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4)
- 2023(16793)
- 2022(14554)
- 2021(13342)
- 2020(11195)
- 2019(25714)
- 2018(25263)
- 2017(49020)
- 2016(26176)
- 2015(29364)
- 2014(29147)
- 2013(28681)
- 2012(26016)
- 2011(23383)
- 2010(23183)
- 2009(21206)
- 2008(20059)
- 2007(17207)
- 2006(15074)
- 2005(12907)
- 学科
- 济(122366)
- 经济(122256)
- 管理(74830)
- 业(69858)
- 企(57060)
- 企业(57060)
- 方法(53068)
- 数学(46811)
- 数学方法(46200)
- 农(29153)
- 中国(27079)
- 地方(25845)
- 财(25496)
- 业经(25014)
- 学(24497)
- 农业(20120)
- 贸(18196)
- 贸易(18187)
- 理论(17963)
- 环境(17785)
- 易(17582)
- 制(17419)
- 和(16917)
- 技术(16122)
- 务(16058)
- 财务(15984)
- 财务管理(15952)
- 地方经济(15391)
- 企业财务(15077)
- 划(14788)
- 机构
- 大学(371986)
- 学院(371395)
- 济(156525)
- 经济(153420)
- 管理(148490)
- 理学(129945)
- 理学院(128537)
- 管理学(126162)
- 管理学院(125491)
- 研究(124065)
- 中国(89870)
- 京(77563)
- 科学(76644)
- 财(67187)
- 所(61032)
- 农(59555)
- 业大(56627)
- 中心(56123)
- 研究所(56063)
- 财经(55160)
- 江(51999)
- 经(50316)
- 北京(48149)
- 范(48047)
- 经济学(47967)
- 师范(47564)
- 农业(46607)
- 院(45131)
- 经济学院(43066)
- 州(41969)
- 基金
- 项目(261519)
- 科学(206450)
- 基金(191035)
- 研究(189129)
- 家(166901)
- 国家(165559)
- 科学基金(143126)
- 社会(120904)
- 社会科(114725)
- 社会科学(114695)
- 省(101962)
- 基金项目(101421)
- 自然(93479)
- 自然科(91326)
- 自然科学(91306)
- 自然科学基金(89657)
- 教育(87196)
- 划(85430)
- 资助(78744)
- 编号(76142)
- 成果(59909)
- 重点(58421)
- 部(57533)
- 发(56065)
- 创(54102)
- 课题(51846)
- 创新(50540)
- 国家社会(50281)
- 科研(50007)
- 教育部(49680)
- 期刊
- 济(167957)
- 经济(167957)
- 研究(107443)
- 中国(63979)
- 学报(58492)
- 管理(54382)
- 科学(53999)
- 农(53000)
- 财(50481)
- 大学(44887)
- 学学(42634)
- 农业(37083)
- 教育(37074)
- 技术(34358)
- 经济研究(28147)
- 财经(26741)
- 融(26645)
- 金融(26645)
- 业经(26380)
- 经(23014)
- 问题(21439)
- 技术经济(19826)
- 业(18737)
- 统计(18063)
- 科技(17524)
- 图书(17164)
- 理论(17085)
- 版(16747)
- 资源(16463)
- 现代(16247)
共检索到527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漫 傅强 张亚军
本文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分区,分别建立高、低污染物排放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了3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碳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的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显著而高排放区却不显著,工业废水高低排放区均不显著;(2)在三大污染物的低排放区,外商直接投资均能显著地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3)在低碳区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增长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漫 傅强 张亚军
本文根据三大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分区,分别建立高、低污染物排放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外商直接投资的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比较了3个变量的双向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碳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的3个变量的动态关系显著而高排放区却不显著,工业废水高低排放区均不显著;(2)在三大污染物的低排放区,外商直接投资均能显著地促进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3)在低碳区和工业固体废物低排放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经济增长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同时能源消费又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秀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关系已逐步成为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研究选择高强度能源开发的典型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研究手段,定量刻画高强度能源开发区快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双向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高强度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研究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消耗存在正向增强效应,尤其是烟尘排放,但程度在减弱;反之,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效应,最显著的是SO_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秀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关系已逐步成为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研究选择高强度能源开发的典型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研究手段,定量刻画高强度能源开发区快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双向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高强度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研究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消耗存在正向增强效应,尤其是烟尘排放,但程度在减弱;反之,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效应,最显著的是SO_2和烟尘。研究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应注重污染物的控制、环境制度的落实、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以实现未来的绿色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建勋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远 陈洁 周婧 王义琛 陆根法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05年的年度数据,运用"脱钩"和"复钩"理论,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辨识和分析了的能源消费总量、电力消费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990~2000年,江苏能源消费与地区生产总值处于弱"脱钩"状态,进入2000年后,二者呈现出扩张性"复钩"趋势。研究同时还发现江苏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表现出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了当前能源是影响江苏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江苏在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战略等方面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婷婷 逯进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997—2017年面板数据,从系统协调发展视角分析了各省级经济体的储蓄、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三大系统时空演变规律,以及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特征。结果表明:第一,从三系统综合指数趋势图来看,2005年之前三者均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以后人口结构综合指数趋于平稳,储蓄近些年也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态势,而经济增长虽然继续上升,但增长速度却明显下降;第二,从长期看,三系统存在较为稳定的正向协调发展特征,其中"人口—储蓄"二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三系统的优化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而"人口—经济"和"经济—储蓄"二系统空间匹配效率较低,不利于三系统耦合度的提升;第三,无论是三系统还是二系统,其耦合数值均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并且区域差距日趋明显;第四,从三大系统空间重心变动的轨迹特征看,我国经济、储蓄和人口结构重心整体呈现出阶段性方向转移特点。
关键词:
老龄化 储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辉煌 李峰峰
将收入分配视为包含城乡收入分配、地区收入分配、所有制收入分配、行业收入分配的系统,基于系统论和耦合理论测算了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耦合度即匹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总耦合度较高,这种较高的匹配程度使我国收入分配至少在中短期内推动了消费需求结构的有效升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相对缩小时,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总耦合度相对较高;相对突出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联度总体上要低于其它各类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联度。因此,为了增强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进一步降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应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 耦合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生喜 谭慧茹 葛丽亚 任海静
首先,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计算出2011—2014年青海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以标准化后的人均GDP作为自变量,以环境污染指数作为因变量,建立EKC经验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EKC经验模型忽略了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间的双向影响机制,从而导致了内生变量偏差问题。然后,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青海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呈上升态势。再次,运用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评价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并与相邻省份甘肃和陕西对比,发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巍平 何伦志
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系统耦合模型,本文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要素支撑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特征,并特别关注了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要素支撑能力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变动特征。研究表明:最优的要素支撑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边界;一个地区要获得持续增长动力,其最佳的途径就是着力于提高适应自身发展基础的支撑要素;只有该地区要素支撑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关键词:
要素支撑 经济增长 耦合系统 可持续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何蕾
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率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率的7.5%。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红丽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首先从异质性劳动力和金融资本要素方面研究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以中心-外围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要素集聚与经济增长效应模型,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集聚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敏雪 黎煜坤 李静萍
本文在耦合与解耦视角下,根据货运经济弹性对中国货物运输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1988—2016年间二者之间关系经历了非耦合(1988—1998年)——趋于耦合(1999—2003年)——耦合(2004—2013年)——解耦迹象(2014年以来)的演化过程。为探索二者关系演化的机理,本文从货物与经济的供求框架出发,归纳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构建SVAR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占比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货运经济弹性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在经历了持续大规模建设之后,交通基础设施因素对货运经济弹性的影响作用不断减弱,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断凸显。本文认为:为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已经到了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