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9)
2023(2652)
2022(2241)
2021(2154)
2020(1766)
2019(4195)
2018(4006)
2017(7786)
2016(4280)
2015(4942)
2014(4753)
2013(4725)
2012(4420)
2011(3806)
2010(4091)
2009(3640)
2008(3473)
2007(3014)
2006(2573)
2005(2382)
作者
(10871)
(8926)
(8699)
(8250)
(5714)
(4343)
(4170)
(3569)
(3362)
(3156)
(3052)
(2925)
(2862)
(2761)
(2679)
(2673)
(2655)
(2606)
(2587)
(2556)
(2234)
(2099)
(2084)
(2074)
(2048)
(2026)
(1962)
(1938)
(1818)
(1802)
学科
(15419)
经济(15393)
(11587)
管理(11226)
(10210)
企业(10210)
方法(7649)
数学(6205)
数学方法(6131)
(5059)
(4625)
贸易(4624)
(4562)
(4180)
金融(4180)
中国(4120)
技术(3659)
理论(3437)
业经(3159)
(3114)
财务(3103)
世界(3102)
财务管理(3094)
(3087)
国际(3085)
企业财务(2971)
(2880)
(2879)
银行(2877)
(2767)
机构
大学(56611)
学院(55081)
(24718)
经济(24207)
管理(22457)
理学(18896)
理学院(18726)
研究(18716)
管理学(18504)
管理学院(18400)
中国(14995)
(12011)
(11860)
财经(9267)
科学(9079)
(8848)
中心(8688)
(8595)
研究所(7840)
(7769)
北京(7727)
经济学(7504)
(7484)
师范(7416)
财经大学(7060)
(6896)
经济学院(6823)
(6342)
师范大学(6176)
商学(6163)
基金
项目(35898)
科学(28689)
研究(28618)
基金(26188)
(22150)
国家(21952)
科学基金(19252)
社会(18050)
社会科(17220)
社会科学(17217)
教育(13710)
基金项目(13602)
(12969)
编号(11618)
自然(11513)
(11334)
自然科(11292)
自然科学(11289)
自然科学基金(11102)
资助(10965)
成果(10211)
(8752)
课题(8214)
重点(8001)
(7882)
教育部(7856)
国家社会(7780)
项目编号(7528)
人文(7481)
(7413)
期刊
(27024)
经济(27024)
研究(18074)
中国(11974)
(9416)
教育(8830)
管理(8344)
国际(6735)
(6512)
金融(6512)
学报(6069)
科学(5857)
技术(5400)
大学(5300)
(5208)
(5200)
财经(4673)
学学(4619)
世界(4343)
图书(4337)
经济研究(4221)
(4052)
农业(3864)
问题(3485)
书馆(3464)
图书馆(3464)
(3291)
论坛(3291)
业经(2983)
技术经济(2919)
共检索到88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丽新  
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学"现象之一是文本的品味被答题套路的训练所代替。引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大规模考试中,对语文能力测试点的定位、理解偏于简单化,语文能力测试点与试题之间的对接过于模式化。综观PISA、PIRLS、NAEP等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从设定测量目标到编制试题的过程,体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认知目标的立体阐释;二是认知目标与试题之间内在的准确对应;三是在显性层面,试题本身的表达与认知目标的表达没有固定的对应模式。三者合力保证了认知目标与试题之间的"张力",较有利于形成教学和考试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当前我国语文考试研究可能需要深入探讨语文测量目标的设定和呈现方式,以及这些测量目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廖先  祝新华  
国际著名阅读评估项目PISA与PIRLS已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评估框架与内容,表现在修订阅读素养定义、引入电子阅读评估、完善评估框架维度、深入评估各影响因素以及发挥评估功能方面。概括、分析这些最新发展,同时结合我国当前评估实践,可借鉴有效经验提升阅读评估的科学水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涌  裘珏馨  
国际数字阅读素养进展研究——一项基于计算机的在线阅读测评首次出现在PIRLS2016之中,为数字阅读素养的测评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其试题呈现以下特点:情境创设巧妙生动,追求模拟真实;指示用语亲切友好,提升测试情感体验;答案来源丰富多样,着力跨界提取;界面设计合理美观,暗含深层交互。其测试重点主要为信息定位能力、源评价能力、多文本处理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意义建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问题生成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启示为:指向契合数字阅读需求的阅读能力;设计以问题生成为导向的阅读任务;模拟真实情境以彰显数字阅读特点;引导学生在测评中发展阅读与研究能力;营造激发个人独特感受的测试氛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谢蓉  
近年神州大地,阅读推广热火朝天,理论研究亟待到位。2016年6月29日,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举办"阅读推广:理论活力与张力——2016年上海阅读推广论坛",梳理了阅读推广理论的流派学说,讨论了数字阅读、经典阅读、阅读社区营造、角色定位、品牌建设等主题。论坛上思想火花飞溅、花式板砖齐飞,体现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这一年轻领域的活力和张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沈宸  刘丹  袁曦临  
儿童时期是发展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依据PIRLS2021的测评框架,设计提出针对自主阅读情境下的儿童阅读能力分级标准和测评方法;实地测评了南京、湖州2个城市四年级学生在不同难度等级和不同维度上所表现出的自主阅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素养的外在表现。PIRLS2021阅读素养测评框架在中文语境中具有适用性;(2)自主阅读能力不同于语文能力,存在差异,地区差异对于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影响有限;(3)在阅读目的维度,情感体验和认知功能两者阅读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情感阅读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认知功能层面阅读水平提升;(4)在阅读能力类型维度,检索能力、推理能力、整合能力和评价能力四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阅读评价能力是我国儿童整体阅读能力提升需要关注的重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左岚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是国际上参与国家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阅读评估项目。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的视角,从阅读素养与阅读评估框架的角度,深入比较了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语文新课程阅读评估与国际评估项目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阅读评估体系、阅读教材、阅读教学与阅读环境等方面提出对我国语文阅读课程改革的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连照  田慧生  
阅读、数学、科学是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所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PISA2006中对阅读能力的定义、文本格式、研究工具、评分重点等方面都做了新的阐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09)上海项目组12月8日发布的测评结果显示,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学生的阅读总体水平处于领先位置。该项目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2009年的主要领域是阅读,包括美国、英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梅  
文章认为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研究"馆内阅读"现象;二是研究"社会阅读"现象;三是研究"阅读推广"现象。图书馆阅读研究的任务有三:一是整理与分析传统阅读理论,提供"经典阅读"的最佳场所;二是学习与借鉴国外图书馆阅读理论,供给图书馆学新鲜血液;三是关注与重视图书馆阅读实践,提升图书馆阅读研究的学术水准。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刘章燕  
阅读主题活动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的学习活动,通过长期的阅读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人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阅读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时期关注幼儿的阅读特点,为提高幼儿群体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奠定基础。一、幼儿群体的共性阅读特点(一)幼儿阅读书籍的选择与兴趣、性别有所关联幼儿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中可以窥见一些定向的规律,幼儿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中往往与幼儿自身的兴趣和性别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体现了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生  苏梅  王丽丽  温红博  
为研究教师因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编制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卷和学生阅读影响因素问卷对福建省105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教师因素、学生阅读投入和阅读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的阅读投入对阅读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阅读投入在教师因素与学生阅读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65%。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卓   马洋珍   杨现民   李康康  
以ChatGPT为技术底座的新型学术阅读平台,因即时的自然语言交流和疑难解答服务,迅速成为研究生科研工具的新宠。这就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新型阅读平台对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的影响,为实现高效、有针对性的学术阅读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为探究ChatGPT类阅读平台能否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阅读能力,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以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量表、测验试卷和学术阅读平台体验访谈表等,多维度地评估研究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及其对ChatGPT类阅读平台的体验和感受。结果显示,实验组研究生的学术阅读能力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而言,ChatGPT类阅读平台对研究生探寻和发表观点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最后,本研究建议研究生应夯实专业知识,优化学术阅读习惯;强化数字素养,善用AI工具;保持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以规范研究生科学使用ChatGPT类阅读平台,指导新型学术阅读平台功能优化,促进研究生学术阅读能力提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久亮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文章中词和句子的分析讲解上,这种讲授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阅读水平难以提高。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重视心理因素与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将语言与思维紧密联系起来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所读内容中去,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尽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文杰  
在俄语教学中,长期以来采用了阅读翻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强调培养阅读技能和熟巧。但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阅读过程中需要多种因素起作用,仅靠阅读技能和熟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必须具备对篇章的宏观把握能力、对篇章的语言分析能力、对篇章的深层理解能力以及阅读策略与技巧的运用能力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