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4)
- 2023(7194)
- 2022(5884)
- 2021(5499)
- 2020(4300)
- 2019(9517)
- 2018(9407)
- 2017(17944)
- 2016(9266)
- 2015(10204)
- 2014(9762)
- 2013(9191)
- 2012(8161)
- 2011(7274)
- 2010(7067)
- 2009(6676)
- 2008(6314)
- 2007(5710)
- 2006(5115)
- 2005(4203)
- 学科
- 济(28421)
- 经济(28395)
- 管理(25976)
- 业(20125)
- 企(16665)
- 企业(16665)
- 银(16559)
- 银行(16414)
- 行(15158)
- 制(13516)
- 中国(10566)
- 方法(10558)
- 农(9984)
- 融(9460)
- 金融(9459)
- 度(9187)
- 制度(9186)
- 业务(9166)
- 数学(8715)
- 数学方法(8633)
- 业经(8134)
- 银行制(7958)
- 财(7777)
- 地方(7094)
- 农业(6466)
- 贸(5874)
- 贸易(5866)
- 理论(5729)
- 易(5721)
- 环境(5663)
- 机构
- 学院(114036)
- 大学(110657)
- 济(44953)
- 经济(43908)
- 管理(43165)
- 理学(36037)
- 理学院(35709)
- 研究(35586)
- 管理学(35088)
- 中国(34965)
- 管理学院(34887)
- 京(22907)
- 财(22667)
- 科学(19682)
- 银(19052)
- 中心(18918)
- 银行(18247)
- 江(18110)
- 财经(17663)
- 农(17306)
- 行(16896)
- 经(16157)
- 所(15788)
- 州(15242)
- 范(14795)
- 师范(14651)
- 业大(14548)
- 经济学(14188)
- 研究所(14106)
- 北京(13942)
- 基金
- 项目(76151)
- 研究(60778)
- 科学(60185)
- 基金(53903)
- 家(45680)
- 国家(45274)
- 科学基金(39623)
- 社会(38546)
- 社会科(36451)
- 社会科学(36446)
- 省(30583)
- 教育(28420)
- 基金项目(28220)
- 编号(26300)
- 划(25117)
- 自然(23805)
- 自然科(23245)
- 自然科学(23241)
- 自然科学基金(22787)
- 成果(20916)
- 资助(20751)
- 课题(18014)
- 重点(17242)
- 发(16849)
- 部(16656)
- 创(16647)
- 年(16089)
- 项目编号(15974)
- 制(15807)
- 国家社会(15749)
共检索到182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璞 王欢
"呼包银榆"经济区是2010年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重点经济区之一,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在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供给、能源需求、能源与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整体能源安全水平,根据能源基地的建设现状指出其存在缺乏统一领导机构、缺乏整体性规划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政府合作机制、提高环境质量的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维晨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特别是石油能化石能源保障压力较大,做好能源开发利用尤为重要。甘肃是能源资源大省,特别是陇东地区煤炭、石油资源富集,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全面分析陇东地区能源资源及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提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规模化开发、推动煤电一体化开发、布局煤化工产业链、打造石油炼化一体化基地、扩大风光发电规模、强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煤化工 石油化工 陇东地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娜 孙暖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关键词:
地缘政治 能源安全 美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晏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冬明
从能源安全的供给、价格和环境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甲醇能源情况。甲醇制取原料丰富,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保障能源供给,其经济性明显,抗风险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煤基甲醇符合我国国情。美国等发达国家甲醇能源的衰落引起了我国对甲醇能源发展的怀疑。最后比较分析了中美发展甲醇能源的国情差异,认为导致美国甲醇能源衰落的因素在中国不存在。
关键词:
能源安全 国情 甲醇能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倩 姚兰 胡国松
1.协调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能源安全关系。当今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存在着各种相关性,任何一种通过损害他国的利益来寻求本国能源安全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国应该在追求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与其他各国建立良好的国际能源关系。尤其是在与美国、俄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倪秀芝 熊向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经济浪潮推动下的产物,是推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正式成立。呼包银榆经济区作为国家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经济区和增长极,在做好做大经济协作的同时,经济区职业教育合作是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建立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郝戊 田喆 张璞
从产业角度,分析了呼包银榆地区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情况,有利于加强经济区内的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并在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主动转型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2012年呼包银榆产业相关主成分得分及排名,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如下: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和榆林。结果表明,呼包银榆产业同构、结构不合理。目前GDP主要依靠重化工业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迫在眉睫。本文对此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白兰君
本文论述了能源的重要性,展现了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争夺。回顾了石油科技为中国石油创业和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创造性地归纳提出采掘业的风险性、产量、成本自然变化性等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油气生产单元成本自然递增遵循指数模式的观点。由此指出石油行业对科技创新有更高要求的结论;介绍了用逆向思维探索石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新思路;指出:油价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人应该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立高效节约型社会;提出只有创立石油中观经济学,才能完善和推进石油软科学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技术必须革命,管理必须创新,能源才能安全。
关键词:
科技 能源 创新 中观 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宇燕 管清友
由于石油经济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经济学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油价波动和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我们认为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反映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权力"的消长。本文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兵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生产和贸易对于全球经济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影响。本文综合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主要国际能源贸易产品,构建国际能源贸易网络,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国际能源贸易网络的韧性进行测度分析,并对3类能源产品贸易网络中全球十大经济体的抗冲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韧性角度看,国际天然气贸易网络的综合韧性较低,国际石油贸易网络的综合韧性中等,国际煤炭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最高,这说明国际煤炭贸易网络在受到冲击时的破坏影响较小,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好。天然气国际贸易网络主要依赖少数核心国家支撑,网络韧性水平较低。从动态韧性角度看,中国在全球能源贸易网络中的中转能力与扩散能力都表现出较好水平,在能源贸易网络节点抗干扰性表现分层中几乎都处于第一或第二层。最后,根据国际能源贸易网络的韧性特征,提出加大中国、中亚和西亚间的油气管道建设以及建立中国-中亚-西亚能源经济圈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保障中国能源供应链安全。
[期刊] 改革
[作者]
龙勇 宋敏
能源安全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深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背景下,我国利用外部能源的渠道收紧、变数增多、风险加剧,导致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用能成本增加,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数量安全、煤炭托底,节约优先、效率为本,科技支撑、多能协同,扩大开放、开拓海外的思路,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能效全面提升战略、绿色能源消费战略、能源科技创新战略、能源多元合作战略,在增大能源供给总量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在控制能源成本的同时降低对外依存度,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塑造长板技术新优势的同时提升全行业竞争力,在保障海外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我国能源话语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冯玉军
当前,世界能源体系受到能源技术革命、全球能源转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俄乌冲突持续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既经历着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加速调整、人类能源消费日益低碳化的历史性变化,也呈现出世界能源市场急剧波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阶段性场景。在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局之下,维护中国能源安全既迎来诸多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能源大变局下,中国需要着眼世界趋势、立足本国国情,从底层逻辑入手拓宽视野和思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加强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支撑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要。在能源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双重背景下,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首要任务,把能源国际合作作为重中之重,把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作为核心工作,形成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