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8)
2023(7468)
2022(6529)
2021(5767)
2020(5197)
2019(12217)
2018(11980)
2017(23528)
2016(13005)
2015(14895)
2014(15140)
2013(15308)
2012(14600)
2011(13327)
2010(13252)
2009(12489)
2008(12444)
2007(11550)
2006(9896)
2005(9016)
作者
(42040)
(35386)
(35215)
(33588)
(22111)
(17221)
(16143)
(14026)
(13425)
(12473)
(12085)
(11810)
(11326)
(11233)
(11222)
(11209)
(11160)
(10630)
(10317)
(10299)
(9105)
(8725)
(8706)
(8217)
(8157)
(7899)
(7877)
(7846)
(7266)
(7233)
学科
(56883)
经济(56824)
管理(35099)
(32504)
方法(28655)
数学(25779)
数学方法(25560)
(24861)
企业(24861)
(15639)
(14111)
中国(13394)
(13328)
(12117)
贸易(12116)
(11751)
地方(10927)
业经(10632)
环境(10392)
农业(10364)
(9491)
(8675)
(7816)
银行(7773)
(7756)
金融(7754)
(7551)
财务(7537)
财务管理(7510)
(7411)
机构
大学(198675)
学院(196576)
(81956)
经济(80288)
管理(71765)
研究(71591)
理学(61932)
理学院(61147)
管理学(59948)
管理学院(59611)
中国(52827)
科学(47490)
(42609)
(42410)
(38875)
研究所(35690)
(35523)
业大(34540)
农业(34257)
中心(32551)
(30015)
财经(28571)
北京(26879)
(25839)
经济学(25508)
(25500)
(25258)
师范(25132)
(23647)
经济学院(23204)
基金
项目(131867)
科学(101627)
基金(95239)
研究(89362)
(85682)
国家(85020)
科学基金(70612)
社会(55627)
社会科(52661)
社会科学(52641)
(51856)
基金项目(50723)
自然(48089)
自然科(46956)
自然科学(46935)
自然科学基金(46093)
(44399)
教育(40968)
资助(39652)
编号(35249)
重点(30496)
(29165)
(28907)
成果(27996)
计划(26700)
(26565)
科研(26228)
创新(25015)
课题(24831)
教育部(24095)
期刊
(90210)
经济(90210)
研究(54803)
学报(38493)
(37512)
中国(36638)
科学(33198)
大学(27452)
(27148)
学学(26114)
农业(25268)
管理(24733)
教育(16525)
技术(16196)
(15669)
金融(15669)
经济研究(15314)
业经(14755)
(14281)
财经(13958)
(12017)
问题(11890)
(10977)
技术经济(10478)
商业(10241)
统计(10060)
业大(9946)
(9529)
资源(9426)
理论(9195)
共检索到287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远新  林振山  
能源消费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已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研究我国空气污染的时空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论文利用重心模型研究发现:①如果以1990年的SO2污染物重心(113.83°E、34.03°N)为起点,17 a来我国SO2污染物重心差不多是沿西南45°方向运动;②如果以1990年的烟尘污染物重心(115.52°E、36.18°N)为起点,17 a来我国烟尘污染物重心差不多是沿西南45°方向运动;③上述两大污染物运动规律是由于17 a来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差不多也是沿西南45°方向运动,同时还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落后有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希和  周叶  刘晨晨  白晓松  
给出了省域物流行业S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SO2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我国各省域2010年物流行业的SO2排放量,包括各省域的S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并进行了同种能源含硫和脱硫(低硫)SO2排放系数对比分析以及SO2总排放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物流行业使用含硫能源与脱硫(低硫)能源所排放的SO2量相差很大;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S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S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后,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分别从脱硫技术研发、运输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洁  张天顶  
文章针对从1990~2006年中国的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SO2排放量,采用城市层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在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也发现在样本城市中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恶化空气质量,而是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也发现第三产业比重以及资本密集度这两个变量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存在着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美红  孙根年  康国栋  
文章利用1990~2006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结果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总量呈指数增长。结果显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总产值占38.4~41.0%,消耗的能源占71.1~74.9%,排放的SO2占88.1~89.9%,是引起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急速上涨的元凶;中耗能-中污染工业生产总值占22.4~19.8%,能源消耗占18.4~15.4%,SO2排放量占6.6~7.4%;低能耗-低污染工业生产总产值占37.8~40.8%,能源消耗不到10.5%,SO2排放量低于5.0%,是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本项研究为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李娟  唐宇凌  刘浩龙  
随着第一、二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快速释放及其节能减排成果边际递减效应日益明显,服务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亟需开拓的新领域。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探讨其总体变化趋势;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辨识与分解研究样本区间内影响我国服务业CO2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值。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石油、煤炭等高碳化能源燃料,CO2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是服务业CO2排放最为主要的增量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则是服务业CO2排放减量的最主要贡献因素;交通运输、仓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鹏程  孙玉栋  梅正午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体制下的"以环境换增长"问题加剧了空气污染,财政分权主要是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来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的。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环境保护支出、环境保护费等地方政府行为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与空气污染显著正相关,财政分权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地方政府竞争、环境保护支出、征收排污费等政府行为可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但是财政分权会抵消政府行为对空气质量的正向影响;(2)财政分权下政府行为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在轻污染和重污染地区存在较大区域性差异,地方政府竞争、排污费等在重污染地区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在轻污染地区效果不显著。空气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增加环境保护支出,强化环境保护费的征收和管理,还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着眼于财政分权下经济发展导向、官员晋升标准等长效化机制的建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裴孝东   吴静   薛俊波   
利用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基于29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全过程控制视角,进行了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工业SO_2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将其分解为三大因子、六大子效应,并对省份进行层次聚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是促进全国和各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主导因素,末端治理效应是抑制其排放的主导因素,不同省份各效应的作用程度及方向不同。以工业比重、高硫能源占比以及能源强度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将29个省份划分为六大区域,分析了各区域的特征和不同,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排建议。相关部门需充分考虑各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特征与差异性,制定合适的减排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裴孝东   吴静   薛俊波   
利用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基于29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全过程控制视角,进行了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工业SO_2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将其分解为三大因子、六大子效应,并对省份进行层次聚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是促进全国和各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主导因素,末端治理效应是抑制其排放的主导因素,不同省份各效应的作用程度及方向不同。以工业比重、高硫能源占比以及能源强度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将29个省份划分为六大区域,分析了各区域的特征和不同,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排建议。相关部门需充分考虑各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特征与差异性,制定合适的减排政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基于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分地区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效应对CO2排放量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效应使东部地区碳排放增加,使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降低,能源利用结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要降低我国的CO2排放,需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需要逐步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美红  孙根年  康国栋  
利用1987年~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内蒙古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总量呈指数增长。本文从节能减排双调控目标出发,依据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和SO2排放强度,将内蒙古2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并对2000年~2005年3类工业的能源消耗和SO2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显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总产值占59.3%~65.7%,消耗的能源占92.0%~96.3%,排放的SO2占85.0%~97.4%,是引起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急速上涨的元凶;中耗能-中污染工业生产总值占11.3%~7.4%,能源消耗占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钰  徐成龙  刘雷  任建兰  
环境污染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时空演变格局是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选取SO2、粉尘两项指标反映大气污染状况,采取LMDI分解模型、脱钩模型以及地理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时空格局,得出以下结论:①SO2排放总量呈现上升—下降—回升—下降的趋势,拐点分别在1997、2002和2005年;粉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在1997年;大气污染与工业经济基本实现了从相对脱钩向绝对脱钩的转变,总体趋势有所改善。②从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分年度数据来看,规模总量效应是造成SO2、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效应是造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结构减排效应对于污染物减排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③就空间格局来说,淄博、莱芜、枣庄等地区地均SO2排放量较高,菏泽、临沂等鲁西、鲁南地区相对较低;济南、淄博、莱芜、烟台和枣庄等鲁中、鲁东以及鲁南地区地均粉尘排放量较大。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优化工业布局、创新环境管理措施、实施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等相关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张兴榆  陆汝成  李衡  
运用重心模型,采用1996~2006年江苏省经济和环境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COD、SO2和TSP排放重心坐标,揭示江苏省经济重心和环境污染排放重心变化轨迹及演变规律,以期为江苏省环境宏观战略决策及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经济重心总体上向东南方向偏移,GDP重心偏移距离为14.81 km,工业产值重心偏移距离为12.84 km;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偏移程度大于东西方向的偏移程度。环境污染排放重心也向东南方向偏移,COD和TSP排放重心轨迹呈现较大变化,SO2排放重心轨迹变动较小;COD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79.26 km,SO2排放重心偏移距离为15.73 km,TSP...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天若  宋思瑜  
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本文选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包括污染方程与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均GDP与人均SO_2排放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本文提出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媛媛  李坤望  
鉴于清洁生产技术越来越被大力提倡,本文将总的环境技术分解为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了2001~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从产业间的生产链联系分析了外资的进入分别对这两种技术进而总的环境技术产生何种影响。结论表明,外资进入仅仅从水平联系上提高了末端治理技术,却从水平、前向链接两个渠道提高了清洁生产技术,后向链接的影响虽然为负,但是不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文英  
笔者计算了1978年~2009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研究发现,1978年以来,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数量一直在增加。碳排放强度虽然逐渐下降,但人均碳足迹却不断上升,其中,煤炭消耗的碳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耗的人均碳足迹与人均GDP的关系并不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现出三次曲线关系,而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呈则现出反比曲线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