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0)
- 2023(15347)
- 2022(12919)
- 2021(11558)
- 2020(9901)
- 2019(22614)
- 2018(22050)
- 2017(42591)
- 2016(22847)
- 2015(25560)
- 2014(25444)
- 2013(25076)
- 2012(23101)
- 2011(20802)
- 2010(20556)
- 2009(18822)
- 2008(18118)
- 2007(16070)
- 2006(13835)
- 2005(12283)
- 学科
- 济(113882)
- 经济(113787)
- 管理(66473)
- 业(59341)
- 企(47939)
- 企业(47939)
- 方法(47486)
- 数学(42479)
- 数学方法(41982)
- 农(25666)
- 中国(25169)
- 地方(25093)
- 财(25048)
- 学(22442)
- 业经(21629)
- 环境(19032)
- 农业(17601)
- 贸(17111)
- 贸易(17104)
- 制(16623)
- 易(16542)
- 和(15607)
- 地方经济(15585)
- 务(15579)
- 财务(15534)
- 财务管理(15496)
- 企业财务(14673)
- 融(14193)
- 金融(14190)
- 银(13900)
- 机构
- 学院(326111)
- 大学(325638)
- 济(144456)
- 经济(141748)
- 管理(126805)
- 研究(110417)
- 理学(110008)
- 理学院(108819)
- 管理学(106843)
- 管理学院(106236)
- 中国(82766)
- 科学(67360)
- 京(67051)
- 财(62735)
- 所(54851)
- 农(52460)
- 中心(51844)
- 财经(50678)
- 研究所(50014)
- 业大(48203)
- 江(47975)
- 经(46045)
- 经济学(45705)
- 北京(41423)
- 农业(41142)
- 经济学院(41051)
- 范(40805)
- 师范(40373)
- 院(39939)
- 财经大学(37588)
- 基金
- 项目(223179)
- 科学(177000)
- 基金(164217)
- 研究(160605)
- 家(143451)
- 国家(142373)
- 科学基金(122980)
- 社会(104482)
- 社会科(99262)
- 社会科学(99234)
- 省(87256)
- 基金项目(86928)
- 自然(79428)
- 自然科(77618)
- 自然科学(77597)
- 自然科学基金(76184)
- 划(73393)
- 教育(73036)
- 资助(66699)
- 编号(63967)
- 重点(50766)
- 成果(50602)
- 发(49307)
- 部(49291)
- 创(46397)
- 国家社会(44294)
- 科研(43582)
- 创新(43523)
- 课题(43073)
- 教育部(42400)
共检索到47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均有部分国家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密度、劳均资本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玉莹
在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新趋势的背景下,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计算出2000-2007年我国30个省区的碳环境技术效率,对能源消耗、二氧化碳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状况进行评价,进而尝试探究碳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区域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差别显著。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江苏等东部地区处于低碳经济发展,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碳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特别是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碳经济特征明显。(2)生活水平和技术进步都会极大促进碳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工业结构重型化、粗放式增长方式及城市化阻碍碳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尚未对碳环境技术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抒梦 董虹
文章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美国1950-2013年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效应。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三者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相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外界扰动作用于经济增长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都会增加;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受到外界正的冲击时,相比其他两个变量,美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显著的负影响,并且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稳定水平,同时当这样的扰动发生时,美国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会增加;能源消耗受到外界正冲击时,美国的GDP受到负向作用,并且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根据方差分解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率;经济增长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伟周 孙耀华 庆东瑞
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能源-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为此利用Tapio模型分析我国2000—2010年间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并构造因果链将脱钩指标分解为节能脱钩指标和减排脱钩指标。研究表明:无论是就全国范围还是各区域而言,总脱钩指标和节能脱钩指标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后者是前者变化的主要原因。在2000—2010年间的大部分年份内,总脱钩指标位于0和1之间,处于弱脱钩状态;就横向比较而言,总脱钩指标和节能脱钩指标的数值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减排脱钩指标的分布无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且在时间维度上也无显著的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大义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政策 燃料转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基本同步,城镇化率的提高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扩展了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进程在全国以及区域层面上对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加剧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并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同时,中国城镇化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探讨了未来我国低碳城镇发展的相关应对之策,即要适当降低土地城镇化速度,积极探索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将新能源发展纳入城镇化建设规...
关键词:
城镇化 能源 碳排放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明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尤其是对成品油的消耗,稳居各行业首位,IPCC的评估报告显示,如果保持当前的能源消耗方式,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高出80%。物流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8. 9%,是农业、工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媛媛
基于我国2000—2019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从2000—2019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协整方程说明绿色经济、CO_2排放和清洁能源消费之间发现了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和绿色经济都是清洁能源使用的格兰杰原因,绿色经济与CO_2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二氧化碳排放对绿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73%,其次是清洁能源对绿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1.1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媛媛
基于我国2000—2019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从2000—2019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协整方程说明绿色经济、CO_2排放和清洁能源消费之间发现了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和绿色经济都是清洁能源使用的格兰杰原因,绿色经济与CO_2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二氧化碳排放对绿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73%,其次是清洁能源对绿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1.1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玉环 石金莲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烽
本文将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国际、区域、省区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持续攀升,提示中国能源消耗中可能存在着回弹效应;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的历史碳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东部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俱乐部,而西部则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持续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状况。
关键词:
能源消耗 二氧化碳 排放量 变化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基 杨来科
根据IPCC提供的方法,对中国30个省市区1997年到2011年间的CO2排放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化因素,基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城市化、经济增长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对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是影响中国排放的主导因素;东中部区域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存在倒U型关系,而EKC假说在西部区域不成立。研究还表明,东部区域的FDI更多地属于市场寻求型资本,有利于CO2减排,而中部区域的FDI则属于资源寻求型,会加剧当地的CO2排放。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二氧化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林基
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垂直化分工,由此带来的产业及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碳排放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东盟10国为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1995-2011年东亚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亚地区不仅存在"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现象,而且由于特殊的生产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大量增加,这种现象有强化的趋势。中国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既保证能够有效地参与东亚地区的分工,又要避免成为国际碳排放的目的地。
关键词:
东亚生产网络 二氧化碳排放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并且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文章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双向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氧化碳排放。另外,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将至少对未来1~3年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适应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动态面板模型 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脱钩分布研究
地方政府投资、二氧化碳排放与二氧化碳减排——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二氧化碳排放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70个国家(地区)面板数据
旅游线路产品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及实证分析
FDI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
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互动关系——基于动态面板联立方程的估计
城镇化中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