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9)
2023(13531)
2022(11583)
2021(10494)
2020(8891)
2019(20504)
2018(20274)
2017(39444)
2016(21209)
2015(24252)
2014(24354)
2013(24461)
2012(23579)
2011(21654)
2010(21897)
2009(20315)
2008(20088)
2007(18066)
2006(16048)
2005(14768)
作者
(63164)
(52962)
(52794)
(50204)
(33996)
(25586)
(24123)
(20522)
(20174)
(18915)
(18112)
(17806)
(16899)
(16793)
(16516)
(16482)
(15808)
(15592)
(15297)
(15246)
(13411)
(13203)
(12878)
(12234)
(12069)
(11889)
(11708)
(11699)
(10713)
(10440)
学科
(114506)
经济(114407)
管理(56697)
(54995)
方法(43635)
(41515)
企业(41515)
数学(38903)
数学方法(38643)
地方(30805)
中国(29159)
(28965)
(22499)
业经(22354)
(20578)
农业(19970)
(18061)
贸易(18049)
(17726)
(17310)
地方经济(17192)
(16210)
金融(16207)
环境(15859)
(15572)
银行(15545)
(14952)
(14520)
(14267)
技术(13269)
机构
学院(313600)
大学(312979)
(140693)
经济(137807)
管理(116529)
研究(113460)
理学(98952)
理学院(97743)
管理学(96339)
管理学院(95732)
中国(86244)
科学(67178)
(66879)
(62744)
(58231)
(53908)
研究所(52312)
中心(51941)
(49519)
财经(49236)
业大(44645)
(44443)
经济学(44170)
(42852)
北京(42720)
师范(42467)
农业(41950)
(40364)
经济学院(39656)
(39317)
基金
项目(199628)
科学(156646)
研究(147995)
基金(143218)
(123515)
国家(122426)
科学基金(104373)
社会(94811)
社会科(89838)
社会科学(89813)
(79848)
基金项目(76038)
教育(67542)
(65942)
自然(65091)
自然科(63517)
自然科学(63499)
自然科学基金(62358)
编号(60191)
资助(58964)
成果(49144)
(48680)
重点(45170)
(44703)
课题(42473)
(40901)
发展(39659)
(39043)
国家社会(38907)
教育部(38397)
期刊
(166947)
经济(166947)
研究(99039)
中国(65868)
(49759)
(48520)
学报(46150)
科学(43297)
管理(42143)
大学(34844)
农业(33737)
(32805)
金融(32805)
学学(32638)
教育(32311)
技术(28235)
经济研究(27095)
业经(26423)
财经(25320)
问题(22170)
(21875)
(18167)
技术经济(17650)
(17324)
世界(15770)
统计(15525)
资源(15197)
商业(15075)
国际(14660)
图书(14637)
共检索到49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包艳龙  赵景兰  张大为  
能源是有限的,所以能源消耗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对辽宁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对辽宁省能源分布、消耗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统计分析,得出辽宁省经济发展能源依赖程度高,且所依赖的能源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辽宁省的经济发展面临发展瓶颈的初步结论。而后利用能源消耗强度指标,选取我国各省份能源消耗强度与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应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能源消耗强度与经济发展的收敛状况,进而分析辽宁省节能潜力,得出如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耗强度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景海  徐大伟  段姗姗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但过度依赖能源消耗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却是不可持续的。本文利用辽宁省1985-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消耗和经过平减的GDP数据(以上一年为100)进行协整分析,发现辽宁省存在着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针对这一关系,本文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煜玲  张军涛  
本文在相关文献评述的基础上,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区位商3种模型,从3个不同的视角对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中心城市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逐年扩大,而相对差异在迅速缩小,多数城市的经济区位商较低。目前,辽宁省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依然十分显著。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进一步实现中心城市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桂红  张艳  
一、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一)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的基础,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从经济总量上看,全省77.6%的人口和97.9%的土地都在县域,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8.1%,全省的经济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2003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4.5%,县域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33.8%,县域为全省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宏博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难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本文从科学发展理念出发,以经济效益、民生福利、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为核心,构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为典型省份,分析了辽宁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承红  李标  
本文使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数据,从空间视角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研究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粗放式的劳动投入在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却阻碍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特征;污染税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在短期和长期都优于治污投资,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治污投资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同经济部门的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不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虹  叶武君  孙成伸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的纽带,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金融与经济高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并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具体到县域经济而言,县域金融是促进投入转为产出的重要一环,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立洪  林文雄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选择。从能源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省当前能源消耗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能源消费构成较为单一等;在此基础上,基于能耗角度,从宏观层面探索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提出了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城市、走绿色、无公害农业低碳发展之路,建设低碳农村、推行低碳旅游等方案,为促进福建省低碳经济建设进程提供政策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佟金萍  曹倩  秦腾  陈国栋  
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能源的浪费,从而威胁到能源对经济的支撑力。本文基于改进状态的资源脱钩指数法,实证分析了我国1978-2013年期间以及2000-2012年期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了经济发展与能耗脱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未来我国区域能耗变化。研究表明:第一,1978-2013年,我国GDP和能耗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第二,2000-2012年,我国大多省份脱钩程度先上升后下降,2005-2010年脱钩程度最高。第三,未来15年内,我国能耗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但在未来50年内,我国经济发展和能耗还未有实现绝对脱钩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怡君  王丽  牛文元  
城市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综合载体,其中经济是一个城市功能的主要体现、职能的重要组成。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往往是其所在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核心中枢。这些城市既体现着各自区域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往往占有着大量的资源,消耗了相当多的能源。2006年GDP排名100强的城市,GDP贡献率为67.36%,同时用电量占全国的41.59%,用水占全国的58.02%,天然气(含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使用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75%以上,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的重点区域。因此,本文应用Tapio脱钩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地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中国百强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其中,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畅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2003-2012年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财政收入对辽宁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最强,农村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最弱。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推动辽宁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姜丽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近两年经济增长乏力,亟待探索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力,产业结构也需转型和升级。而同时辽宁省作为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因此,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既推动陆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也带动海洋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而,实现辽宁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海陆产业联动机制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辽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演变与特征,再通过灰色关联度指标衡量了辽宁海陆产业间的关联性,探寻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及关联程度,最后从延伸海陆产业链、开发利用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百红  高文  
生态危机是全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探索解决之道的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其中生态危机中最为明显的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之一,碳减排任务刻不容缓,压力巨大。在回顾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以及国内外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问题中的碳排放问题,选择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了协整分析,最后依据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和我国目前的现实给出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方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天舒  
一、引言服务外包是指企业或组织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原来由内部员工完成的部分服务环节通过合同方式转移给外部的专业服务商提供。服务外包行为是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的一种新的形态,源起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包商)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服务业务,发包给企业外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从而通过生产服务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福祥  盖美  张洪锦  
构建包含经济系统、能源系统、碳排放系统、技术投入系统和环境系统5个准则层及23个指标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评价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2004年的2.87提升到2014年的3.01,由中碳偏高水平提升到中碳发展水平。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和葫芦岛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辽阳及铁岭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各市的碳排放效率,其结果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有较大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