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7)
- 2023(16729)
- 2022(14255)
- 2021(13221)
- 2020(10912)
- 2019(24817)
- 2018(24551)
- 2017(46352)
- 2016(24873)
- 2015(27871)
- 2014(27365)
- 2013(27088)
- 2012(24879)
- 2011(22732)
- 2010(22475)
- 2009(20894)
- 2008(19871)
- 2007(17124)
- 2006(15106)
- 2005(13346)
- 学科
- 济(117669)
- 经济(117555)
- 管理(70231)
- 业(63605)
- 企(52167)
- 企业(52167)
- 方法(48317)
- 数学(42485)
- 数学方法(42099)
- 中国(30194)
- 农(26928)
- 财(24517)
- 地方(24441)
- 业经(23740)
- 学(23387)
- 贸(20727)
- 贸易(20715)
- 易(20119)
- 制(18286)
- 农业(18018)
- 环境(17607)
- 和(16436)
- 理论(15864)
- 银(15591)
- 银行(15545)
- 融(15511)
- 金融(15508)
- 技术(15012)
- 地方经济(14975)
- 行(14947)
- 机构
- 大学(358036)
- 学院(355976)
- 济(155205)
- 经济(152291)
- 管理(138760)
- 研究(125760)
- 理学(120635)
- 理学院(119329)
- 管理学(117410)
- 管理学院(116788)
- 中国(92736)
- 科学(75808)
- 京(75452)
- 财(67012)
- 所(62951)
- 研究所(57704)
- 农(55735)
- 中心(54956)
- 财经(54604)
- 业大(51796)
- 经(49899)
- 江(49240)
- 经济学(48706)
- 北京(48001)
- 范(46072)
- 师范(45657)
- 院(45446)
- 经济学院(43752)
- 农业(43745)
- 财经大学(40798)
- 基金
- 项目(245429)
- 科学(193368)
- 基金(179627)
- 研究(179189)
- 家(157204)
- 国家(155996)
- 科学基金(133416)
- 社会(115859)
- 社会科(109964)
- 社会科学(109935)
- 基金项目(94893)
- 省(93531)
- 自然(85254)
- 自然科(83306)
- 自然科学(83286)
- 自然科学基金(81803)
- 教育(81290)
- 划(79025)
- 资助(73832)
- 编号(71366)
- 成果(57218)
- 重点(55028)
- 部(54863)
- 发(53203)
- 创(50937)
- 课题(48987)
- 国家社会(48691)
- 创新(47648)
- 教育部(47366)
- 科研(46578)
- 期刊
- 济(170060)
- 经济(170060)
- 研究(108356)
- 中国(64147)
- 学报(56155)
- 科学(52122)
- 管理(51379)
- 农(50726)
- 财(48945)
- 大学(42187)
- 学学(39948)
- 教育(35815)
- 农业(35790)
- 技术(29837)
- 经济研究(29489)
- 融(28693)
- 金融(28693)
- 财经(27325)
- 业经(25720)
- 经(23558)
- 问题(21680)
- 业(19258)
- 技术经济(18405)
- 贸(18300)
- 世界(17077)
- 图书(16793)
- 科技(16687)
- 理论(16313)
- 国际(15754)
- 现代(15662)
共检索到519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星星 何德旭
本文编制了包含能源部门的宏观SAM表,构建了四层生产函数的中国能源效率反弹效应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并将模型系统分为生产模块、收入支出模块、国际贸易模块、投资模块和闭合法则、市场均衡与福利模块五个模块。通过模型模拟,得出模型参数校调结果,测算了能源消耗产出反弹效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不同情境下能源消耗产出反弹效应。研究表明,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的能源效率提高5%时,各部门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量也均增加,煤炭效率提高会降低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电力需求量,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的需求量均有所上升。三种能源效率分别提高5%时,总量经济指标均有所提高。能源效率提升不同程度时,反弹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当能源效率从1%提升至15%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需求量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V"形趋势。在同等能源效率提升幅度下,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效率的反弹效应更为显著。政府部门在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效率时,不应当一味追求能效的提升,而应当寻求最适宜的能效提升幅度,使部门产出和经济总效益最大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如国 罗明
异质性及能源反弹效应冲击是能源效率决定机制及其演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在1995~2011年间各时空点上能源效率演化的异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ES生产函数及空间计量模型估算了该期间全国和各省区的能源反弹效应情况,探讨能源反弹效应存在时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复杂性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能源效率演化过程中,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产业结构轻型化,长期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导致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制约着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的时空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庆龙
基于IPAT理论,利用GRAPH(1,1)模型比较分析了1991~2011年间中国的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等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是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能源强度的下降未能减少能耗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国际贸易增加了能源消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国涓 郭崇慧 凌煜
本文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通过在能源要素份额方程中增加能源价格的非对称影响约束,将MES模型与能源价格非对称影响结合起来,建立了测算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和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的反弹效应为39.48%,虽然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整体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
关键词:
反弹效应 替代效应 价格分解 能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效率影响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不同能源种类能源效率提高4%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煤炭、石油和电力在七部门的加权平均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3.06%和32.28%,说明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在我国显著存在。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回弹效率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源远 刘凤朝
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新古典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内,采用中国1985年~2005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关系,运用索洛余数方法计算了考察期间中国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依据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估计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减量、增量和反弹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存在下降趋势,说明提升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手段;②1986年~2005年中国总体的平均反弹效应为53.68%,说明不能仅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解决能源约束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正南 冯阳 何枚蔚
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增加能源的消耗而产生潜在的"反弹",使传统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在深度剖析能源反弹效应的诱发成因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反弹效应解耦成价格弹性产生的直接效应和收入弹性引起的间接效应,首次对我国居民消费能源反弹效应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间接效应是导致能源消费反弹效应变化的根本原因,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是刺激能源消费的重要动力。最后在充分考虑反弹效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下,指出节能减排应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行政为辅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反弹效应 能源效率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腾 严良 易明
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社会福利,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要素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能源、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三个维度衡量产出,构建能源生态效率理论框架。通过搜集2000—2014年数据,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同时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的能源生态效率均低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间矛盾突出,亟待改善;能源生态效率值从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呈"东高西低"分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腾 严良 易明
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社会福利,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要素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能源、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三个维度衡量产出,构建能源生态效率理论框架。通过搜集2000—2014年数据,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同时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的能源生态效率均低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胜 靳景玉
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视角,通过C-D生产函数,得到GDP与四种能源消费的比例关系,由此计算四种能源消费增量所带来的GDP增量,运用DEA方法进行能源效率测算,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能源规模效率处在高位波动运行,能源总量规模投入接近能源最优规模,能源效率较低是由于能源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所致;通过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的关系分析,可知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增加石油、电力、天然气的使用量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惯性"现象,表明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效率将在高位波动运行。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 经济增长 DEA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勇
在不同情境下,创新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应该有所不同,本研究探讨了不同产品创新项目类型与不同环境不确定情境下关键成功因素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创新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部份相同,部份不相同,而营销及研发部门的整合、开发能力、创新项目执行熟练程度等3项在两种创新项目中均为重要关键成功因素。高度创新项目需注重团队技巧、科研能力、项目管理者的能力与高层管理者的关心度等关键成功因素;低度创新项目则需要更注重营销能力因素。此外,本研究也发现不同创新项目类型与不同环境不确定性下的项目,其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冬 刘兵 徐千
研究以97篇中英文文献为样本,通过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情境格局下,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信任及离职意向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在基于自我概念的三方模型下,组织公平感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受到自我概念的个人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以欧美文化为主导的团体格局影响的基础上,个人自我概念的显著性会导致更大的效应量。然而在中国的差序格局下,虽然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显著性依旧会增进组织公平的效果,但是这些影响结果会被中国本土的差序格局所掩盖。因此,在团体格局影响下的组织情境中,组织公平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比在差序格局影响下的组织情境中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燕 张麒麟 程奎
本文对Leuthold设计的L-D实验进行了改进,在原来单一情景基础上增加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即将初始资金100元与初始资金1万元和100万元情境下进行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探究搭便车行为随投资总额变化的关系。经过近3年的时间一共选取了148份有效实验数据,经过计算得到了三种情境下的搭便车指数(FreeRiderIndex,缩写为FRI)分别为52.03%、64.56%、70.88%。实验结果证明当投资总额显著增大时,投资者搭便车的行为越严重,越倾向于风险厌恶,因搭便车行为而导致的集体利益损失程度也越大。本文进一步验证了Marwell和Ames设计的M-A实验得到的自愿投入私人账户的比率在40%-60%之间的结论,证实了L-D实验得出女性FRI值均高于男性FRI值的结论。
关键词:
搭便车 投资风险 搭便车指数 实验经济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明 虞晓雯
本文运用含有动态要素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能源—经济—环境(3E)效率及其成分,并利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3E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将30个省份分为表现最好、稳中有升、稳中有降、进步最快和表现最差五个组,并分别基于其特点制定相应的3E发展战略;考虑资本跨期效应,可以从技术上避免资本存量和其他要素的效率被低估;环境排放效率都是3E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我国各省(市区)减排工作的压力远远大于节能和经济增长工作的压力;经济发展、产业制度、创新效率、能源强度、禀赋结构、能源结构、引进外资程度、环境管制力度对我国3E效率有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敏 王腾 严良 谢雄标
改善能源生态效率是实现"十三五"节能降耗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考虑生态和社会福利因素,以200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样本为基础,利用SBM-DEA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国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财政分权、经济竞争的内生经济增长和制度层面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较东部地区差,其中中部地区呈现持续恶化趋势。财政分权显著改善了能源生态效率,而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降低了能源生态效率。地区虚拟变量揭示经济竞争使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显著下降,但有助于西部地区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基于反事实分析,如果能够遏制经济竞争加剧,能源生态效率年均能够获得1.38%额外改善。最后,本文提出从改革财政激励制度,强化审计监督问责,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形成经济竞争与合作,以期提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