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6)
- 2023(11219)
- 2022(9517)
- 2021(8461)
- 2020(7141)
- 2019(16449)
- 2018(16069)
- 2017(31118)
- 2016(17041)
- 2015(19245)
- 2014(19636)
- 2013(19789)
- 2012(19172)
- 2011(17629)
- 2010(17973)
- 2009(16608)
- 2008(16579)
- 2007(15209)
- 2006(13409)
- 2005(12388)
- 学科
- 济(86300)
- 经济(86233)
- 管理(43075)
- 业(43003)
- 方法(31797)
- 企(31627)
- 企业(31627)
- 数学(27866)
- 数学方法(27652)
- 地方(26916)
- 中国(24604)
- 农(24410)
- 业经(19011)
- 学(16703)
- 农业(16601)
- 地方经济(15696)
- 财(15598)
- 贸(14705)
- 贸易(14694)
- 易(14091)
- 制(13777)
- 环境(13518)
- 融(13185)
- 金融(13183)
- 银(12993)
- 银行(12964)
- 发(12943)
- 行(12568)
- 产业(12554)
- 和(12414)
- 机构
- 学院(255158)
- 大学(252666)
- 济(109449)
- 经济(107123)
- 研究(95097)
- 管理(93162)
- 理学(78938)
- 理学院(77896)
- 管理学(76548)
- 管理学院(76052)
- 中国(71060)
- 科学(59272)
- 京(55356)
- 所(50162)
- 农(47385)
- 财(47356)
- 研究所(45479)
- 中心(43039)
- 江(40896)
- 业大(38377)
- 农业(37164)
- 财经(37022)
- 范(36232)
- 师范(35887)
- 北京(35551)
- 院(34082)
- 经济学(33711)
- 经(33338)
- 州(32724)
- 经济学院(30474)
- 基金
- 项目(164948)
- 科学(128924)
- 研究(121225)
- 基金(116247)
- 家(101538)
- 国家(100681)
- 科学基金(84665)
- 社会(76202)
- 社会科(72321)
- 社会科学(72300)
- 省(66936)
- 基金项目(61664)
- 划(55966)
- 教育(54188)
- 自然(52846)
- 自然科(51506)
- 自然科学(51491)
- 自然科学基金(50540)
- 编号(49837)
- 资助(47144)
- 发(43144)
- 成果(40426)
- 重点(38271)
- 部(35693)
- 课题(35588)
- 发展(34901)
- 展(34320)
- 创(34288)
- 创新(32205)
- 科研(31162)
- 期刊
- 济(129241)
- 经济(129241)
- 研究(76797)
- 中国(54719)
- 农(44340)
- 学报(39789)
- 科学(37531)
- 财(35189)
- 管理(33435)
- 农业(30195)
- 大学(29176)
- 教育(28069)
- 学学(27419)
- 融(24952)
- 金融(24952)
- 技术(23152)
- 业经(22807)
- 经济研究(20447)
- 财经(18031)
- 问题(17590)
- 业(16435)
- 经(15704)
- 技术经济(14065)
- 商业(13279)
- 贸(13250)
- 资源(13199)
- 统计(12641)
- 科技(12242)
- 图书(11965)
- 世界(11805)
共检索到395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雷 张彩虹 张大红
阐述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是以大量能源消费作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有着绝对相关的联系,但在能源结构以石化能源为主的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矛盾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之一———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并根据我国各省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能性与潜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林木生物质能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本文利用省份横截面数据计算我国省际流通产业发展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同时基于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探索不同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均衡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之间流通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滞后。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投资力度和科技投入水平的影响现阶段较小,流通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失衡现象。
关键词:
区域失衡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
关键词:
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衍江
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多重社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为某个产业具有发展的必要性或重要性就把该产业说成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是否属于支柱产业应该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规范进行衡量与判断。当然更不能因为某个产业不是支柱产业就忽略该产业的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受着历史发展基础、行政层级差异和关键人才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主导与推动不可或缺,但政府调节存在边界,政府调节方式尚需依据新的发展条件予以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衍江
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多重社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为某个产业具有发展的必要性或重要性就把该产业说成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是否属于支柱产业应该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规范进行衡量与判断。当然更不能因为某个产业不是支柱产业就忽略该产业的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受着历史发展基础、行政层级差异和关键人才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主导与推动不可或缺,但政府调节存在边界,政府调节方式尚需依据新的发展条件予以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燕 徐政
"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建立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基于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类型和差异,得到如下结论:商贸流通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商贸流通业和城镇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类型分为以下几类:经济、城镇发展水平高,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经济、城镇发展水平一般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经济、城镇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均较差的区域。在31个省市区中,浙、苏、粤、鲁4个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高,上海和北京发展水平一般;其余25个省市区发展水平较差。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很大。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更好,中西部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更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新利 马才学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结果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②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差异 优化布局 武汉城市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冷俊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立涛 孙富余 田云
文章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实践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技术员培养"四位一体"的科技特派创新模式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创新了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了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青浮
由于历史、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国内流通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这与我国谋求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不匹配。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好流通产业在不同区域内的发展差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世界经济舞台的契机。通过分析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区域 差异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庆泳 陈忠暖
选取广东省各地市1990年、1995年和2000—2004年7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各地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正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最后通过对各研究年份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特点。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陆晓冬
“九五” 时期浙江经济高速增长,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经济发展快于县域经济发展,体现了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聚集效应与拉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亚丽
当前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对我国各省份流通业增加值、流通业从业人员数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进行区域性差异测度,可以发现,我国流通业增加值总量及其GDP贡献率、流通业从业人员总数及其就业贡献率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阶梯型区域发展特征,但从长期看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本文进一步对流通业区域性差异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都对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区域差异性。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较其他两个地区更高,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在东部地区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由于较为偏僻闭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更为开放,较高的开放程度使得市场化程度对流通业的带动作用比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