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5)
- 2023(14325)
- 2022(12101)
- 2021(10810)
- 2020(9179)
- 2019(20944)
- 2018(20418)
- 2017(40336)
- 2016(21586)
- 2015(24267)
- 2014(24524)
- 2013(24735)
- 2012(23961)
- 2011(22063)
- 2010(22505)
- 2009(20995)
- 2008(20780)
- 2007(18859)
- 2006(16800)
- 2005(15654)
- 学科
- 济(121002)
- 经济(120909)
- 管理(58717)
- 业(57702)
- 方法(46054)
- 企(44763)
- 企业(44763)
- 数学(40781)
- 数学方法(40519)
- 地方(30939)
- 中国(30599)
- 农(28910)
- 业经(24047)
- 财(23406)
- 学(22592)
- 农业(19714)
- 制(19214)
- 贸(18748)
- 贸易(18738)
- 地方经济(18384)
- 易(17987)
- 融(17223)
- 金融(17221)
- 环境(16648)
- 银(16553)
- 银行(16517)
- 行(15915)
- 发(15315)
- 和(15298)
- 产业(14935)
- 机构
- 学院(328190)
- 大学(327761)
- 济(149855)
- 经济(146928)
- 管理(121765)
- 研究(120971)
- 理学(103700)
- 理学院(102418)
- 管理学(100924)
- 管理学院(100289)
- 中国(91358)
- 科学(72143)
- 京(70363)
- 财(65808)
- 所(62755)
- 研究所(56596)
- 农(56343)
- 中心(54039)
- 财经(52096)
- 江(51142)
- 经济学(47731)
- 经(47119)
- 业大(46584)
- 北京(45096)
- 农业(44111)
- 范(43946)
- 师范(43504)
- 院(43135)
- 经济学院(42899)
- 州(40325)
- 基金
- 项目(210260)
- 科学(165901)
- 研究(153774)
- 基金(152331)
- 家(132628)
- 国家(131556)
- 科学基金(111796)
- 社会(99653)
- 社会科(94721)
- 社会科学(94695)
- 省(82493)
- 基金项目(80141)
- 自然(69863)
- 划(69470)
- 教育(69408)
- 自然科(68196)
- 自然科学(68178)
- 自然科学基金(66994)
- 资助(62912)
- 编号(61275)
- 发(51864)
- 成果(49890)
- 重点(48423)
- 部(47195)
- 创(43338)
- 课题(43335)
- 发展(42140)
- 国家社会(41699)
- 展(41497)
- 创新(40756)
- 期刊
- 济(175532)
- 经济(175532)
- 研究(102157)
- 中国(66987)
- 农(51417)
- 财(49816)
- 学报(49660)
- 科学(46940)
- 管理(44991)
- 大学(36952)
- 学学(34918)
- 农业(34755)
- 融(33739)
- 金融(33739)
- 教育(31271)
- 经济研究(29025)
- 技术(28856)
- 业经(27476)
- 财经(27166)
- 经(23586)
- 问题(23306)
- 技术经济(18895)
- 业(18642)
- 贸(18559)
- 统计(17019)
- 世界(16582)
- 商业(16350)
- 国际(15829)
- 资源(15550)
- 策(15260)
共检索到507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仁 王新华
文章基于2012—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利用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单位根检验手段对影响能源效率的相关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明显,并没有出现完全随机的状态。空间相关性指数极其显著,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内在作用机制长期存在且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因素也在影响着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并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此外,该平衡关系具有较明显的波动效应和短期修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根据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分析比较了1990~2008年中国各个省市区、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效率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中国的全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的能源效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德余 汤勇刚 张绍合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晴 何万里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总利用外资的比重日益增加。本文对浙江省服务业外资与GDP、人均GDP、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判断服务业外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基于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DEA和Tobit方法,利用跨期数据比较分析了1995~2008年各省、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并利用DEA模型对其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分布明显地是由西向东逐步提升,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效率值很低,而东部地区省份多为最高效率或次高效率,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技术和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是使经济更加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
关键词:
DEA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区域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刻画了1997-2010年重庆市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与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全市先下降后上升、地带内部逐步扩大、地带间在波动中下降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区域经济差距 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剑 徐维祥 张志纲 黄艳
群体投资是产业转移中一种重要的模式,它以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带领一批上下游企业同时迁移,相比于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式它有着独特的优势:整条产业链的转移,为产业链上众多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众多同行业企业的进驻,也能对迁入地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一投资模式,利用实证模型,来分析其对迁入地经济的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群体投资 区域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 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 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距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飞
文章分析了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来皖江城市带应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推动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对外开放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长鸣
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古和今 魏龙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本文在评述相关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从结构演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论证了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关联性,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和企业功能定位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黎明 张春莲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FDI在整体上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影响,并且对三次产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但囿于FDI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这种正向效应却不是很明显。因此,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就成为山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利用FDI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好 郝钰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省情,对不同种类和期限的金融资产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A股市场IPO的贡献十分有限,保险业的现状不能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银行贷款是推动湖北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金融力量。
关键词:
金融资产结构 经济增长 湖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