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2)
2023(12594)
2022(10979)
2021(10298)
2020(8542)
2019(19831)
2018(19646)
2017(38529)
2016(20997)
2015(23317)
2014(23223)
2013(22999)
2012(21173)
2011(19116)
2010(18846)
2009(17041)
2008(16671)
2007(14470)
2006(12477)
2005(10788)
作者
(61318)
(51198)
(50728)
(48372)
(32587)
(24533)
(22938)
(19994)
(19341)
(18173)
(17561)
(17313)
(16135)
(16134)
(15906)
(15734)
(15277)
(15125)
(14643)
(14552)
(12751)
(12471)
(12327)
(11717)
(11442)
(11383)
(11199)
(11102)
(10275)
(10138)
学科
(82174)
经济(82079)
管理(60471)
(58180)
(48708)
企业(48708)
方法(40849)
数学(35463)
数学方法(35042)
(21684)
(21139)
中国(20412)
(20270)
业经(17932)
地方(15477)
(14541)
理论(14491)
财务(14480)
财务管理(14460)
农业(14448)
(14058)
(13889)
贸易(13885)
企业财务(13851)
(13456)
技术(13364)
(13280)
环境(13014)
(12464)
金融(12462)
机构
大学(303238)
学院(298836)
管理(119743)
(116318)
经济(113861)
理学(105217)
理学院(104010)
管理学(102097)
管理学院(101566)
研究(100181)
中国(71433)
科学(64678)
(63795)
(52973)
(50681)
(49851)
研究所(46967)
业大(46834)
中心(44280)
财经(43861)
(41497)
(40129)
(40083)
北京(39836)
师范(39706)
农业(39433)
(36195)
经济学(35350)
(33937)
财经大学(33170)
基金
项目(213772)
科学(168354)
基金(157007)
研究(152503)
(138180)
国家(137075)
科学基金(117365)
社会(96167)
社会科(91119)
社会科学(91096)
基金项目(84130)
(82366)
自然(78363)
自然科(76582)
自然科学(76561)
自然科学基金(75194)
(70363)
教育(69845)
资助(64623)
编号(60604)
成果(48998)
重点(47730)
(47416)
(44452)
(44373)
科研(41394)
课题(41391)
创新(41370)
教育部(40516)
大学(39622)
期刊
(119884)
经济(119884)
研究(85380)
学报(52450)
中国(49792)
科学(47555)
(44466)
管理(41805)
大学(38852)
(38672)
学学(36729)
农业(31300)
教育(30992)
技术(23552)
(23163)
金融(23163)
财经(21169)
经济研究(19525)
业经(19040)
(17947)
(15779)
问题(15709)
图书(15470)
科技(15034)
(14728)
理论(14658)
技术经济(14020)
业大(13554)
实践(13508)
(13508)
共检索到414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巍  赫永达  
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及弹性分析模型为基础,对1995~2013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典型能源消费与资本的替代弹性和替代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煤炭、电力、石油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强度及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并运用MES弹性模型分析表明,受控于要素价格变化触发的来源不同,制造业整体表现出资本替代能源、能源互补资本的反向非对称特征,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替代的方向与大小亦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这种替代非对称效应表明,中国现阶段实现制造业整体节能及推动节能技术使用的路径适用性上,可以考虑借力于资本替代能源的视角。但是,在综合各类能源研究工业能源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能源消费类型不同及与资本替代的异质性差异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祯庭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省级政府间的FDI空间竞争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地区异质性特征(财政分权度、对外开放度和地理位置)对我国省际FDI空间竞争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在FDI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竞争行为;财政分权度高的省份通常拥有更多财政权力用以调整优惠政策,其与邻近省份的FDI空间竞争更加激烈;对外开放度高的省份与其邻近省份在FDI上的空间竞争程度显著高于对外开放度低的省份;相比内陆省份,沿海省份对其邻近省份的FDI变化更加敏感。最后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赫永达  刘智超  孙巍  
用资本替代能源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提升减排功效,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资本与能源的要素替代视角,对资本替代能源对我国各省际区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与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必要探讨:在双产出生产函数和投入方向距离函数的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形式建立双情景数理模型、参数随机前沿SFA方法、静态与动态比较式分析了各地区资本替代能源的区域能效与减排潜力;然后将资本能源比、能源结构因素纳入联合回归模型,考察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探讨资本替代能源对提高能源效率及减排效果的显著性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资本替代能源对提高能源效率及减排效果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异质特征,即能源效率偏低的地区用资本替代能源以提高能源环境绩效空间显著,效率值较高的地区替代效应相对较弱。实证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本能源比重,调整能源结构,尤其是降低能源中的煤炭比例对中国能源及环境绩效意义重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赫永达  刘智超  孙巍  
用资本替代能源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提升减排功效,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资本与能源的要素替代视角,对资本替代能源对我国各省际区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与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必要探讨:在双产出生产函数和投入方向距离函数的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形式建立双情景数理模型、参数随机前沿SFA方法、静态与动态比较式分析了各地区资本替代能源的区域能效与减排潜力;然后将资本能源比、能源结构因素纳入联合回归模型,考察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探讨资本替代能源对提高能源效率及减排效果的显著性和地区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金奇  舒晓惠  
笔者利用2002年~2008年的月度数据分析了我国汇率与货币替代的关系,Chow检验发现2005年汇改前后货币替代发生了结构变化。含虚拟变量的局部调整模型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2005年6月以前,实际有效汇率与货币替代正相关,我国经济增长不会影响货币替代;2005年7月汇改以后,实际有效汇率与货币替代负相关,且经济增长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替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师磊  赵志君  
该文从产业要素替代弹性异质性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传导的结构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中国三次产业1990-2016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产业产出与货币政策之间非线性关系的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产业要素替代弹性异质性会导致货币政策表现出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效应,要素替代弹性较大的第二、第三产业对货币政策较为敏感,且与利率呈反向变动;第一产业要素替代弹性较小,其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较低,且与利率呈同向变动。这种结构性差异丰富了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功能,可以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结构性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庆君   朱俊峰  
为稳定国内棉花生产,适度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产能提供可行建议,利用要素弹性变化解释棉农的生产决策行为逻辑,先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棉花生产要素成本份额方程,再计算出要素需求弹性和影子替代弹性。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我国棉花生产中劳动力和化肥需求缺乏弹性;机械需求弹性呈下降趋势,从富有弹性变为缺乏弹性。2)劳动力、化肥和机械两两之间相互替代,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最强,化肥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最弱。3)棉区间的差异主要在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机械需求始终富有弹性,且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整体下降;而西北内陆棉区的机械需求开始缺乏弹性,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则有所增长。因此,西北内陆棉区需合理控制机械价格,又要警惕化肥投入过量导致的环境负外部性;而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则应着力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既要增加与当地棉花生产配套的机械供给,又要利用政策工具有效调控机械需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对外贸易依存度、金融发展指数,以及工业生产指数为条件变量的PCHVAR模型,研究G20成员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非对称与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变量及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冲击下,实际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呈现非对称与异质性。面对同等利率冲击,在上述三种条件指数较高的国家中,产出缺口均表现为负向响应,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性,但通货膨胀响应方向存在异质性;面对同等货币供应量冲击,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或工业生产指数高的国家,产出缺口呈正向响应,且通货膨胀的负向响应程度更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低或工业生产指数低的国家,产出缺口响应不显著。金融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其产出缺口的负向响应程度更大,但通货膨胀的负向响应程度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婷  龙如银  陈红  
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作用机制是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1978-2014年间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时间效力测量,分析了能源相对价格对能源效率的效应。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波动能够有效解释能源效率的变动,但在不同阶段其作用大小存在差异,且能源价格下降和上涨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弹性不同,呈现出非对称性效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和能源价格机制完善与否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亮亮  王跃堂  
基于中国计税工资限额扣除标准提高的外生性事件,本文从工资薪金提供的"非债务税盾"角度,探索性地研究工资税盾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计税工资限额扣除标准提高后,与未接近"税收耗损状态"公司相比,接近"税收耗损状态"公司更为显著地降低了债务水平,该发现符合"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的理论预期,也验证了"税收耗损状态"假说。进一步研究表明:未接近和接近"税收耗损状态"两类公司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长期债务上,而在短期债务上并不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两类公司的差异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另外,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相比,征管力度较强地区两类公司间的差异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成军  周端明  
本文针对以往用于估计要素替代率的经济模型存在的不足,以超对数成本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为基础,把MES模型与技术进步和产出效应结合起来,首次估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与资本及劳动之间的绝对替代弹性和净替代弹性(相对替代率),发现劳动与能源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呈现不确定性,即资本与能源之间呈现间或的互补关系。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技术进步和产出效应在过去的近30年中促进了劳动对能源的替代。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对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屈小博  霍鹏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2013年数据,根据受教育程度、地区、工作经验和城市规模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本地市民就业率等变量的面板数据。运用参数和半参数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城市进入会降低本地市民就业率,但是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本地市民就业率的影响表现出先下降再提高的规律,对大城市本地市民就业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后下降再提高的趋势,对中小城市本地市民就业率的影响则表现出先下降再提高再下降的规律。此外,农民工城市进入对本地市民就业率的影响还存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异质性,在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屈小博  霍鹏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2013年数据,根据受教育程度、地区、工作经验和城市规模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本地市民就业率等变量的面板数据。运用参数和半参数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城市进入会降低本地市民就业率,但是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本地市民就业率的影响表现出先下降再提高的规律,对大城市本地市民就业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后下降再提高的趋势,对中小城市本地市民就业率的影响则表现出先下降再提高再下降的规律。此外,农民工城市进入对本地市民就业率的影响还存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异质性,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出提升本地市民就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表现为降低本地市民就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旭媛  应瑞瑶  
非农部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持续替代,然而这种机械化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中并不平衡。本文使用修正的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首先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然后实证分析了地形条件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对粮食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并表现出与耕地坡度紧密相关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亩劳均机械水平存量之后,耕地中坡耕地比例对机械—劳动替代弹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受到地形地貌约束下的要素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