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3)
2023(8579)
2022(7403)
2021(6772)
2020(6001)
2019(13758)
2018(13607)
2017(26551)
2016(14774)
2015(16749)
2014(17069)
2013(17121)
2012(16337)
2011(14848)
2010(15140)
2009(13855)
2008(14268)
2007(13153)
2006(11155)
2005(10095)
作者
(46583)
(39341)
(39237)
(37471)
(25121)
(18992)
(17892)
(15278)
(14603)
(14145)
(13547)
(13220)
(12728)
(12496)
(12451)
(12322)
(12194)
(11649)
(11535)
(11248)
(9907)
(9844)
(9683)
(8940)
(8919)
(8867)
(8806)
(8694)
(8082)
(8078)
学科
(63520)
经济(63454)
(44100)
管理(43225)
(35456)
企业(35456)
方法(32741)
数学(29003)
数学方法(28695)
(17103)
(16091)
(15711)
技术(15191)
中国(14792)
业经(12121)
(11977)
贸易(11977)
(11635)
农业(11499)
(11252)
地方(10976)
(10275)
财务(10248)
财务管理(10219)
理论(9785)
(9785)
银行(9746)
企业财务(9739)
(9579)
(9537)
机构
大学(228007)
学院(225437)
(91858)
经济(89904)
管理(84000)
研究(79094)
理学(72746)
理学院(71851)
管理学(70429)
管理学院(70000)
中国(57448)
科学(51605)
(48580)
(44716)
(42452)
(40968)
研究所(39028)
业大(37522)
中心(36058)
农业(35760)
(34477)
财经(33311)
北京(30278)
(30233)
(30139)
师范(29784)
经济学(28870)
(27694)
(27029)
经济学院(26385)
基金
项目(151432)
科学(118097)
基金(110072)
研究(105968)
(98132)
国家(97390)
科学基金(81402)
社会(66353)
社会科(62941)
社会科学(62916)
(58944)
基金项目(58539)
自然(54097)
自然科(52878)
自然科学(52853)
自然科学基金(51931)
(50678)
教育(49425)
资助(45451)
编号(41745)
重点(34989)
(34398)
成果(34363)
(32506)
(31738)
创新(29876)
科研(29704)
计划(29308)
课题(29168)
教育部(28766)
期刊
(96113)
经济(96113)
研究(61760)
中国(41814)
学报(41768)
(39636)
科学(37428)
(32390)
大学(30349)
学学(28805)
管理(28408)
农业(26877)
教育(22510)
技术(21113)
(18249)
金融(18249)
财经(16729)
经济研究(15489)
(14873)
业经(14638)
(14354)
技术经济(13298)
问题(13155)
(12488)
科技(11779)
统计(11123)
业大(10754)
(10705)
理论(10577)
(10175)
共检索到324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雁斌  朱桂平  
在影响能源使用技术无效的因素分析中,研究表明,引进国外技术与购买国内技术对能源使用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而且购买国内技术表现出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在进一步对能源使用技术无效性收敛情况的分析中,研究表明全国各省市区更倾向于沿特定轨迹持续发展而不是稳定于一特定态。而对三大地区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绝对β收敛)的情况,即东部地区各省市收敛于同一稳定态,但对于中西部的省市区则表现出与全国研究类似的结论,说明各地能源消耗的技术无效性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降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我国能源环境效率的收敛性,即将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无限期消费者效用函数相结合构建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模型,在非径向DEA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的能源环境效率,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四个方面分析了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趋势,并基于Dowrich和Rogers模型及理论推导结果检验了能源环境效率收敛的具体机制,为我国更有效地提升能源环境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师博  张良悦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处于频繁波动状态。通过借鉴经典的收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中部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效率向东部水平收敛的速度愈快,具有β收敛的特征。通过对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能源效率向东部、中部的收敛,必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晓文  慕一君  
文章运用非参数DEA模型,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1—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在多种工业污染物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对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差异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环境技术效率东部最高,且与中西部差距较大;东部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平缓上升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均呈现出U型增长趋势。全国总体、东、中、西部均存在条件收敛,但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条件与特征不同,收敛速度存在差异,且仅中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传统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只是能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无法测度其他的投入要素组合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忽略了GDP产出是由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相互可替代的要素投入共同组合的结果,具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而DEA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能源、资本和劳动因素以测度我国能源效率。本文采用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DEA模型,分析比较了1995-2006年各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由西到东逐步提高,且全国和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在1999-2002年间有所波动,但总体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通过进一步对全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全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旭茂  粟芳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147家金融类公司,使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金融业整体及各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选用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分解与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业因其规模优势而表现最优,寿险业因其运作机制而表现次之,而财险业却因业务特征为行业垫底。这一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保持适度竞争、撬动规模效应无疑是缩小差异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春华  
文章基于世代交叠模型,从微观视角来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虽然存在稳定、均衡的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均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并没有表现出单向收敛的趋势。由于影响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因素较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价格波动、技术进步以及城镇化水平等都会对人均能源消费量产生冲击,因此人均能源消费弹性在时空上具有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丁富民  
基于2005-2012年38家低碳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各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及其差异性特征,检验低碳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均值仅为0.5027,企业间技术效率差异性显著并持续存在;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并且各企业也表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其中σ收敛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空间计量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空间单元上的同一现象或属性值与邻近地区空间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是相关的。文章通过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因此本文在地区技术效率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其中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异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则是促进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同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秀玉  乔翠霞  
为了测算我国各区域的农业补贴绩效情况,进而分析区域间的收敛性,文章先运用熵权TOPSIS法设置指标权重,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农业补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后对2000-2016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补贴绩效水平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前期不存在σ收敛性,后期呈现一定程度的σ收敛性,但全国范围的农业补贴绩效σ系数明显大于三大地区内部的农业补贴绩效σ系数,说明三大地区之间的农业补贴绩效差距较大,东中西部之间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有限;条件β收敛在全国和三大区域都不显著,说明其农业补贴绩效很难自动发展到各自的稳态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素芳  陈靖  
文章采用我国1993-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收敛模型对中国省际消费水平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消费水平存在σ收敛趋势,但绝对β收敛不显著,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文章通过步进法得出了影响消费水平收敛速度的显著因素,并指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开放力度、提高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能够进一步挖掘我国的消费潜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逸飞  刘楠  李静  
针对我国空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本文利用超越对数形式的SFA模型测算了国内三大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发现: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普遍较低,且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区域差异性;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资源有效配置,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都高于中、西部;三大区域TFP增长率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逐步呈现离散趋势。本文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梅  曹明福  江金荣  
本文在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1986~2008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提高的长期影响因素,并且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碳排放效率和各变量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R&D投入、能源价格、公共投资、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以及技术溢出与碳排放效率存在协整关系;前三个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存在正向影响,R&D投入的影响最大;后三者对其影响为负,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提升地区碳排放效率内生创新努力是关键,我国各地区碳排放效率存在发散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