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2)
2023(17969)
2022(15052)
2021(13864)
2020(11707)
2019(27005)
2018(26691)
2017(50485)
2016(26986)
2015(30779)
2014(30804)
2013(30605)
2012(28750)
2011(26198)
2010(26265)
2009(24459)
2008(24155)
2007(21321)
2006(18722)
2005(17177)
作者
(78889)
(66086)
(65802)
(62680)
(42144)
(31726)
(30133)
(25645)
(25146)
(23450)
(22664)
(22232)
(20951)
(20901)
(20584)
(20476)
(19526)
(19470)
(19065)
(18992)
(16590)
(16206)
(16018)
(15179)
(15048)
(14901)
(14532)
(14399)
(13369)
(13072)
学科
(135637)
经济(135513)
管理(75467)
(72168)
(57444)
企业(57444)
方法(56439)
数学(50056)
数学方法(49474)
中国(36654)
(32487)
地方(30059)
(28996)
业经(27467)
(24822)
(24396)
贸易(24382)
(23610)
(22265)
农业(21941)
(19880)
银行(19848)
(19792)
金融(19789)
(19084)
环境(18725)
(18160)
(17585)
财务(17523)
财务管理(17473)
机构
大学(397065)
学院(395480)
(176418)
经济(173066)
管理(151387)
研究(140697)
理学(129565)
理学院(128089)
管理学(125928)
管理学院(125176)
中国(109042)
(84783)
科学(82617)
(78667)
(71081)
中心(64420)
研究所(64154)
(63436)
财经(62546)
(58841)
(56802)
经济学(55306)
业大(55158)
北京(54369)
(51697)
师范(51211)
(50264)
经济学院(49642)
农业(49580)
(46755)
基金
项目(258000)
科学(204312)
基金(189284)
研究(188311)
(164607)
国家(163268)
科学基金(140349)
社会(122271)
社会科(116178)
社会科学(116152)
(98544)
基金项目(98354)
自然(88989)
自然科(86994)
自然科学(86968)
教育(86161)
自然科学基金(85432)
(83743)
资助(79291)
编号(75206)
成果(61356)
(59335)
重点(58258)
(58160)
(53000)
课题(51994)
国家社会(51822)
教育部(50203)
创新(49711)
科研(49487)
期刊
(197421)
经济(197421)
研究(120631)
中国(79567)
(60579)
学报(58444)
(57567)
管理(56753)
科学(55529)
大学(44725)
学学(41934)
(39576)
金融(39576)
农业(39397)
教育(38843)
技术(36235)
经济研究(33059)
财经(31568)
业经(30152)
(27220)
问题(25706)
统计(23090)
(22659)
(21888)
技术经济(21774)
世界(20404)
(20073)
国际(19990)
图书(19116)
决策(18417)
共检索到605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乔海曙  李亦博  
本文提出"节能低效陷阱"及能源回弹效应曲线,认为能源回弹效应的强弱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及所处的经济阶段紧密相关: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导致显著的能源回弹效应,技术进步节约能耗的作用会被削弱,处于"节能低效陷阱"之中。文章构建了基于LMDI方法的能源回弹效应测算框架,对我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实证测算。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有比较显著的能源回弹效应,回弹指数高于一般发达国家,处于能源回弹的Ⅱ阶段。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我国亟须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来从根本上抑制能源回弹效应,最终达到高效节能的政策目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辉  高碧凤  吴昊  
建立能源回弹的技术进步分解模型,将技术效应值从影响能源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分解出来,通过我国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估算,认为我国能源回弹效应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历年整体能源回弹效应小于1,且各单独年份和区间回弹效应值差异较大,说明我国能源回弹效应不是很明显,政府通过引导技术进步促进能源消费降低的政策实施效果较好,未来应继续推进技术革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定涛  张之  范进  
基于LMDI方法构建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脱钩指数分解模型,研究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2001—2011年城市产业用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用地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用地强度效应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对脱钩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未能充分释放出调节效能。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燕  
基于DEA方法估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构建测算能源回弹效应模型。运用湖北省1980~200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湖北省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湖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湖北省的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因此,不能仅仅依赖技术进步来提升能源效率,要将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管制等手段相结合来推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冯梦黎  甘雨婕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自敏  李兴  
基于2010~2014年CFPS数据,利用价格分解模型分析了阶梯电价政策对居民家庭用电回弹效应的影响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虽然总体上均表现为逆反效应,但政策实施后的逆反效应相对政策实施前更低;政策对城市与农村、高耗电省份与其他省份都有显著的限制回弹效应的效果;对处在第三阶梯用电家庭用电回弹效应限制作用明显,使得高耗电家庭接近零回弹,有效实现了阶梯电价控制高阶梯电力用户奢侈性用电消费的目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的作用不断弱化;能源回弹效应在三次产业间的表现形式差异较大,第一产业表现为超级节能现象,第二产业表现为强逆反回弹现象,第三产业表现为部分回弹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章恒全  秦腾  佟金萍  孙冬营  
基于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62013年节能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能源效率变化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国家层面及三次产业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能源强度的下降,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能源结构调整也有助于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效果比较微弱;我国宏观经济的能源回弹效应表现为逆反回弹效应,且呈现阶段性特征,19862001年为部分回弹效应,20022013年为逆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的节能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近年来发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百红  高文  
生态危机是全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探索解决之道的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其中生态危机中最为明显的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之一,碳减排任务刻不容缓,压力巨大。在回顾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以及国内外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问题中的碳排放问题,选择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了协整分析,最后依据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和我国目前的现实给出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素芹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评价。然后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OLS、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着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效果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1.4314%;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亦具有正面的影响,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0.6829%。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海霞  
回弹效应研究会对能源效率政策的制定与评估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总结了国外学者对能源回弹效应的主要定义和分类,分析每种回弹效应的具体经济学含义。其次,对国外有关能源回弹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大小的理论、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所采用的样本、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数据的差异性,对回弹效应大小的测算值差异很大,然而大多数研究肯定了回弹效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存在,而短期回弹效应通常会小于长期回弹效应,发展中国家回弹效应大于发达国家的回弹效应;总结了影响回弹效应的主要因素。然后,重点对关于回弹效应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研究回弹效应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及相应的实证检验:模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殿臣  李媛  
文章采用E-G两步法,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1953年-2014年间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与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DP每增长1%,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77%;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67%;能源消费与GDP、第二产业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则仅存在第三产业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殿臣  李媛  
文章采用E-G两步法,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1953年-2014年间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与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DP每增长1%,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77%;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67%;能源消费与GDP、第二产业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则仅存在第三产业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曹翠珍  赵国浩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导论证出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及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及上期能源消费同方向变动,本期能源消费对上期能源消费的弹性大于对人均GDP的弹性;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呈相反方向变动,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以保障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