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1)
- 2023(18267)
- 2022(15326)
- 2021(14059)
- 2020(12290)
- 2019(27713)
- 2018(27663)
- 2017(53422)
- 2016(29141)
- 2015(32324)
- 2014(32190)
- 2013(32106)
- 2012(29372)
- 2011(26284)
- 2010(26271)
- 2009(24823)
- 2008(24763)
- 2007(22261)
- 2006(19236)
- 2005(17415)
- 学科
- 济(123456)
- 经济(123288)
- 业(105659)
- 管理(98904)
- 企(92694)
- 企业(92694)
- 方法(59892)
- 数学(50370)
- 数学方法(49844)
- 财(40306)
- 农(36756)
- 业经(33907)
- 中国(28745)
- 制(28650)
- 务(27724)
- 财务(27670)
- 财务管理(27617)
- 企业财务(26259)
- 农业(25372)
- 贸(23077)
- 贸易(23069)
- 易(22419)
- 学(21609)
- 技术(21371)
- 地方(20662)
- 银(20174)
- 银行(20113)
- 体(20005)
- 和(19991)
- 理论(19465)
- 机构
- 学院(423091)
- 大学(419924)
- 济(176893)
- 经济(173560)
- 管理(168013)
- 理学(145360)
- 理学院(143904)
- 管理学(141632)
- 管理学院(140868)
- 研究(134812)
- 中国(105599)
- 京(86510)
- 财(84772)
- 科学(82593)
- 农(77450)
- 所(68335)
- 财经(67496)
- 业大(65768)
- 江(63870)
- 中心(63245)
- 研究所(61705)
- 农业(61414)
- 经(61309)
- 经济学(54287)
- 北京(53340)
- 财经大学(49989)
- 州(49761)
- 经济学院(49318)
- 范(48904)
- 院(48396)
- 基金
- 项目(283129)
- 科学(223937)
- 基金(208932)
- 研究(200428)
- 家(183052)
- 国家(181532)
- 科学基金(157008)
- 社会(129635)
- 社会科(123099)
- 社会科学(123065)
- 省(111282)
- 基金项目(111011)
- 自然(104106)
- 自然科(101777)
- 自然科学(101745)
- 自然科学基金(100002)
- 划(93091)
- 教育(92189)
- 资助(85549)
- 编号(78684)
- 重点(63701)
- 部(63034)
- 成果(62113)
- 创(60943)
- 发(59738)
- 创新(56513)
- 科研(55399)
- 业(54401)
- 教育部(54141)
- 国家社会(54091)
- 期刊
- 济(193100)
- 经济(193100)
- 研究(116614)
- 中国(76382)
- 农(70295)
- 财(69912)
- 学报(68109)
- 管理(64839)
- 科学(62213)
- 大学(51633)
- 学学(49634)
- 农业(47060)
- 融(40525)
- 金融(40525)
- 技术(36938)
- 财经(34197)
- 业经(32928)
- 教育(32649)
- 经济研究(30581)
- 经(29305)
- 业(27258)
- 问题(25643)
- 技术经济(22621)
- 版(20915)
- 统计(20743)
- 商业(20362)
- 贸(20170)
- 财会(19964)
- 策(19570)
- 现代(19209)
共检索到615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璇 杨旭 蒋佳霖
探究了能源消费结构对制造业结构的技术效应、价格效应和空间效应等作用机制,并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也会通过技术溢出和技术研发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但价格效应的作用机制不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降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能够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而提升新能源消费比重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微弱;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时段层面上体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趋势;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水平、能源价格等外部环境,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殷醒民
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殷醒民一、上海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再讨论1997年8月,上海市开始重新讨论制造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作用,两种意见截然相反:一种主张是上海制造业因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升已没有竞争优势,因此只能放弃制造业,集中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武军 刘凡 薛朝改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制造业支撑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05-2019年27个细分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引进和国外技术引进三条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线性及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强于国内技术引进,而国外技术引进则表现出反向的抑制作用,且三种创新路径在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低技术三类制造行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
关键词:
技术创新路径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伟华 王海濛
制造业结构持续升级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消费结构升级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强大驱力。本文就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进行探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基准回归,然后采用因果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中介机制检验。研究发现,消费结构升级能显著带动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自主研发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促进本土制造企业改进技术实现产品升级,最终推动本国制造业产业的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邱静 赵雨
结合Head & Reis(2001)与Caliendo & Parro(2015)的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贸易成本和双边贸易成本弹性,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对外依赖较高的国家、细分行业的风险,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成本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从双边贸易成本弹性最小的10个国家出现频次看,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出口依赖较大的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第三,中国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成本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且中间品贸易成本整体上低于最终品;第四,中国制造业低、中、高三类技术行业的贸易成本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且中技术行业贸易成本上升幅度最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立卓 杨文举 唐丽淼
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制造业各行业的TFP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8项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溢出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TFP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峰
"中国制造2025"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国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笔者从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视角,利用信息熵分析了1997—2012年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特点,并在探析制造业工资上涨趋势的基础上,选取显性对比优度指数分析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时序水平,然后构建VAR模型检验了制造业能源消费、工资上涨及其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协整性,分析了广义脉冲响应及预测方差分解,对变量间的均衡关系和动态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逐步提高以电力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控制煤炭等高污染能源消费有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适时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可发挥正向作用,但后期...
关键词:
制造业 能源消费 工资上涨 竞争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文怀
先进制造业承载着我国制造业转型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战略使命,却呈现出自主创新不足、综合效率偏低、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内资的行业主导力不强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市场结构层面寻找阻碍我国先进制造业扩容升级的根源,并据此提出面向市场结构的先进制造业政策调控方略。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市场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飞
本文选取2005~2012年间4个年度的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域金融结构调整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发现:间接融资比例与制造业中重工业行业和低能耗行业密切相关,大银行资产占比与高附加值行业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金融体系中银行业仍然发挥着主要融资功能,但银行业对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对金融结构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产生明显影响。在新常态下,要支持制造业结构升级,银行业需要调整业务结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省级区域 产业结构 制造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本文以2005~2017年中国省域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环境规制抑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异质性的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向影响。鉴于此,东、中、西部地区宜采取差异性的环境规制政策,从而更有利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文新
东莞是“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全球科技浪潮的到来,其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制造业结构不合理、升级难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东莞制造业具有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结构比例发展程度偏低及外向型“东莞模式”扎根不牢的结构特点;存在看产品附加产值低,能源消耗大、招商竞争力相对萎缩及产业部局与临近的珠三角趋向同等制约因素。建议施行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政策,协调临近珠三角各城市的产业布局.推动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外贸易对不同技能行业劳动者福利的影响——基于22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数字贸易对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产业内贸易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经验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间制造业分工的影响——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影响——来自1998~2007年细分行业数据的证据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碳价冲击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价值链曲线真的是“微笑曲线”吗?——基于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