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1)
- 2023(8459)
- 2022(7151)
- 2021(6052)
- 2020(5073)
- 2019(11432)
- 2018(10937)
- 2017(22253)
- 2016(11217)
- 2015(12778)
- 2014(12470)
- 2013(12906)
- 2012(12490)
- 2011(11531)
- 2010(11651)
- 2009(10847)
- 2008(10308)
- 2007(9158)
- 2006(8282)
- 2005(7498)
- 学科
- 济(87714)
- 经济(87656)
- 方法(34991)
- 管理(34179)
- 数学(32201)
- 数学方法(32112)
- 业(32084)
- 企(25429)
- 企业(25429)
- 地方(20216)
- 中国(15909)
- 贸(15866)
- 贸易(15863)
- 易(15426)
- 财(14867)
- 业经(14839)
- 农(14809)
- 地方经济(14559)
- 产业(12671)
- 出(12165)
- 学(10906)
- 环境(10181)
- 农业(10177)
- 制(9994)
- 融(9503)
- 金融(9503)
- 技术(9177)
- 体(8595)
- 经济学(8496)
- 出口(8470)
- 机构
- 大学(181000)
- 学院(180511)
- 济(101361)
- 经济(100090)
- 管理(72033)
- 理学(63023)
- 理学院(62477)
- 管理学(61854)
- 管理学院(61523)
- 研究(61117)
- 中国(45531)
- 财(42300)
- 经济学(35474)
- 京(35156)
- 财经(34839)
- 经济学院(32187)
- 经(31807)
- 科学(30474)
- 所(28670)
- 中心(27239)
- 财经大学(26067)
- 研究所(25599)
- 江(25516)
- 农(22039)
- 北京(21821)
- 院(21610)
- 商学(21604)
- 商学院(21406)
- 经济管理(21178)
- 业大(21158)
- 基金
- 项目(118771)
- 科学(96702)
- 基金(91460)
- 研究(87572)
- 家(77440)
- 国家(76931)
- 科学基金(68082)
- 社会(63695)
- 社会科(61099)
- 社会科学(61090)
- 基金项目(47888)
- 省(44128)
- 自然(40222)
- 自然科(39382)
- 自然科学(39377)
- 自然科学基金(38743)
- 教育(38665)
- 资助(38270)
- 划(35764)
- 编号(31425)
- 国家社会(28541)
- 部(28382)
- 发(27609)
- 重点(26038)
- 教育部(25733)
- 人文(25361)
- 创(24742)
- 成果(24057)
- 发展(23886)
- 展(23587)
- 期刊
- 济(110758)
- 经济(110758)
- 研究(58398)
- 财(31039)
- 中国(27685)
- 管理(27663)
- 学报(21586)
- 科学(21278)
- 经济研究(20865)
- 财经(19511)
- 农(19384)
- 大学(17799)
- 融(17535)
- 金融(17535)
- 学学(17111)
- 经(17032)
- 技术(15378)
- 业经(15307)
- 问题(15139)
- 贸(14245)
- 农业(13163)
- 技术经济(12552)
- 统计(12129)
- 国际(11401)
- 世界(10861)
- 策(10653)
- 商业(10003)
- 决策(9592)
- 经济问题(9188)
- 经济管理(8820)
共检索到268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霖魁 焦高乐
文章基于能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和溢出效应视角,选取华北、东北和西部等油气资源富地区的1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了能源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拉动溢出的双重效应。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例,实证检验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而且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油气资源富集区加大对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投入,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收敛。
关键词:
能源产业 拉动效应 溢出效应 两部门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亚东
本文利用一个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建立了估计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45个国家(地区)1980-2007年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当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时,能源消费溢出效应的国家(地区)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转换行为,具体来说两者有且只有一个门限值,当人均消费水平在门限值以内时,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当超过这一门限水平时,作用反向且不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超过门限值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地区)不仅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应当实施节能减排,而且从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看,也应当并且可以实施严格的能源政策。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门限回归 人均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帝文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使用GVAR模型检验了四大地区之间第二、三产业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较小,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之间目前并不存在经济发展联动性;从产业层面看,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其它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明显,并且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机制,而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均较小,另外,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间的溢出效应也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机制。
关键词: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溢出效应 GVA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哲 魏修建
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DM模型、交互项模型和偏微分方法,探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具有促进本地绿色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与环境规制在这一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晴
文章以Caves(1974)的经典模型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对宁波FDI在工业部门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宁波外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原因主要在于FDI技术溢出的渠道狭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都很弱。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 渠道 实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成杰 刘天善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文章选取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行业集中度概念,基于多种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测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技术产值、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及空间总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呈现轻度集聚态势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拟合最优;不同因素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各种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凡杰 修长百
文章考虑了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一般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结合的方法,实证解析了区域收入差距是否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导致本地环境质量恶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诱使污染物向周边地区溢出,从而致使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这种兼容内部影响和空间溢出的"双重"影响效应,对于废水、废气和废渣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而且废渣方面的"双重"影响效应相对更加明显。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环境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宇 于依洋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宇 于依洋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德 侯佳宁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研究深度开放带来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搜集中国主要开放城市2005—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模型检验深度开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探索经济溢出有效半径。研究发现:(1)深度开放显著促进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对中部和西部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以中小城市为主体形成正向经济溢出推动区域发展;7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群经济溢出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1.8%;(3)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收益呈下降趋势,证明未来投资驱动模式向技术创新驱动模式转换的必要性。经济开放红利空间释放有助于缩小沿海与内陆、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于国才 宋丽丽
本文将外资进入对内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率的影响细分为"市场竞争"和"技术溢出"双重效应,在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内外资行业技术差距和技术进步率的基础上,使用1999~200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先激励后阻碍的作用,而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技术溢出效应因各行业内外资技术差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市场换技术"政策值得商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加1%,也会导致本地区工业能效降低2.028%,可以看出邻接空间权重下的产业转移对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河清 陈怡安
文章构建了海归回流量的门限面板模型,利用中国1995~2011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对海归回流引致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考察海归回流量与吸收能力变量与海归知识溢出关系。结果表明:发现海归回流作为国际知识转移的新渠道对中国知识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作用,能促进中国技术进步;海归回流量一旦跨越某一门槛值,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呈现跃升、加速态势。地区本土人力资本吸收能力越强,其接受海归知识溢出的效果越好,同时地区本土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海归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单一门限特征;省际海归回流的知识溢出效应呈现"非均衡性";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海归回流后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西部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海归回流 知识溢出 技术进步 门限面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