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9)
- 2023(17332)
- 2022(15234)
- 2021(14241)
- 2020(12087)
- 2019(27425)
- 2018(27274)
- 2017(52210)
- 2016(28483)
- 2015(31827)
- 2014(31274)
- 2013(31025)
- 2012(28382)
- 2011(25591)
- 2010(25587)
- 2009(23697)
- 2008(22649)
- 2007(20063)
- 2006(17696)
- 2005(15461)
- 学科
- 济(109521)
- 经济(109391)
- 业(80038)
- 管理(75528)
- 企(58097)
- 企业(58097)
- 农(50325)
- 方法(46220)
- 数学(39728)
- 数学方法(39179)
- 农业(33440)
- 中国(28681)
- 业经(27494)
- 财(26594)
- 学(25863)
- 地方(24803)
- 制(21581)
- 贸(18936)
- 贸易(18923)
- 理论(18548)
- 易(18350)
- 技术(17495)
- 环境(16403)
- 银(16340)
- 和(16322)
- 银行(16279)
- 务(15983)
- 财务(15903)
- 财务管理(15871)
- 行(15498)
- 机构
- 学院(392577)
- 大学(390661)
- 管理(151691)
- 济(150478)
- 经济(147066)
- 研究(134833)
- 理学(131781)
- 理学院(130263)
- 管理学(127648)
- 管理学院(126985)
- 中国(100672)
- 科学(87790)
- 农(85865)
- 京(83560)
- 所(69287)
- 业大(67892)
- 财(67225)
- 农业(66828)
- 研究所(63363)
- 中心(62370)
- 江(59615)
- 财经(53360)
- 范(53264)
- 师范(52661)
- 北京(51752)
- 经(48709)
- 院(48418)
- 州(47873)
- 省(45004)
- 经济学(43264)
- 基金
- 项目(273744)
- 科学(213663)
- 研究(197550)
- 基金(196564)
- 家(173359)
- 国家(171850)
- 科学基金(146116)
- 社会(122207)
- 社会科(115177)
- 社会科学(115144)
- 省(109967)
- 基金项目(104973)
- 自然(96939)
- 自然科(94665)
- 自然科学(94635)
- 自然科学基金(92931)
- 划(91462)
- 教育(90228)
- 编号(81914)
- 资助(80210)
- 成果(65867)
- 重点(61618)
- 部(59282)
- 发(59058)
- 创(56898)
- 课题(56222)
- 创新(53006)
- 科研(52711)
- 计划(50599)
- 大学(50286)
- 期刊
- 济(170288)
- 经济(170288)
- 研究(111971)
- 农(84233)
- 中国(80838)
- 学报(70094)
- 科学(62712)
- 农业(57405)
- 大学(52695)
- 管理(52524)
- 财(50158)
- 学学(49618)
- 教育(46091)
- 融(34842)
- 金融(34842)
- 技术(33286)
- 业经(32914)
- 业(28750)
- 经济研究(25402)
- 财经(24999)
- 问题(22790)
- 版(21654)
- 经(21326)
- 图书(21297)
- 科技(19950)
- 业大(19778)
- 资源(18586)
- 技术经济(18085)
- 理论(17842)
- 现代(17297)
共检索到58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维军 颜廷武
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和采纳行为的不一致性制约着秸秆还田的推广。将农户主观认知和外部条件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构建MOA拓展模型,分析能力和机会的双轮驱动能否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同群体间意愿和行为的关系以及能力和机会对意愿—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需求端的堵点在于农户意愿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供给端的堵点在于技术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农户生产习惯和生态知识、技术的可获得性能促进其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在高群体一致性组别,技术的可获得性和生态知识正向调节农户意愿—行为的关系,而在低群体一致性组别,生产习惯正向调节意愿和行为的关系。因此,从秸秆还田供给侧出发,基于农业农村农户实际情况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精准服务是推动秸秆还田的关键步骤。同时,创新宣传内容与方法,找准农户差异优化生产习惯,提高农户生态知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亦是实现秸秆还田供需匹配的必要举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娜 李桦 孙熠
基于安塞县272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和Logistic-ISM模型实证分析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65.44%的农户表现出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的不一致。从Logistic回归结果看,农户对退耕政策的满意度、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对退耕还林的收入预期等6个因素对农户维护退耕成果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具有显著影响。从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来看,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未来收入预期属于表层直接因素;退耕林木的成活率、农户对退耕政策的满意度属于中层间接因素;政府验收落实、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后续公共服务是深层次的根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滕鹏 宋戈 黄善林 陶军德 徐四桂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滕鹏 宋戈 黄善林 陶军德 徐四桂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论:(1)主动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2)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耕种方法,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转移;(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就业信息平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4)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婷 何可 张俊飚 童庆蒙 程文能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实证,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损失,确定出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1在对保护性耕作有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分别有84%和70.67%的受访农户愿意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2随着化肥、农药的减少比例从50%,农户的受偿额度分别由1 125元/hm2·年、3 600元/hm2·年增加到7 250元/hm2·年、9 815元/hm2·年,农户的机会成本分别由688元/hm2·年、2 808元/hm2·年增加到6 298元/hm2·年、9 321元/hm2·年,且在同等减少比例下,农户对农药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都要大于化肥减少的机会成本和受偿额度;3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距离城镇的远近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农药施用受偿额度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产品生产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的参与,微观个体农户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政府和生产者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湖北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参与意愿的调查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年均纯收入、环保意识、文化程度、配套设备生产情况、产品技术成熟度、相关政策支持、商品能源使用率、当地生物质资源量9个因素会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提...
关键词:
农户 生物质能源产业 参与意愿 因子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颖 王立刚 张彦东 杜艳芹 甘寿文 王丽英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辉 钟涨宝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襄阳市3县(市)6镇(街)13村312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当地农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要素禀赋及外部体制环境等方面对襄阳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来源、农地面积、农地承包期和户主年龄、职业等内部因素与农地的转入及转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介入、村委会对流转的干预、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息发布的指导、对农地流转价格的合理确定等外部体制环境因素也会对农地流转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强化农户主体地位、积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立康 赵伟 周霞
为推进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转化为行动,促进我国化肥减施政策实施,本研究构建了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山东省16地市404份调查问卷,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从感知价值、政策规制探究了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基于政策规制和感知价值的交互效应以及有机肥替代试点参与意愿中介效应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及激励性政策规制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政策规制在感知价值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机肥替代试点参与意愿在感知经济价值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中起到遮掩作用,在感知生态价值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励政策提高农户的感知价值水平,进而促进农户将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付诸行动;在实施惩罚政策的过程中应注意力度,切忌过度的惩罚政策让农户出现逆反心理,反而出现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盖豪 颜廷武 周晓时
作为一种非强制的政策工具,政策宣传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本文基于湖北省5市13县885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政策宣传—舆论压力感知—秸秆持续还田”和“政策宣传—机械化还田服务满意度—秸秆持续还田”的分析框架,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系统估计联立方程,探究了政策宣传对农户秸秆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政策宣传带来农户舆论压力感知的提升,对农户秸秆持续还田有显著积极影响;同时,政策宣传通过提升农户机械化还田服务满意度对农户秸秆持续还田有积极作用。比较这两条作用路径发现,前者的作用效果更强。此外,社会网络在政策宣传对农户秸秆持续还田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即社会网络有助于实现政策宣传效果的长效性。农户与邻居、村干部互动均有利于发挥政策宣传对农户秸秆持续还田行为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丹秋 廖成泉 胡银根 章晓曼
研究目的:从微观福利视角,探究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以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117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宅基地置换政策了解度、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情况4类因素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有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差别化引导和推动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强化宅基地置换政策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增进农户福利为宅基地置换效果的衡量尺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蔡银莺 王晓霞 张安录
本文在调查分析湖北省武汉、宜昌、荆门、仙桃、汉川5市县1255户居民家庭对农地保护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农地非市场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78.09%受访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91.79%的受访居民认为所在地目前需要加强农地保护工作,83.82%的受访居民愿意以捐资或参加义务劳动的方式参与农地保护;从居民家庭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出发,湖北省居民每年保护农地的支付意愿总价值达572574.59万元,折合单位公顷农地非市场价值为13081.90元。文章提出组建农地保护的民间平台,增强公众监管机制;增设农地保护专项补贴政策,激励农民保护农地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婷 吉峰
用户信息传播意愿受很多因素影响。通过两组情境实验发现,用户自我一致性对信息分享具有正向影响,并受到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相对于现实自我一致,理想自我一致对信息分享具有更强的影响。在强关系情境下,用户更加倾向于呈现理想自我,而在弱关系情境下,用户则更倾向于呈现现实自我。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社会化营销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婷 吉峰
用户信息传播意愿受很多因素影响。通过两组情境实验发现,用户自我一致性对信息分享具有正向影响,并受到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相对于现实自我一致,理想自我一致对信息分享具有更强的影响。在强关系情境下,用户更加倾向于呈现理想自我,而在弱关系情境下,用户则更倾向于呈现现实自我。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社会化营销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