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8)
2023(5697)
2022(5023)
2021(4417)
2020(3838)
2019(8984)
2018(8793)
2017(17891)
2016(9721)
2015(10973)
2014(10694)
2013(10768)
2012(10060)
2011(9157)
2010(8990)
2009(8253)
2008(8080)
2007(7033)
2006(6133)
2005(5265)
作者
(28283)
(23709)
(23701)
(22297)
(15059)
(11422)
(10829)
(9282)
(9037)
(8326)
(8139)
(8058)
(7494)
(7419)
(7386)
(7350)
(7061)
(6961)
(6915)
(6802)
(5898)
(5888)
(5764)
(5415)
(5304)
(5220)
(5176)
(4973)
(4773)
(4618)
学科
(51338)
经济(51293)
方法(31797)
数学(29935)
数学方法(29799)
管理(29433)
(28893)
(22386)
企业(22386)
(12280)
(10819)
中国(9494)
(8999)
贸易(8999)
(8693)
业经(8363)
农业(7620)
地方(7591)
环境(7070)
(7007)
财务(7004)
财务管理(6986)
(6982)
企业财务(6788)
技术(6496)
(6126)
(5812)
(5797)
金融(5797)
理论(5211)
机构
大学(146825)
学院(144027)
(68494)
经济(67485)
管理(59533)
理学(53290)
理学院(52766)
管理学(51950)
管理学院(51703)
研究(46124)
中国(34173)
(29024)
(28585)
科学(26701)
(25551)
财经(24471)
业大(23362)
经济学(22690)
(22632)
(22524)
中心(21337)
经济学院(20899)
研究所(20599)
农业(20537)
(19999)
财经大学(18755)
北京(17538)
经济管理(17454)
商学(16694)
商学院(16570)
基金
项目(102836)
科学(83157)
基金(79516)
研究(71100)
(69830)
国家(69329)
科学基金(60569)
社会(49563)
社会科(47426)
社会科学(47415)
基金项目(42120)
自然(39659)
自然科(38878)
自然科学(38871)
自然科学基金(38274)
(38166)
资助(33873)
教育(33642)
(32366)
编号(26037)
(24628)
重点(22842)
国家社会(21948)
教育部(21746)
(21377)
(21203)
人文(20956)
科研(20110)
创新(20022)
大学(19639)
期刊
(62795)
经济(62795)
研究(38467)
学报(23392)
中国(22329)
科学(21370)
(20500)
管理(20412)
(20250)
大学(18154)
学学(17335)
农业(14156)
财经(12784)
技术(11932)
经济研究(11391)
(11382)
金融(11382)
(10951)
统计(9753)
业经(9261)
理论(9208)
教育(9196)
技术经济(8853)
问题(8766)
(8663)
实践(8384)
(8384)
(8209)
决策(7851)
(7549)
共检索到197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运波  高志刚  
文章选取我国33个工业行业2001—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各指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强度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具有显著效果。全要素生产率在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之间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瑾  曹梦楠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洋  王非  李国平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提高或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强度;能源价格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实现"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系,鼓励节能技术研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杨来科  李秀珍  
边际减排成本与能源价格存在密切关系,是影响全球能源消耗和国际碳交易价格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总结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边际减排成本理论模型,推导分析边际减排成本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内在决定机制;并以EU ETS为例,利用协整检验、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等方法开展计量检验;最后立足于发展中国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丽  钟奥  
文章以1999~2013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并划分高、中、低耗能产业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高、中、低耗能产业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有正的直接效应,但中介效应不同:在高耗能产业组中,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关系中起到了负的中介效应作用,在中耗能产业组中,技术创新起到了负的完全中介效应作用,而在低耗能产业组中,技术创新起到了正的中介效应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任小静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仅依靠加大应用研究投入难以突破前沿关键技术瓶颈。自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任正非曾多次表达对中国缺乏基础科学领域的人才、成果和转化机制的担忧。本文利用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工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应用研究的资本存量对工业TFP的正向作用强于基础研究;长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工业TFP的增进作用均强于短期,其中基础研究的长期效应更为突出;基础研究对工业TFP的长期贡献,一部分是通过技术积累作用于应用研究而实现的;基础研究对工业TFP的长期贡献,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其技术积累效应也最为突出。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以推动自主型原始创新,通过扩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规模、优化其投入模式和创新主体,为产业效率提升注入原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到的影响一直是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由此认为FDI的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会在短期内得到体现,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长期趋势性过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之逊  盛明泉  
本文对我国2014~2018年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26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效率分解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析,并对其与资产配置规模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总体上,受国内外宏观大环境的影响,DEA-Malmquist指数值呈一个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从时间角度来看,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值最高,而2018年则最低,呈现先略微增长再逐渐下降的趋势;通过对于金融业Malmquist指数值分解的各项指标分析可知,技术进步指数(TECH)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相较之变动则较小,故金融业创新能力对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资产配置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不管是现金资产配置规模还是长期资产配置规模,其规模的扩大均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现金资产配置规模与长期资产配置规模相比较来说,后者相较于前者来说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文章采用增长核算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5年前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及其增长差异对地区差异的解释力。结果表明,尽管物质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对产出增长差异的贡献份额也不断提高,而物质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差异的贡献份额趋于下降。因此,提高落后地区的生产率是缩小地区差异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安全规制水平能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了企业能否主动进行内部安全管理。文章运用我国2008—2019年7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了政府安全规制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安全规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条件下,安全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和异质性效应,为政府安全规制工具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崇岩  王富忠  
本文在国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工业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现状后发现,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呈上升趋势,反映出工业能源效率是下降的。然后对能源价格与工业能源强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与工业能源强度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能源价格的上升有利于抑制工业能源强度,可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内贸活跃度、外贸依存度的提升提高了工业能源强度。工业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先扬后抑走势,表明工业对煤炭的相对需求将下降,实证结果表明工业煤炭消费结构并未对工业能源强度有显著性影响,而低碳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则能显著抑制工业能源强度,有利于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云  唐成伟  郑亚琴  
文章以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0~2009年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MI指数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体现企业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间关系的"出口中学"与"自我选择"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在短期内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也存在促进企业技术持续进步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嘉雯  陈华超  徐强  
文章基于总量和分类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能源消费以及对应的碳排放,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198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率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逐渐产生正向影响,滞后3期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滞后4期才能对碳排放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生产率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碳排放的增加仍然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水平  邓文涛  赵一澍  
当前,有关"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未能形成一致结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环境规制的内生性会干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引入工具变量克服环境规制内生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来验证"弱"波特假说和"强"波特假说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倒"N"型关系,从而验证了"弱"和"强"波特假说的存在。但是,研究结论并未显示出"弱"和"强"波特假说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因此,政府要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措施,根据地区和产业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环境规制措施;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合理有序引进外资和引导外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文章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中间渠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与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通过技术进步增长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走内生增长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