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6)
2023(17508)
2022(15060)
2021(14032)
2020(11762)
2019(27015)
2018(26725)
2017(51262)
2016(27177)
2015(30721)
2014(30570)
2013(30414)
2012(27796)
2011(25091)
2010(24723)
2009(22838)
2008(21693)
2007(18656)
2006(16345)
2005(14471)
作者
(77626)
(65005)
(64324)
(61475)
(41272)
(30889)
(29271)
(25586)
(24762)
(22894)
(22140)
(21808)
(20396)
(20383)
(20098)
(19850)
(19317)
(18795)
(18507)
(18470)
(16043)
(15860)
(15489)
(14847)
(14608)
(14401)
(14102)
(13855)
(12998)
(12627)
学科
(128218)
经济(128091)
管理(78667)
(72687)
(59141)
企业(59141)
方法(55481)
数学(49074)
数学方法(48485)
中国(31746)
(30242)
(27648)
地方(25816)
(25703)
业经(25275)
(22373)
贸易(22361)
(21668)
农业(20611)
环境(19601)
(19534)
(18155)
理论(17454)
(16622)
金融(16620)
(16564)
财务(16492)
财务管理(16458)
(16338)
技术(16327)
机构
大学(393672)
学院(390308)
(170610)
经济(167449)
管理(155516)
理学(135593)
研究(134930)
理学院(134113)
管理学(131735)
管理学院(131048)
中国(100522)
(82938)
科学(80830)
(73832)
(66638)
研究所(60985)
财经(60273)
中心(59863)
(59549)
业大(56368)
(55055)
(53644)
经济学(52859)
北京(52455)
(50142)
师范(49693)
(49162)
经济学院(47441)
农业(46457)
财经大学(45009)
基金
项目(270254)
科学(214142)
基金(199970)
研究(195945)
(174216)
国家(172857)
科学基金(149353)
社会(126968)
社会科(120485)
社会科学(120454)
基金项目(105429)
(102131)
自然(96878)
自然科(94684)
自然科学(94661)
自然科学基金(92968)
教育(89289)
(86309)
资助(83017)
编号(77752)
成果(61544)
(60647)
重点(60060)
(57493)
(55625)
国家社会(53332)
课题(52712)
教育部(52531)
创新(52031)
科研(51806)
期刊
(184525)
经济(184525)
研究(117131)
中国(68713)
学报(59888)
管理(57853)
科学(56694)
(54822)
(53125)
大学(46256)
学学(43745)
农业(37169)
教育(36413)
技术(34254)
经济研究(31612)
(30925)
金融(30925)
财经(29753)
业经(27774)
(25579)
问题(23417)
技术经济(20379)
(19560)
(19254)
统计(19020)
世界(18507)
图书(18096)
理论(17818)
科技(17641)
商业(17514)
共检索到567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明  钱争鸣  
在有向无环图(DAG)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SVAR模型进行了识别,研究了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消费量、经济增长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有着重要影响,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只具有短期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漫  傅强  张亚军  
本文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分区,分别建立高、低污染物排放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了3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碳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的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显著而高排放区却不显著,工业废水高低排放区均不显著;(2)在三大污染物的低排放区,外商直接投资均能显著地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3)在低碳区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增长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漫  傅强  张亚军  
本文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分区,分别建立高、低污染物排放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了3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碳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的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显著而高排放区却不显著,工业废水高低排放区均不显著;(2)在三大污染物的低排放区,外商直接投资均能显著地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3)在低碳区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增长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时能源消费又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张焕明  
本文应用中国30个省份1997~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的模型我们发现,对未来的预测各变量自己解释了很大部分,但是对收入的冲击还有部分来自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冲击还有部分来自收入。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污染排放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收入增长是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原因;能源消费是污染排放的原因,但是反向关系不成立。这些检验表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定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低能源消耗、绿色产业和低碳行业,这样既不损害经济增长又能减少污染排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达  王春晓  
本文应用1998—2004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综合简化型模型,研究了3种大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3种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氧化硫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N型曲线,与多数研究结果不相符;同时,第二产业比重、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能耗和环境政策强度四个解释变量总体上对3个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并包含明确的政策含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结构性分析发现:生活领域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体脱钩影响显著;工业SO2排放直接决定着SO2总量脱钩状态;生活烟尘对烟尘脱钩状态产生扰动性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琳  何炼成  王凯  
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利用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分别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一定滞后期内,三种能源消费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用,且煤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用远大于石油、天然气消费的正向冲击效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鸣然  赵敏  
基于199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函数(VD)揭示中国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能源、环境、经济三系统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协调的关系,这符合研究期内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的事实。中国经济发展表现为以大量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如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切实维护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不仅要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能源利用策略,而且要加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雅珍   马啸天   吴凯   黄晨   戴瀚程  
为考察21世纪以来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引起的经济体量和结构变化对各国排放的影响,论文使用两类分解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印度、日本等9个亚洲国家和地区2004—2014年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定量识别了各因素对排放量变化的绝对与相对贡献。在经济结构因素方面,首先基于KAYA和LMDI分解法初步分析了经济结构可能的贡献大小,并进一步基于SDA分解法具体考察了GDP部门产出结构比例的影响,以及GDP中投资、消费、出口占比及其结构对排放的分别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增长是亚洲各个发展中国家排放量上升最重要的驱动力;同时,排放系数的下降对绝大部分亚洲地区排放量影响也很大。与此二者相比,经济结构变化对于各国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约小一个数量级,这也意味着各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可能尚有较大的减排潜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雅珍   马啸天   吴凯   黄晨   戴瀚程  
为考察21世纪以来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引起的经济体量和结构变化对各国排放的影响,论文使用两类分解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印度、日本等9个亚洲国家和地区2004—2014年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定量识别了各因素对排放量变化的绝对与相对贡献。在经济结构因素方面,首先基于KAYA和LMDI分解法初步分析了经济结构可能的贡献大小,并进一步基于SDA分解法具体考察了GDP部门产出结构比例的影响,以及GDP中投资、消费、出口占比及其结构对排放的分别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增长是亚洲各个发展中国家排放量上升最重要的驱动力;同时,排放系数的下降对绝大部分亚洲地区排放量影响也很大。与此二者相比,经济结构变化对于各国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约小一个数量级,这也意味着各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可能尚有较大的减排潜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牛海鹏  朱松  尹训国  张平淡  
污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大都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而两者之间是通过经济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所联系的。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善,污染排放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经济结构的改善可能会在短期内使得经济发展放缓甚至下滑,也可能在短期内就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表现为倒U型关系。本文采用中国1985-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了EKC模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基于经济结构调整所体现出的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倒U型曲线。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小林  冯文昕  刘丰旋  
运用增量分析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是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发展规律的路径之一.根据2015~2014年及2014~2013年的增量数据,运用脱钩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量与污染物排放增量指标进行分析.按照经济发展增量系数及环境污染增量系数的脱钩计算,得到2015年各地区脱钩弹性指标及2015年增量脱钩弹性指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增量数据与基于统计数据的脱钩状态不完全一致.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增量数据分析,可以消除各地区在经济基础与规模、经济产业结构、地域大小与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客观反映自身发展协调性程度,是分析环境经济系统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亮  赵涛  
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冲击效应和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均表现为正效应;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对碳排放的影响微弱,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强而持续,且前期波动剧烈但后期平稳;受碳排放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累积冲击效应为负,而且正负冲击效应交替出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万平  
在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本文沿袭绿色GDP思想,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国1995-2006年28个省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前沿模型将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绿色分解,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在逐年恶化。表现为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能源、环境约束下,要避免走粗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世前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环境、经济与社会构成,且三者间长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互动关系。本文基于EKC理论研究框架分析中国工业污染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关系,为了提高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布谷鸟搜索算法对未来几年内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期中国工业污染水平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总量和污染水平处于相对高位,这种传统的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在未来对中国的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成果将为政府完善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