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4)
2023(4715)
2022(3940)
2021(3722)
2020(3175)
2019(7575)
2018(7837)
2017(13396)
2016(7873)
2015(8860)
2014(9049)
2013(8644)
2012(8201)
2011(7383)
2010(7872)
2009(7369)
2008(7476)
2007(6697)
2006(6499)
2005(5855)
作者
(21128)
(17888)
(17350)
(17029)
(11657)
(8530)
(8125)
(7277)
(6959)
(6710)
(6504)
(6153)
(6102)
(5900)
(5729)
(5570)
(5552)
(5312)
(5177)
(5112)
(4890)
(4405)
(4404)
(4397)
(4211)
(4205)
(4196)
(4012)
(3727)
(3618)
学科
(27311)
经济(27262)
管理(19769)
(17024)
(13834)
企业(13834)
地方(11168)
(11116)
中国(10816)
(10550)
业经(7883)
(7410)
(7327)
农业(7008)
教育(6916)
方法(6347)
(6034)
银行(6032)
体制(5946)
理论(5829)
(5822)
(5783)
教学(5649)
(5485)
金融(5484)
(5179)
制度(5177)
数学(4827)
(4797)
数学方法(4700)
机构
学院(98519)
大学(98051)
研究(38639)
(36566)
经济(35535)
管理(34918)
中国(30887)
理学(27767)
理学院(27383)
管理学(26853)
管理学院(26644)
(25922)
(23504)
科学(22378)
(21114)
(19315)
中心(19099)
(17936)
(17052)
(16963)
研究所(16935)
师范(16872)
(15931)
(14417)
北京(14365)
财经(14107)
业大(13657)
师范大学(13429)
教育(13292)
农业(13288)
基金
项目(59676)
研究(49882)
科学(46385)
基金(38955)
(33082)
国家(32638)
社会(29194)
科学基金(27558)
社会科(27242)
社会科学(27237)
(26403)
教育(24772)
编号(22521)
(20828)
成果(20551)
基金项目(20112)
课题(17900)
自然(16104)
自然科(15604)
自然科学(15601)
资助(15564)
自然科学基金(15313)
(14820)
重点(14161)
(13916)
(13726)
(13295)
(13247)
规划(12919)
(12635)
期刊
(53371)
经济(53371)
研究(37430)
中国(34395)
教育(25990)
(16926)
(16411)
管理(14921)
(14490)
金融(14490)
学报(13164)
科学(12131)
技术(11287)
大学(10516)
农业(9983)
图书(9226)
业经(9075)
学学(8776)
职业(8050)
书馆(7435)
图书馆(7435)
财经(7178)
问题(6561)
经济研究(6508)
(6447)
论坛(6447)
(6224)
农村(5386)
(5386)
资源(5379)
共检索到185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东茅  林小英  马莉萍  李祎  
在试点地区先后颁布的本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浙江省的方案凸显了"选择性教育"的理念。在高考改革过程中,中学是政策的实施者,也是政策的接受者。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中学也在不断调适和成长。在制定颁布改革方案之后,还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能力建设过程。高考改革需要以能力建设来保驾护航。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浙江和上海分别颁布了本地高考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新高考实行"3+3"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另3门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受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功利性选择、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赋分方式不够完善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出现了考生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降问题。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改变,势必不利于国家科学人才培养,不利于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此,浙江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落实高中学校引导考生科学合理选考的主体责任,确保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制订规范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选考范围要求;针对当前报考人数非理性下降现象,率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基本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根据物理选考人数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优化赋分办法、引入计分权重等措施引导学生合理选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红昊  张文杰  
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升学选择空间,新高考改革从投档单位、科目要求、志愿数量、专业分配等多维度重塑了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这一制度调整对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基于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录取数据,探究新高考改革对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由于高考改革释放并满足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偏好,经济学类、计算机类以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位次在高考改革后有所上升。值得担忧的是,土木工程类、材料工程类、电气工程类、能源工程类以及机械工程类等工科专业的招生位次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基于院校选拔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各专业生源质量的波动集中体现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一杉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S市10所普通高中2470名学生学校适应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学校适应状况整体一般,存在着班级学生人数、父母最高文化程度与学校层次差异,但不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学生学校适应性与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学校课程丰富性、选修课程帮助价值、喜爱程度、独特见解表达机会、作业完成情况、走班模式满意程度、父母职业了解程度、学校生涯规划课程满意程度等成正相关,与班级学生人数、学校层次以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成负相关。对此,普通高中可通过课程改革、作业优化、班额降低以及生涯教育完善等来提升高中生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通过对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录取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一些选考科目组合选考人数偏少,学生选考较少考虑大学专业科目要求,1/4的学生并非出于兴趣选择选考科目,新高考在让学生进入理想专业方面仍不尽人意,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学习基础。建议高校根据大类招生要求对选考适当限制科目的任意选择性;继续扩大三位一体招生规模;在报考方面采取大类专业报考,给予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江琳  
我国传统高考志愿设置的弊端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高考志愿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进行了"平行志愿"的改革探索,通过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制定方案,做好新的招生政策宣讲,畅通信息公布渠道,扩大信息公布范围,做好各批次的模拟投档工作等措施,使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应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和申请入学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实现同步录取、自主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两难选择 ,如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在高考改革中应把握全局观 ,对一些两难问题应兼顾两端 ,掌握平衡点 ,以避免矫枉过正。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大格局下 ,为兼顾多样性 ,可以考虑采用两次高考模式。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行高考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耀萍  刘海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的高考改革第一年。由于高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因此格外受到关注。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高考改革方案是最难制定的,所以才会历经多年研制,"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一旦推出,便事关重大,影响广泛。无论何种媒体推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家干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社会实践,而高考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公平公正理念的诠释和践行,这既由高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也是正确认识和评价高考改革的视角。 30年前,高考在被废止了10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事实上,这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考试的制度,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若玲  
高考是维护社会公平、坚持社会公正、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同时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最省时、省力和省钱的方法,科学性与权威性也相对最高。高考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需要。高考既要与时俱进地积极改革,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其改革应始终以公平作为主旋律。稳步推进基于"公平"的多样化改革,是现时高考制度发展一条最适切的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