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7)
- 2023(15047)
- 2022(13042)
- 2021(12001)
- 2020(10131)
- 2019(23311)
- 2018(22866)
- 2017(45047)
- 2016(23962)
- 2015(26925)
- 2014(26584)
- 2013(26096)
- 2012(23721)
- 2011(21082)
- 2010(20586)
- 2009(18615)
- 2008(17735)
- 2007(15107)
- 2006(12739)
- 2005(10449)
- 学科
- 济(100579)
- 经济(100475)
- 管理(69618)
- 业(66721)
- 企(55523)
- 企业(55523)
- 方法(51286)
- 数学(45522)
- 数学方法(44974)
- 农(25810)
- 财(24153)
- 中国(23543)
- 业经(22429)
- 地方(20237)
- 学(18860)
- 农业(17255)
- 贸(16967)
- 贸易(16960)
- 易(16409)
- 技术(16259)
- 务(15910)
- 财务(15842)
- 财务管理(15807)
- 理论(15543)
- 环境(15203)
- 制(15184)
- 企业财务(15003)
- 和(14818)
- 产业(14252)
- 划(13114)
- 机构
- 大学(334208)
- 学院(333243)
- 管理(139079)
- 济(135888)
- 经济(133242)
- 理学(122897)
- 理学院(121677)
- 管理学(119550)
- 管理学院(118958)
- 研究(103549)
- 中国(74847)
- 京(68703)
- 科学(63707)
- 财(59435)
- 业大(49837)
- 财经(49746)
- 农(49055)
- 所(48765)
- 中心(48345)
- 经(45532)
- 江(45086)
- 研究所(44935)
- 范(42554)
- 北京(42389)
- 师范(42170)
- 经济学(41664)
- 农业(38522)
- 院(38431)
- 经济学院(38039)
- 财经大学(37539)
- 基金
- 项目(241935)
- 科学(192166)
- 基金(177708)
- 研究(176933)
- 家(153693)
- 国家(152474)
- 科学基金(133375)
- 社会(113431)
- 社会科(107777)
- 社会科学(107753)
- 基金项目(94799)
- 省(94098)
- 自然(86965)
- 自然科(84989)
- 自然科学(84972)
- 自然科学基金(83435)
- 教育(81395)
- 划(78740)
- 资助(73296)
- 编号(71443)
- 成果(55503)
- 部(53750)
- 重点(53484)
- 发(51256)
- 创(50742)
- 课题(48006)
- 创新(47296)
- 国家社会(47110)
- 教育部(46853)
- 科研(46505)
- 期刊
- 济(135073)
- 经济(135073)
- 研究(91761)
- 中国(52965)
- 学报(49753)
- 管理(48677)
- 科学(46434)
- 财(43658)
- 农(43175)
- 大学(38783)
- 学学(36725)
- 教育(33215)
- 农业(30565)
- 技术(29709)
- 业经(23742)
- 融(23466)
- 金融(23466)
- 财经(23318)
- 经济研究(22520)
- 经(19926)
- 问题(17911)
- 理论(16593)
- 技术经济(16364)
- 统计(16326)
- 科技(16187)
- 图书(15895)
- 商业(15616)
- 实践(15291)
- 践(15291)
- 业(15213)
共检索到452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嵘 米娅
本文采用E-G指数,从产业空间、时间和地理空间等维度测度中国2005-2012年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状况。在产业内部,上游行业集聚水平非常高,中游和下游行业集聚现象不明显;在时间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缓慢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上游行业集聚程度非常高,部分行业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呈现集聚现象,但并没有显现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
能源化工产业 集聚水平 E-G指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李丹 何海燕 李宏宽 蔡静静
本文基于E-G修正指数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定,从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和分行业产业集聚程度两个方面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同时深入观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区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不同分行业中制造业、封测业、设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装备业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材料业集聚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且制造业、封测业呈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关爱萍 张宇
基于修正的E-G指数测算我国制造业20个行业1993-2012年的集聚度,并从不同方面对其演进态势进行分析,同时考察制造业各行业集聚地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集聚程度偏低,集聚度的增长态势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不同行业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产业地区分布不均由强化变为逐渐减弱;部分行业在近年来出现向其他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度 E-G指数 产业转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占贞 王兆君
运用行业集中度指数、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从市场和区域相结合的角度测度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发展阶段,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给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木材采运业不适合作为集聚产业培植;林木种植培育业、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制品加工业可作为潜在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和扶持;处于产业集聚发展期的锯材木片加工、人造板制造业集群,应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繁殖与利用业集群,可作为林区发展的接续产业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集聚成熟期的木制家具业集群,应实施集群升级转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陈曦
文章利用区位熵Ei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内部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呈逐年增强趋势,产业内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区域间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凌超 陶晨璐 程宝栋
文章基于EG指数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从企业层面对中国造纸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市级和省级层面来看,19992009年间,中国造纸业空间集聚水平都经历了从不很集聚到高度集聚再到一般集聚的发展过程。从造纸业细分行业来看,制浆造纸业空间集聚水平呈现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纸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并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加工纸制造业和纸制品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则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中国造纸业空间集聚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各
关键词:
造纸业 产业集聚 测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晨璐 李凌超 程宝栋
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9年的木材加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量化分析了中国木材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999—2004年期间中国木材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迅速大幅提升,2004年后逐渐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木材加工业的4位数行业成为高度集聚的行业,而不很集聚的细分行业数量则越来越少;1999—2009年,中国木材加工业企业集聚地区由东北三省向东部沿海一带转移;中国木材加工业聚集水平增速已超过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木材加工业 空间集聚 演变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涛 杜两省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百姓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对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在经济转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为探究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全国1985—2011年的基尼系数和GDP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提出的协整技术来检验时间序列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E-G两步法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宇 王子龙 许箫迪
文章利用文化产业集聚的EG指数和CR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2007-2011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在对文化产业集聚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行业视角和区域视角对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及集聚趋势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源市场效应是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向心力的重要来源,知识溢出、要素共享等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康 王昱方 肖寒
本文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集中度模型,研究中国重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集聚演进规律,并通过SPSS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石化产业集聚变动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总体来看,石化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中游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处于中度集聚。从完善石化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促进集聚提升的同时应关注规模经济效益问题;中游的炼焦及下游的化学原料制品业应强调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子龙 谭清美 许箫迪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庄爱玲 朱盈盈
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民的普遍诉求,也是政府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落实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是财政投入均等化。根据2009-2015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以在园人数和GDP为权重的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泰尔指数并比较差异贡献率,发现全国范围以及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程度均有大幅提高,且呈现出区域之间的不均等程度低于区域内的不均等程度、低位均衡与高位不均衡现象逐步显现等显著特征,并从教育治理视角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服务均等化 泰尔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林香 汪柱旺
在剔除了非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采用修正后的宏观税负更能准确地描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而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则是正向关系,且非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有利。近10年来,我国三种宏观税负口径特别是大口径的实际宏观税负都高于最优宏观税负,甚至超出最优宏观税负区间上限。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视角看,我国应适当降低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步降低间接税占比,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非税因素的协同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炯 陈梅 王蕾
文章主要在陕西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状况下考察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论文在金融集聚的理论内涵界定基础上,测算了陕西与西北五省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区位熵指数并分析陕西金融集聚水平及因素,对陕西金融产业集聚水平得出一定的结论性认识。
关键词:
区位熵 金融产业集聚 银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