清洁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揭示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内涵。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将分别减少CO_2和SO_2排放0.129%与0.408%,内生地增加GDP的0.024%和外生地减少GDP的0.089%;不同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本与收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其甄别选用;20062015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虽然对CO_2和SO_2减排做出重要贡献,但固定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颖  刘林  
文章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并从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出发,考察其对我国资源型省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面板VAR模型(PVAR)对我国26个省份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分析资源依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交互关系。随后,具体将我国资源型地区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不同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资源诅咒"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对中部、西部和东部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除技术变化外,技术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而技术变化则是破解东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对影响技术水平的各变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而对外开放度和外资利用率对东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樊士德  
在总结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给出中国经济能够顺利实现赶超的理论证明及实现条件,认为技术进步路径将会大致依次经历如下三个阶段:模仿阶段、由模仿向创新过渡阶段和创新阶段。模型中的转移动态分析表明,当某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动力系统的稳态点就会使得技术进步路径收敛到模仿阶段,国家也因此会陷于经济停滞的模仿陷阱状态。政府可以通过扭曲本国生产要素价格和本币贬值,提高企业获利能力,这对于陷于模仿陷阱的国家摆脱经济停滞状态极为有效,亦能够加快赶超国家的增长速度。如果中国由模仿到创新的过渡阶段业已来临,那么对外模仿、吸引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出现下降,而自主研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显著上升。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政府就应逐渐减低对经济的扭曲,将生产资源的定价权逐步交还给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宗森  王秀玲  丁建勋  
文章基于我国198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消费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两部分,以分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02年之前,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作用较弱;2002年以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推动作用开始降低,并逐步让位于产业结构变迁。其原因在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从"二产化"向"三产化"加快演进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能源强度。文章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杨  曲如晓  申萌  
在面临不同强度的能源成本约束时,工业行业部门的生产技术进步与产出增长之间相互关系如何了?面对经济稳增长和工业降能耗的双重压力,传统的以减排为导向的能源政策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为此,文章利用质量阶梯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能源成本、生产技术进步与工业产出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中国工业分行业1993-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考虑能源成本约束的前提下,生产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成非线性化关系。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一关系,进一步利用Hansen(1999)的门槛回归方法进行了验证,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双重门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小钢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内生机制,理论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技术进步的绿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显著地提高了行业TFP增长率,同时降低了行业污染排放;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同时提高产品清洁度和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是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内生动力。未来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调整与转型过程中,应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引进与市场化推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劭锋  杨红  
自然资本存量保持基本恒定,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尝试性地将自然资本引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探讨了科技进步、自然资本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发展进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