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1)
2023(9087)
2022(6820)
2021(6014)
2020(4704)
2019(10118)
2018(9904)
2017(18545)
2016(10088)
2015(11402)
2014(11718)
2013(10944)
2012(9598)
2011(8365)
2010(8099)
2009(7143)
2008(6821)
2007(6197)
2006(5367)
2005(4909)
作者
(28103)
(23480)
(23398)
(22329)
(14802)
(11071)
(10601)
(9171)
(8973)
(8069)
(7961)
(7889)
(7592)
(7365)
(7260)
(7207)
(7172)
(6937)
(6862)
(6648)
(5880)
(5781)
(5683)
(5440)
(5251)
(5222)
(5145)
(5138)
(4691)
(4674)
学科
(44847)
经济(44814)
管理(30345)
(28862)
(22690)
企业(22690)
方法(14286)
中国(13923)
技术(13779)
地方(13276)
(13243)
数学(12112)
数学方法(12024)
业经(11166)
农业(9521)
地方经济(7873)
理论(7803)
(7727)
(7704)
技术管理(7619)
环境(7576)
(7365)
产业(6991)
(6587)
贸易(6583)
(6441)
(6362)
教学(6317)
(6123)
(6065)
机构
学院(142374)
大学(139204)
(58906)
经济(57725)
管理(53806)
研究(48604)
理学(46199)
理学院(45679)
管理学(44929)
管理学院(44656)
中国(35117)
科学(29406)
(29122)
(23790)
(23347)
中心(22323)
(21899)
研究所(21397)
(21359)
(20568)
师范(20391)
业大(19907)
财经(19536)
经济学(18596)
(18344)
技术(17967)
(17914)
北京(17784)
(17521)
经济学院(16855)
基金
项目(101139)
科学(81013)
研究(78013)
基金(71929)
(62755)
国家(62253)
科学基金(53975)
社会(50227)
社会科(47688)
社会科学(47678)
(41346)
基金项目(38283)
教育(36252)
(34018)
自然(32567)
编号(32090)
自然科(31862)
自然科学(31857)
自然科学基金(31247)
资助(26451)
成果(24707)
(24254)
重点(23698)
课题(22614)
(22433)
(21964)
国家社会(21625)
创新(21051)
发展(19906)
(19612)
期刊
(67186)
经济(67186)
研究(40671)
中国(29649)
教育(21339)
(20498)
科学(20166)
管理(20147)
学报(19768)
(17432)
技术(17402)
大学(15518)
学学(14429)
农业(14400)
业经(11477)
(10524)
金融(10524)
经济研究(10455)
财经(9369)
技术经济(8776)
问题(8715)
科技(8700)
(8300)
职业(8121)
(7910)
论坛(7910)
(7760)
资源(7180)
现代(6710)
图书(6539)
共检索到208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守华   钱非非  
基于2003—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以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切入点,研究能源技术进步对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代表的能源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区域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较没有特高压输电项目城市,配备特高压输电工程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约1.09%,且该效应在中小城市、资源丰富城市和内陆地区更强;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基期分工水平、调整指标测度、剔除极端值并进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后,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特高压建设所表征的能源技术进步通过激发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的集聚效应来促进地区专业化。继续扩大特高压输电规模,合理实施区域专业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马青山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高压工程有效解决了中国电力资源供需逆向分布的难题,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本文基于2005~2020年县区级面板数据和其他多种类型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特高压工程对县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显著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机制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通过“资源优势转化效应”带动了电力输出区经济发展、通过“资源劣势弥补效应”带动了输入区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市场可及性”带动了落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促投资效应”和“纠错配效应”促进了整体县区经济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对线路起点、终点以及落点地区经济发展均能产生积极作用,但对落点和终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强。清洁能源输送型和混合输送型特高压能够显著促进县区经济发展,但以输送火电为主的特高压并未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并且,交流和直流特高压均能促进县区经济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特高压工程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实现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其辐射范围大约为周边200公里。本研究为“新基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晶  刘玉洁  付珂语  张勇  李欣  
国有企业能否挑得起重担、打得好头阵、当得好“链长”是我国现代产业链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型国有企业发挥链长职能的机制和具体路径是什么?特高压输电工程链长主导实现创新突破的成功案例,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1)“链长主导”、“科研—工程耦合”和“产学研用协同”3个机制精准解决了“谁来负责”、“如何推进”、“与谁合作”3个核心问题,是发挥产业链链长职能的关键。(2)链长主导机制内部,链长占据创新网络结构洞,通过项目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制定标准体系、开展风险管控、为链上各方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是发挥链长职能的核心基石。(3)在科研—工程耦合机制内部,链长发挥网络中心作用,通过系统分解目标与要求、建立链长集约管控的工程组织体系、以工程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持工程,是链长发挥职能的组织保障。(4)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内部,链长培育核心企业强化产业自主可控、开展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全过程互动印证,形成了链长发挥职能的重要支撑。(5)3种机制互为循环、相互依存,链长主导在科研—工程耦合机制中发挥网络结构洞作用,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中明确各主体对于链长身份的合法性认知;科研—工程耦合为链长主导增强网络中心作用,优化了产学研用协同中过程逻辑;产学研用协同为链长主导创造了开放系统,强化了科研—工程耦合中各主体网络关系强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峻  
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不平衡的。为了论证其潜在的不平衡性,文章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和Solow模型,构建了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以能源技术进步为基准,分别对资本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水平值进行测度,进而比较了两种技术进步方式对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差别。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段巍  王明  吴福象  
本文构建包含能源部门与环境账户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引入特高压输电与清洁能源发电等新兴技术,从理论层面分析能源体系变革对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与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化石能源市场一体化程度提升或特高压输电规模扩大,均能强化空间集聚力,使得大市场地区产业集聚度提升;当清洁能源发电成本相对低于化石能源时,清洁能源供给规模越大,空间分散力越强,更多的产业会向能源供应区转移。清洁能源发电、特高压输电带来的边际福利改进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呈正比,且在清洁能源发电效率突破阈值后,清洁能源与特高压建设将进入相互促进的“快车道”。特高压与新能源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全局福利水平,但可能造成能源供应区居民的福利下降。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标准下,需要对“化石能源+特高压”地区实行长期补偿,而针对“清洁能源+特高压”地区的福利补偿制度应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而逐渐退出。在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进步的同时,只有同步降低制造业部门与居民部门的排放强度,才能实现生态优化。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为促进技术红利惠及各个区域,需要动态调整产业布局以匹配变迁中的能源体系,探索针对能源供应区居民的福利补偿机制。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仓定帮  魏晓平  曹明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投入,但是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费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新能源替代步伐逐渐加快。本文基于新能源替代与能源技术进步视角对化石能源消费进行了多因素分析。首先,基于总产出对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弹性,计算了两类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了两类能源的技术进步度量。然后,选取了1995-2016年间我国实际GDP、能源技术进步、新能源消费、环境规制、城镇化等变量作为影响化石能源消费的因素,时间序列回归结果显示新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还未形成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是新能源与两类能源技术进步的交叉项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控制作用显著。最后,基于各个解释变量的历史变化规律进行情景模拟,发现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和能源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峰值将在短期中出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越  侯学良  
针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安全问题,提炼出安全风险预警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模型。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实际数据为例,利用MATLAB完成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及时有效地完成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预警工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发现两条内在机制:其一,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发达国家技术存在依存关系,垂直专业化过程会"挤出"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并把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锁定在技术低端的生产性部门,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二,基于生产技术的偏向性,发展中国家也会将人力资本用于生产环节而不是创新环节,从而研发部门人力资本不足,表现出技术进步迟滞现象。基于反事实的论证结果表明,如果选择参与国际分工的人力资本与垂直专业化不同环节相匹配,则垂直专业化可以引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继续深化过程中对初始人力资本适配性选择的要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王义魏  
基于1981—2015年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能源技术进步—能源要素禀赋系统跨越了从低度耦合协调到中度耦合协调这两个阶段。我国能源技术水平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需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保障能源供给,破除能源约束,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王义魏  
基于1981—2015年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能源技术进步—能源要素禀赋系统跨越了从低度耦合协调到中度耦合协调这两个阶段。我国能源技术水平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需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保障能源供给,破除能源约束,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有利于改善要素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吴昊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意翔  成金华  汤尚颖  李通屏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晶  杨良  刘宏伟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本文利用1995-2014年的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分工对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垂直分工使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控制较严。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措施,加快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仅靠垂直分工拉动出口的传统贸易模式并不足以使中国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梁琦  詹亦军  
以长三角制造业为对象,利用长三角区域内16个城市1998-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计算表明: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都明显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地方专业化有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