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3)
2023(7639)
2022(6774)
2021(6149)
2020(5573)
2019(12939)
2018(13013)
2017(24841)
2016(14179)
2015(16281)
2014(16549)
2013(16472)
2012(15621)
2011(14212)
2010(14642)
2009(13542)
2008(13978)
2007(12967)
2006(11074)
2005(9819)
作者
(45320)
(38078)
(37999)
(36137)
(23976)
(18359)
(17544)
(14942)
(14219)
(13722)
(13041)
(12916)
(12163)
(12084)
(12050)
(11932)
(11929)
(11319)
(11103)
(10933)
(9585)
(9480)
(9440)
(8715)
(8625)
(8553)
(8487)
(8457)
(7867)
(7823)
学科
(60246)
经济(60189)
管理(37195)
(35176)
方法(32764)
数学(29109)
数学方法(28642)
(27880)
企业(27880)
(15803)
(15655)
(14041)
中国(13261)
(11186)
贸易(11185)
业经(11055)
(10832)
地方(10507)
农业(10417)
理论(10014)
(9639)
(9414)
环境(8947)
(8847)
财务(8815)
财务管理(8784)
(8399)
银行(8352)
企业财务(8217)
(8066)
机构
大学(217500)
学院(214925)
(83991)
经济(82099)
管理(79078)
研究(74407)
理学(68427)
理学院(67530)
管理学(65869)
管理学院(65464)
中国(54648)
科学(50272)
(47110)
(43964)
(40375)
业大(37335)
(37241)
研究所(37217)
农业(35353)
中心(34152)
(33249)
财经(30235)
北京(29509)
(29172)
师范(28824)
(27227)
(26103)
经济学(26010)
(25949)
技术(23910)
基金
项目(143096)
科学(110343)
基金(102566)
研究(98919)
(91411)
国家(90711)
科学基金(75660)
社会(60064)
社会科(56907)
社会科学(56882)
(56574)
基金项目(54287)
自然(51224)
自然科(50053)
自然科学(50030)
自然科学基金(49134)
(48537)
教育(46769)
资助(43542)
编号(40005)
成果(33425)
重点(32968)
(31729)
(30406)
(28711)
计划(28581)
科研(28241)
课题(27951)
创新(26969)
大学(26365)
期刊
(88317)
经济(88317)
研究(57373)
学报(41083)
中国(39375)
(38585)
科学(35420)
大学(29643)
(29395)
学学(28039)
农业(26197)
管理(25955)
教育(22586)
技术(19421)
(15670)
金融(15670)
财经(14593)
(14376)
经济研究(13990)
业经(13487)
统计(13335)
(12527)
(12270)
问题(12028)
技术经济(11877)
(11386)
图书(11298)
业大(10916)
决策(10654)
理论(10328)
共检索到308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我国10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基于我国1980—2004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现有能源消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的求解方法,开展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及影响份额研究表明:用简单平均微分PDM2方法分解计算的结果误差是相当小的,效果满意;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颖  马萍  刘璐  
研究能源消费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基础。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是测度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程度的一类方法,对这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和投入产出法的优势,在完全分解交互项的同时,充分考虑部门之间的消耗及产品结构变化等特点。通过将此方法用于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解方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德山  张淑英  
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6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变化趋势,并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变动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各个部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工业对煤、石油的完全能耗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能耗强度总量呈负向变化,主要原因是其直接能耗强度变动;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主要原因分别是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和产品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变化不利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邮和其他非物质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军  刘灿  胡宗义  
关键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鹏  
能源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能源出现普遍短缺的背景下,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0年~2013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数据,建立拉氏因素分解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效率的显著提高是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因。(2)各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取决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水平。当使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能源价格,可以显著的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但当使用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则一直是降低消耗强度的有效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可以从生产的角度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直接消耗技术、从使用的角度用需求结构和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建立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全面地对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因素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在投入产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补充,构造实用的和扩展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并进行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宫丽丽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