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9)
2023(3856)
2022(3315)
2021(2957)
2020(2482)
2019(5539)
2018(5404)
2017(10367)
2016(5691)
2015(6382)
2014(6138)
2013(6243)
2012(5911)
2011(5478)
2010(5411)
2009(5021)
2008(4817)
2007(4543)
2006(4233)
2005(3585)
作者
(18501)
(15479)
(15379)
(14587)
(9693)
(7507)
(6909)
(6052)
(5951)
(5453)
(5447)
(5155)
(5024)
(4980)
(4919)
(4846)
(4702)
(4515)
(4480)
(4471)
(3964)
(3810)
(3733)
(3682)
(3622)
(3471)
(3359)
(3321)
(3262)
(3229)
学科
(24743)
经济(24597)
(15431)
管理(14635)
方法(12292)
(11150)
企业(11150)
(9546)
数学(9021)
数学方法(8930)
中国(7830)
(6884)
业经(6861)
农业(6565)
(5757)
理论(5591)
(4853)
社会(4280)
地方(4017)
(3935)
环境(3906)
(3669)
劳动(3661)
经济理论(3445)
企业经济(3421)
动力(3251)
人口(3244)
教育(3145)
(3122)
贸易(3121)
机构
大学(86151)
学院(83780)
(36139)
经济(35471)
研究(35059)
管理(30034)
理学(25998)
理学院(25663)
管理学(25103)
管理学院(24973)
中国(24802)
科学(22792)
(20677)
(19369)
(18975)
研究所(17416)
农业(16535)
业大(15746)
中心(14926)
(14895)
(13077)
(12446)
北京(12185)
财经(11868)
经济学(11408)
(11137)
科学院(11099)
(10943)
师范(10921)
(10852)
基金
项目(59179)
科学(46521)
基金(44064)
(40821)
国家(40489)
研究(39708)
科学基金(33395)
社会(27776)
社会科(24990)
社会科学(24977)
基金项目(22627)
自然(22356)
(22195)
自然科(21869)
自然科学(21859)
自然科学基金(21496)
(19842)
资助(18371)
教育(17835)
编号(14693)
重点(13915)
(13424)
(13193)
计划(12036)
(11958)
成果(11842)
科研(11759)
国家社会(11518)
创新(11269)
教育部(11122)
期刊
(40202)
经济(40202)
研究(25265)
中国(19646)
(19363)
学报(19008)
科学(17045)
大学(14155)
学学(13443)
农业(13323)
管理(11874)
(11157)
教育(9037)
(7162)
技术(6659)
经济研究(6633)
财经(6488)
(5737)
业大(5734)
业经(5571)
(5411)
(5292)
金融(5292)
问题(5170)
农业大学(4977)
世界(4602)
技术经济(4539)
科技(4089)
资源(4044)
社会(3802)
共检索到129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邬翌光  
能源的利用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密切关系。自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能源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关系到各国的经济政治政策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动向。能源也被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因此,能源已成为多种学科(包括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内容。一、能源的重要意义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标志着世界进入现代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涛  韩鹏  
生产方式是一个由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纯粹宏观概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都与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即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只是因为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方面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是外生的,才导致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公式。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构成本身是以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且是内生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时就不能再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社会的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相关联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标准要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要能用作制度构建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和服务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凡  
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否,是决定社会生产效率、社会环境稳定的直接因素,这一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劳动领域内的公平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质与量,实现按劳分配,合理拉开差距,保证劳动效率,即差距公平;另一方面,是全社会包括劳动、资本、权利三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构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转型的基底,有别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空间生产"的规则。对"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既是对既有城市发展路径的反思,又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从政治经济空间组织、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和重工业导向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概括了"单位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基础,揭示出"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在组织单元、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主体和功能单元、生产内容和职能、空间生产的价值倾向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化形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位制"空间生产方式的效率相对低下、城市企业主义治理下空间商品化属性凸显、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悖离而导致空间冲突锐化、"空间公平"的追求的愈加重要等问题,并进而指出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由封闭式的"单位制"向开放式的"社区制"转型的趋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宋以后劳动生产力提升并未减缓,但收入停滞,背后是裹足对女性劳动力的身体禁锢。裹足导致女性退出就业市场,强化耕织分工,从事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导致人口增加和就业压力,在生产总值增加的同时,人均值增加缓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决定、国际不平等交换等"经济之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覃锐钧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空间生产,而空间生产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生发和重组。在开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的实践中,离不开文化保护传承主体、观赏主体、经营主体和政府主体等多元社会关系的建构或调整。如何更好地平衡多元主体的利益关切,推动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桂榕编著《重建“旅游-生活空间”: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一书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深入考察多元主体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遗产的若干模式,为当代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实现良性发展提供富有启发的洞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碧珍  吴芃梅  
全球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落脚点。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和科技思想为向导,通过对社会数字化嬗变的深刻探究,剖析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对社会生产过程所形成赋能效应,以及在社会再生产领域所带来的劳动的异化、活劳动代替及数据要素资源化进程加快等现象。在强调数字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看到数字经济所诱发的非均衡性矛盾。通过多方面分析,希冀在抑制数字经济不利效应的基础上,为探寻我国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创新赋能制造业转型的路径提供思想支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之豪  张兆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摸索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论断,从而才有了今天的瞩目成绩。在2019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性地总结与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认识中国经济制度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的总体框架中去深刻认识,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制度与经济治理能力。应对当今国内外各种复杂的挑战,中国更加应该巩固和发扬中国制度优势,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艳玲  
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体现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时间保证,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提供前提条件,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体现着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剑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方式,其基本含义是什么,人口学界至今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马恩著作中,生产方式有多种含义,但基本含义是指人和物,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具有下列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的自然形态,人和物、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培强  
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源于科学技术因素的变动。我国正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应将发挥后发优势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体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