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78)
2023(20526)
2022(17501)
2021(16322)
2020(13562)
2019(31164)
2018(30586)
2017(58585)
2016(31865)
2015(35802)
2014(35424)
2013(35132)
2012(32044)
2011(29099)
2010(29196)
2009(26835)
2008(26091)
2007(23281)
2006(20759)
2005(18325)
作者
(92500)
(77659)
(76896)
(73170)
(49009)
(37314)
(34768)
(30415)
(29549)
(27525)
(26244)
(26243)
(24736)
(24455)
(24088)
(23784)
(23049)
(23028)
(22286)
(22094)
(19220)
(19159)
(19013)
(17967)
(17412)
(17187)
(17186)
(17109)
(15684)
(15417)
学科
(132106)
经济(131936)
(90871)
管理(90201)
(68989)
企业(68989)
方法(55593)
(53006)
数学(48218)
数学方法(47552)
农业(35262)
中国(34172)
(33046)
业经(32579)
地方(29222)
(28239)
(27476)
(22352)
贸易(22340)
(21618)
理论(21387)
技术(19849)
(19767)
环境(19608)
(19483)
(19425)
银行(19414)
财务(19343)
财务管理(19298)
(19018)
机构
学院(452163)
大学(451682)
(179721)
经济(175835)
管理(173993)
研究(155129)
理学(151030)
理学院(149275)
管理学(146362)
管理学院(145545)
中国(115389)
科学(97361)
(95780)
(89617)
(82431)
(78495)
业大(72840)
研究所(71516)
中心(70743)
农业(69314)
(67788)
财经(65301)
(60778)
师范(60115)
北京(59726)
(59510)
(56262)
(54346)
经济学(53687)
财经大学(48479)
基金
项目(312500)
科学(245698)
研究(227153)
基金(226363)
(198806)
国家(197128)
科学基金(168516)
社会(143031)
社会科(135200)
社会科学(135163)
(122897)
基金项目(119484)
自然(109908)
自然科(107308)
自然科学(107276)
自然科学基金(105327)
教育(105169)
(103195)
资助(92584)
编号(92563)
成果(75174)
重点(70926)
(68957)
(67274)
(64650)
课题(64363)
创新(60403)
科研(59737)
国家社会(59086)
教育部(58686)
期刊
(200475)
经济(200475)
研究(131459)
中国(92381)
(87536)
学报(76936)
科学(69884)
(62615)
管理(62492)
农业(59320)
大学(59033)
学学(55689)
教育(53246)
(40563)
金融(40563)
技术(40211)
业经(36367)
财经(31829)
经济研究(30016)
(29093)
(27268)
问题(26904)
(24053)
科技(21968)
图书(21564)
业大(21013)
技术经济(20832)
资源(20262)
理论(20103)
世界(19850)
共检索到669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广文  崔月琴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依托村落能人的资源和关系优势而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村落能人既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又是组织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在协调组织内外的资源、连接组织的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主要依托村落能人以关系契约和关系动员的策略机制来推动,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和常态化发展,加强有效的组织监督和制度约束机制,避免能人治理中腐败现象和不当行为,应成为组织发展进步的应然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秉智  
本文探讨了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原因,提出为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进一步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关键应构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并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张佩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在我国东部与西北地区有显著差异。本文根据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实地调查资料,从影响农民合作社生成的条件的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农民合作社在东部地区与西北农村地区产生差异的根源。研究表明,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专业化产业集中度是合作社生成的经济基础,合作社发起人的带头作用和政府的支持则是合作社生成的内外驱动条件。西北地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与东部地区有明显差别,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的生成有特殊的困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国明  禹倩倩  
考察了西北地区两个以集市为基础形成的农民合作社,通过观察农村集市60年来的深刻变化,分析了集市经济与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变及其对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影响。研究显示:(1)农民家庭的活动半径扩大了几倍,随着经济与社会进步,并在行政权力配置资源的作用下,农村集市体系基本上由县城、乡镇所在地、行政村构成;(2)农村集市非常活跃,其发达的经济网络,是建立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基础;(3)农村集市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仍未形成,而传统型的社会关系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社生成的初始成本、决策成本和协调成本,但其封闭性也会对合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祥男  朱晓  高靖羽  周静  刘辉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深度访谈方法,剖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症结探源,提出推进辽西北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智利  王婉欣  姚少波  
目前,辽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调研,梳理分析影响合作社成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韩国明  王鹤  杨伟伟  
本文以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考察乡村公共空间正在发生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的乡村公共空间与农民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大范围、高频率接触、半开放的公开空间可以为农民提供最佳的交往场所,产生出相对充分的社会资本,因此对促进农民合作行为发生最有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陈江华  
通过对农民合作社形成逻辑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伴随农业生产现代化与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社形成具有必然性,但合作收益共赢只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前提条件,并不必然促使农民合作社的产生。现实中,小农基于风险规避与技术扩散的考虑,具有加入合作组织的需求与倾向,但其在资源禀赋的约束下,难以自发地内生出农民合作社,而大农或农村精英才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逻辑起点,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其技术特性不同,决定其风险规避和技术扩散的方式不一,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组织治理及其运作模式必然不同,需要在未来的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志豪  何慧丽  徐卫周  
认知困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这两类组织均属于合作经济理论与我国村情相碰撞的产物,但前者偏向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者则偏向于狭义的西方经济学,由此形塑了核心生成要素、价值观、组织目标、成员认定、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交易权、法律适用和存续性等特性差异。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把二者混淆的内在机理在于继承集体化时期的认识,面临统分交织下的集体资产边界模糊、法律与实践的衔接困难以及村干部的双重身份张力。在消除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强能人、强资产和弱资产这三种常见的农村地域条件而提出相应的关联路径,使其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使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宝玉  
股权安排与社会资本都是合作社治理的有效机制,两者之间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关系,替代性激励着合作社寻求更低治理成本,获取更高治理收益,互补性意味着合作社整体性制度安排可以内在一致。合作社组建期,社员间的依赖性与协调性要求越高,其对社会资本治理的需求也就越大;合作社成长期,社员异质性增强、交易频率增加又会使合作社对股权安排的需求增加;合作社成熟期,社会资本和股权安排的动用将在不同适用对象上出现分化。两种治理机制的替代、互补与适用性匹配能够保障不同生命周期合作社治理的整体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冯小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的"合作社包装下乡资本"现象,发现合作社被包装成为下乡资本的牟利工具、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包和乡村精英投机资本包装的载体,呈现出乡土实践与制度文本背离的异化状态。合作社制度的运营需要与乡土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乡村的社会结构分化、基层治理方式之变以及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之变,使下乡资本与权力形成了不同的结合形态,即下乡资本和部门权力的结合、下乡资本与暴力权威的结盟以及与少数乡村精英的合谋。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这些结合的权力主体策略化运作,这构成了合作社制度异化的乡土逻辑。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双怡  冯琼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中,农户的行为选择体现了农户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与现实需求,对农民组织化发展会产生影响。在我国农民组织化、合作化发展进程中,农户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行为始终存在。要对具体情境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分析,关注农户在不同阶段的行为逻辑及农户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尊重农户需求、维护制度权威、完善组织结构等措施,规避农户生存风险,实现农户深度参与,提高农户契约意识,促进人际关系合理化,进而提升农民组织化成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明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晓东  
所有者与交易者的同一性、对资本报酬的限制及民主管理方式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体现。与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比,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产权安排与治理机制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往往将股金额度与交易额度相联系;其次,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可以交易;再次,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部治理方面已不再坚持纯粹的"一人一票",许多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结合的制度安排。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合作经济组织在许多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