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8)
- 2023(4747)
- 2022(3867)
- 2021(3370)
- 2020(2876)
- 2019(6471)
- 2018(6306)
- 2017(10807)
- 2016(5749)
- 2015(6320)
- 2014(6255)
- 2013(6176)
- 2012(5876)
- 2011(4962)
- 2010(5511)
- 2009(5105)
- 2008(5002)
- 2007(4869)
- 2006(4263)
- 2005(3422)
- 学科
- 济(19151)
- 经济(19128)
- 管理(18418)
- 业(13570)
- 审计(12135)
- 企(11083)
- 企业(11083)
- 方法(7832)
- 中国(7784)
- 财(7146)
- 农(6637)
- 数学(6096)
- 数学方法(6025)
- 各类(5888)
- 地方(5297)
- 业经(4878)
- 务(4627)
- 财务(4603)
- 农业(4546)
- 财务管理(4536)
- 环境(4384)
- 企业财务(4366)
- 制(4287)
- 学(3939)
- 理论(3789)
- 和(3557)
- 技术(3545)
- 教育(3240)
- 融(3216)
- 金融(3216)
- 机构
- 学院(75276)
- 大学(75185)
- 济(27548)
- 管理(27440)
- 经济(26730)
- 研究(25360)
- 理学(22539)
- 理学院(22307)
- 管理学(21879)
- 管理学院(21747)
- 中国(21271)
- 京(17717)
- 财(16778)
- 科学(14869)
- 江(13289)
- 中心(13182)
- 财经(12423)
- 所(12365)
- 农(11736)
- 经(11372)
- 北京(11085)
- 研究所(10359)
- 业大(10354)
- 州(10351)
- 省(10304)
- 范(9969)
- 院(9871)
- 师范(9760)
- 财经大学(9342)
- 技术(9141)
- 基金
- 项目(49351)
- 研究(37987)
- 科学(37663)
- 基金(33948)
- 家(30123)
- 国家(29841)
- 科学基金(25320)
- 社会(22420)
- 社会科(21151)
- 社会科学(21144)
- 省(19419)
- 教育(18541)
- 基金项目(17602)
- 自然(16567)
- 划(16243)
- 自然科(15930)
- 自然科学(15919)
- 编号(15735)
- 自然科学基金(15631)
- 资助(13882)
- 成果(13599)
- 课题(12245)
- 重点(11791)
- 部(11180)
- 发(10388)
- 大学(10238)
- 性(9921)
- 年(9918)
- 创(9847)
- 科研(9680)
共检索到129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彦超 刘芷蕙 周希平 许晓芳
本文旨在研究以特高压输电工程为代表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能源供给不确定性、降低审计定价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特高压线路开通显著降低了企业审计费用,其作用渠道是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审计风险和诉讼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进而降低了审计费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压线路开通对审计费用的降低作用在所处行业或地区市场化环境较好、财务状况较差、公司代理成本较大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较强或审计业务较为复杂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跨区域要素流动、降低能源供给不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水平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黄雨婷 宋建波
本文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投资不足;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非创新型行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对国家加快高铁建设、优化高铁布局,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怡安 刘津利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环 魏佳丽 于立宏
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深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以研发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转型升级,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消除样本选择偏差以及选择城市坡度作为外生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提升高端人力资本和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在民营企业、传统产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地,基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嵌入生命周期理论的结果还显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制造业行业中成长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最大,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影响并不明显。结论不仅拓宽了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视角,也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子恒 崔宝玉
本文立足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我国2008—2018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但其影响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同时,机制分析证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触发产业集聚进而纠正劳动力配置扭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纠正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但对低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配置扭曲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陆凤芝 王辉 景光正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关键。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举措能够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途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异质性视角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大中城市组更为明显。本文研究为准确理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薛成 孟庆玺 何贤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解答网络基础设施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信息传递和技术知识扩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和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向内部子公司的技术知识扩散,还可以促进与外部其他公司的技术合作。前者表现为注册地被选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后,当地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创新水平显著上升,后者则体现为当地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联合创新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上市公司的技术水平较高,或者子公司的地理位置较分散、网络基础设施较完备时,网络基础设施对公司内部技术知识扩散的积极作用更大;而当上市公司技术水平较高或者所在地区互联网用户较多时,网络基础设施对公司之间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更大。可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有利于发挥技术知识的正外部性。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技术知识扩散 宽带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包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创新 准自然实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胡耀文
基于2003~2015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安慰剂检验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看,高铁开通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看,高铁开通对于东部地区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房价无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房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开通对大城市房价无显著影响,对中、小城市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铁开通对房价平均净影响在3.4%~10.8%之间。房价波动影响房地产和信贷市场的稳定,政府有必要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且考虑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高铁开通影响程度不同,政府应当"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使房价稳定在合理的区间,防范金融风险从房地产市场溢出。
关键词:
高铁 房价 双重差分法 异质性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任胜钢 潘也 汪阳洁 张鹏
本文以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考察新基建对企业节能降耗的影响。研究发现特高压建设使当地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平均分别降低约5.8%和9.0%。本文检验了两个可能的影响渠道,即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这两种效应在工程输出地和输入地企业中的渠道机制明显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特高压输电工程能够有效校正能源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错配”与“短板”问题,促进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小钢 郭晓斌
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以知识溢出为切入点,借助“宽带中国”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本地的创新水平,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然成立。(2)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提升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创新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变大后变小,在网络扩张的第3年达到最大。(3)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规模较大和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的城市更大。(4)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创新水平也会产生正向影响,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高估网络基础设施对本地城市创新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新时代国家发挥“网络强国”和“创新强国”战略的“合力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亚飞 李言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是助推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2004—2018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将"宽带中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使"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比其他城市提高约12.7%,并且此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和中等规模城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小规模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互联网应用效应和互联网产出效应途径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渐近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平均而言,“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下降约12.31个百分点。异质性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碳排放量高的地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壮程 张明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资源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和绿色金融能够增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理论结论,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合理发展绿色金融、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企业价值吗——基于“宽带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投资——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双碳”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碳排放——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决策和金融资产配置——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