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3)
- 2023(9468)
- 2022(7792)
- 2021(7195)
- 2020(5622)
- 2019(12483)
- 2018(12051)
- 2017(20517)
- 2016(12300)
- 2015(13722)
- 2014(13283)
- 2013(12080)
- 2012(10896)
- 2011(10083)
- 2010(10495)
- 2009(9385)
- 2008(8881)
- 2007(7913)
- 2006(7049)
- 2005(6369)
- 学科
- 济(39925)
- 经济(39887)
- 管理(29572)
- 业(24288)
- 教育(20268)
- 企(19733)
- 企业(19733)
- 中国(17081)
- 方法(14098)
- 地方(12325)
- 数学(11744)
- 农(11595)
- 学(11515)
- 数学方法(11500)
- 理论(11091)
- 财(9646)
- 业经(9434)
- 教学(8699)
- 农业(8000)
- 发(7886)
- 地方经济(7841)
- 技术(7400)
- 环境(7239)
- 贸(6740)
- 贸易(6732)
- 和(6544)
- 制(6500)
- 易(6472)
- 发展(6457)
- 展(6335)
- 机构
- 大学(163623)
- 学院(161723)
- 研究(59143)
- 济(54112)
- 管理(53886)
- 经济(52657)
- 理学(46754)
- 理学院(46013)
- 管理学(44852)
- 管理学院(44523)
- 科学(37161)
- 中国(36868)
- 京(36024)
- 范(34075)
- 师范(33845)
- 教育(32501)
- 所(29551)
- 师范大学(27795)
- 研究所(27221)
- 江(26175)
- 中心(25471)
- 财(25119)
- 农(23940)
- 北京(22979)
- 技术(22327)
- 院(21872)
- 业大(21870)
- 州(20712)
- 财经(20087)
- 职业(19559)
- 基金
- 项目(110330)
- 科学(89039)
- 研究(87780)
- 基金(76060)
- 家(66333)
- 国家(65685)
- 科学基金(55558)
- 社会(53248)
- 社会科(50201)
- 社会科学(50192)
- 教育(48264)
- 省(45782)
- 划(40470)
- 基金项目(39168)
- 编号(38575)
- 自然(34035)
- 成果(33452)
- 自然科(33244)
- 自然科学(33233)
- 自然科学基金(32587)
- 课题(30294)
- 资助(29399)
- 重点(27291)
- 发(26201)
- 年(25570)
- 部(25112)
- 创(23718)
- 规划(23664)
- 项目编号(22886)
- 性(22183)
共检索到244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潘小芳 程红艳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然而,教育机会均等容易陷入“形式平等但实质不平等”的困境。因此,教育质量公平观应该直接聚焦到教育结果,关注学生能力差距的缩小。本文引入能力平等理论,认为正义社会应致力于公民能力的整体提升,首要关切是减少权利匮乏带来的能力缺失。能力平等视角下教育质量公平的合规范性要求是确保公民底线层次的能力门槛,合发展性目标是提升公民较高层次的可行能力,合需要性理想是扩展公民高阶层次的能力集合。能力平等视域下确保教育质量公平的资源分配应遵循平等原则、优先原则与充足原则,同时,需建立基于能力平等的教育质量公平评价标准,构建“国家-省级”不同层次的教育质量公平监测体系及保障学生能力平等的教育问责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彬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亟待实现从低质量教学向高质量教学的跃升,从而超越技术层面的有效教学,建设高品质的内涵教学,保障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与成效。学科高质量教学须以尊重学科知识科学价值、拓展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赋予学科知识时代意义为表征。建设学科高质量教学的实践路径在于,将教材中的公共知识转变成教师个体可把控的教学内容,将“压缩”而成的教材“解压”成学生可理解的学材,将学科知识的学术语言“翻译”成学生可接受的学习语言,并在生成背景或应用情境中生成学生可感知的学科实践意义。为了保障学科高质量教学得以持续推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教学目标调整机制、学科教学知识积累机制和学科教学绩效认定机制。
关键词:
学科教学 课堂教学 高质量教学 学校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个体成长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绝非个体发展的终结。如果说个体成人或成熟的标志乃是个体的哲学自觉,也即意识到自我作为人的目的与责任,由此而走向自我生命的深度反思,那么个体哲学自觉发生的关键时段在青年期并延伸到成年阶段,个体成长趋于成熟的关键阶段一般在35-40岁。一个人青春年少,难免血气旺盛,不足以达成深度的反思,因而需要持续的实际生活历练。个体走向哲学自觉的标志性实践形式是成为父母并懂得如何恰切地教育子女,子女的成长成为见证个体完整成人的试金石。我们需要立足终身发展,重新审视家庭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并适当调
关键词:
个体成人 哲学自觉 终身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安全感是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也是关涉个体成长的基础性素质。充分的安全感实现在人与人的爱的联系中。亲子之爱对个体早期安全感的满足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父母亲的爱与陪伴是个体获得安全感的基本素质。安全感作为当下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地促成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投入,友爱与正义的结合构成学校教育之个体安全感促进的基础素质。伴随个体发展,安全感的获得逐渐地变成一种主动的生命成长,个体对安全感的获得与满足逐步转向一种努力寻求自我突破、以期更高境界的生命实践。安全感的实现最终走向人的自我教化。
关键词:
安全感 亲子之爱 学校教育 自我成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郅庭瑾 马云
个别化教学最本质的内涵在于,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适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强项,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形式"相同"的教学看起来平等但未必公平,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的教学才是最公平的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公平意蕴可以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认识和实践。开展个别化教学需要解决好尊重个性与发展共性的价值冲突、实践中的制度性矛盾、本土问题与国外借鉴、理论研究与学校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个别化教学 公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祖兵 温小川
学习独立性缺失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导活动的绝对主导性而导致学生学习活动受到严重挤压甚至消失的现象。造成该缺失的原因是对教学统一性的强调过甚,对教导价值的过分夸大以及对教师价值的过分推崇。它导致了教学中的过度教导,对学生主体性的束缚和对发展机制的错误理解。本文从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论证了学习独立性的存在。学习的独立性是指学习可以脱离或较少依赖教导而存在。其提出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本体性目的,促进知识的个性化,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使课堂教学以学为本。实现学习独立性的策略是"有限教导",即教师尽量不教,尽量少教和尽量间接教。
关键词:
学习的独立性 知识的个性化 有限教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冰鸥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空间概念的规定性,对教育世界中习以为常的课堂空间重新展开审视和反思就会发现,传统观念中的课堂空间,不仅缺乏整体性的关系特征,更对其生成作用重视不足,特别是学生对课堂空间的反馈和建构效应一直被忽略。对课堂空间作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种,以及它与个体情感的隐秘联系也缺乏认知。再审视课堂空间及其深度意蕴,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借助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转换视角理解课堂教学生活,通过激发师生的主动参与,唤起课堂活力和创造性,追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全新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社会学 课堂空间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波 刘世民
教学学术理论创造性地把教学纳入学术范畴,丰富与拓展了学术内涵,赋予了大学教学新的生命意义,对重新认识教学、提高教学地位与改善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教学学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范式与学术形态,极大地拓展了大学教学的品性,使大学教学具有了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生命情怀、开放胸襟、批判精神与超越自我等品性。它丰富了大学教学的意蕴,使大学教学的性质由单一的教育性拓展为教育性与学术性的交互融合,使教学主体由单向控制走向生命交互生成,促使教学发展从价值自发走向价值自觉,实现了教学管理由遵循行政逻辑走向遵循学术逻辑与教育逻辑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教学学术 大学教学 教学品性 教学意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伍远岳
近年来,国际大规模和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受到各国(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对各国和地方的教育正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价值负载的活动,体现着特定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精神,而当前的教育质量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具性监测的诸多流弊。发展性是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价值体现,教育质量监测应回归教育本真,实现发展性价值,具体表现为对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回应与体现、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与重视、对监测对象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对特殊需要个体的关怀与干预。为彰显教育质量监测的发展性,需要确立发展为本的监测价值观,彰显质量监测的教育性意义;需要形成“过程量”的质量观,兼顾过程性监测和对过程的监测;需要确保质量监测的系统性,建构促进发展的教育行为规范;需要关照质量监测对象的异质性,破解质量监测的同质性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车紫薇 李双龙
职业教育元宇宙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塑造了虚实融合的职业教育环境,呈现了虚实融合的职业教育空间、多主体联结的职业教育创生空间、以进阶式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的多层次空间、以人机协同为根本的产赛教融合网络空间的核心特征。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场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促使职业院校教师角色在教育教学、学生服务、主体属性、资源整合四个方面也发生转变。为了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角色转换,需要教师这个微观主体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把握教育本质;广泛参加教师研修活动,更新胜任力结构;建立共生对话型师生关系,实现身体转向。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职业院校 教师角色转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玉军 韩震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公正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公正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的新期盼,回应人民的新要求,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要把维护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映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性别平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既有文献概从经济发展或治理维度关注共同富裕的推进,基于性别视角的嵌入研究较少。从理论来看,性别平等和共同富裕共生于历史发展特定阶段,性别平等惠及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推动;从实践考量,性别平等和共同富裕亦有互动逻辑,共同富裕有其性别平等图景,需要发挥女性力量和提升性别平等的战略定力。同时,面对当下各种发展不平衡积弊下的性别发展不充分问题、人口新政下的女性隐性发展成本提升、女性发展短板等挑战,共同富裕新策更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理论建构、发展基础、制度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加以破解。
关键词:
性别平等 共同富裕 国家治理 发展指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雪梅 娄方园 代欢欢
2023年,关于元宇宙的热度开始消退,玩家开始思考如何深层次探索元宇宙,而虚拟数字人正是打开元宇宙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教育元宇宙的敲门砖。虚拟数字人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教育虚拟数字人目前发展尚处于萌芽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会不断遇到并突破各种瓶颈,目前国内对教育虚拟数字人的研究尚少,缺乏对其应用场景的分析与理性审思。基于此,研究聚焦在教育虚拟数字人相关概念上,首先剖析教育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及国内外相关案例,接着对教育虚拟数字人进行理性审视思考,同时制定防范策略,最后探讨了教育虚拟数字人的未来价值将体现在哪、又将走向何处等问题,以期为教育虚拟数字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职业素养是成人之本、立业之基,堪称无用之大用的“软技能”,是职场成功的第一力量,既是影响职校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员工胜任力的职业标准,决定职场发展和人生高度,成为企业超越知识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在对劳动者体能、知识、技能要求有所降低的同时,对其职业素养要求却不断提升,技能转型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从传统社会注重“做事先做人”到现代社会强调“职业素养影响一生成就”,与职校“重技能轻素养”现状不相匹配。为此,职业教育要由重“一技之长”转变为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体系上中专本整体构建;内容上伴随职业生涯与时俱进;途径上渗入行规企业文化,有效沟通学校生活和工作世界;方法上职业素养与技能学习融合,学思践悟技能文明,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让职校生化茧成蝶,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海燕 李三福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社会本位和物化倾向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境,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人本化,更加关注学习者的素质素养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在彰显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适应个体成长的自我发展要求、迎合新型工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促进当代公民职后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强化质量评价的人本化内涵,创新质量评价的人本化技术,改善质量评价的人本化环境和充实质量评价的人本化主体。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质量评价 人本化 职教20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