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38)
- 2023(20114)
- 2022(16943)
- 2021(15624)
- 2020(13015)
- 2019(29719)
- 2018(29581)
- 2017(55757)
- 2016(30408)
- 2015(34486)
- 2014(34686)
- 2013(33979)
- 2012(31967)
- 2011(29007)
- 2010(29563)
- 2009(27598)
- 2008(27318)
- 2007(24869)
- 2006(22001)
- 2005(19957)
- 学科
- 济(140655)
- 经济(140478)
- 管理(88924)
- 业(85411)
- 企(68006)
- 企业(68006)
- 方法(55422)
- 数学(48439)
- 数学方法(47765)
- 农(41897)
- 中国(38257)
- 财(35015)
- 地方(32578)
- 业经(31632)
- 制(29161)
- 农业(27847)
- 学(27475)
- 银(22504)
- 银行(22463)
- 融(22048)
- 金融(22040)
- 贸(21808)
- 贸易(21793)
- 行(21572)
- 易(21031)
- 务(20561)
- 财务(20479)
- 理论(20472)
- 体(20443)
- 财务管理(20419)
- 机构
- 学院(442408)
- 大学(440072)
- 济(186110)
- 经济(182079)
- 管理(165925)
- 研究(154086)
- 理学(141471)
- 理学院(139896)
- 管理学(137143)
- 管理学院(136337)
- 中国(118030)
- 京(93680)
- 科学(92417)
- 财(88217)
- 所(78492)
- 农(76892)
- 中心(71171)
- 研究所(70488)
- 江(69353)
- 财经(68345)
- 业大(64592)
- 经(61730)
- 北京(59299)
- 农业(59287)
- 范(58400)
- 师范(57773)
- 经济学(57320)
- 院(55315)
- 州(54612)
- 经济学院(51202)
- 基金
- 项目(287427)
- 科学(226242)
- 研究(211091)
- 基金(207341)
- 家(180195)
- 国家(178621)
- 科学基金(153074)
- 社会(134695)
- 社会科(127449)
- 社会科学(127420)
- 省(114048)
- 基金项目(108158)
- 教育(98139)
- 自然(97242)
- 划(95196)
- 自然科(94971)
- 自然科学(94946)
- 自然科学基金(93221)
- 编号(86099)
- 资助(85663)
- 成果(71247)
- 重点(65224)
- 发(65020)
- 部(63617)
- 课题(61076)
- 创(59359)
- 国家社会(55599)
- 创新(55540)
- 教育部(54616)
- 科研(54590)
- 期刊
- 济(218459)
- 经济(218459)
- 研究(133758)
- 中国(95915)
- 农(73706)
- 财(69898)
- 学报(68596)
- 管理(63262)
- 科学(63035)
- 大学(52963)
- 学学(50028)
- 教育(49818)
- 农业(49182)
- 融(45175)
- 金融(45175)
- 技术(41422)
- 业经(35822)
- 财经(34613)
- 经济研究(34523)
- 经(29769)
- 问题(27916)
- 业(24693)
- 统计(23352)
- 技术经济(22782)
- 版(21936)
- 策(21050)
- 贸(20987)
- 世界(20410)
- 理论(19958)
- 商业(19449)
共检索到682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聪敏 赵晓峰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村庄治理密切相关。以莱西市Q新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为案例,引入关键群体理论的分析视角,对能人带领型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形塑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能人通过农民合作社的架构来整合村庄内外的多元主体力量,进而形成了发展导向的治理共同体。其中呈现的主要机制为:一是乡村能人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动员多元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以形成治理共同体;二是乡村能人综合运用人情法则、公平法则、利益捆绑与利益联结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从心理和物质利益层面约束村域内多元主体行为,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要求,稳定外部参与力量,从而在保障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乡村治理精英的再生产、治理共同体的重建和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聪敏 赵晓峰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准确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功能发挥,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再造的重要突破口。以莱西市G新村党建的实践探索为案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再造机制为着眼点,致力于呈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再造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G新村党总支在实践中,通过跨村空间资源优化整合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乡村复合型组织结构创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权能变现;通过村域多元主体治理联结构建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服务力。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性权力与经济生活有机融合并作用于村庄的日常生产实践,引发了村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从而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再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聪敏 赵晓峰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准确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功能发挥,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再造的重要突破口。以莱西市G新村党建的实践探索为案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再造机制为着眼点,致力于呈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再造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G新村党总支在实践中,通过跨村空间资源优化整合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乡村复合型组织结构创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权能变现;通过村域多元主体治理联结构建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服务力。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性权力与经济生活有机融合并作用于村庄的日常生产实践,引发了村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从而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再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聪敏 赵晓峰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准确把握和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功能发挥,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再造的重要突破口。以莱西市G新村党建的实践探索为案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再造机制为着眼点,致力于呈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再造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G新村党总支在实践中,通过跨村空间资源优化整合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乡村复合型组织结构创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权能变现;通过村域多元主体治理联结构建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服务力。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性权力与经济生活有机融合并作用于村庄的日常生产实践,引发了村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从而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再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碧玲 王财莉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民可共享的发展成果,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同时相互区别、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前,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为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物质基础,对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撑,促进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通过科学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关系,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来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确实应该以村民为中心,以集体经济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佳佳
能人带动已成为当下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对能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更好发挥能人作用、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能人在农村集体经济产生、发展、壮大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起步期能人领导谋划发展方向,高速发展期能人引智拓宽发展路径,稳步增长期能人建制推动长效发展。能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决策风险与责任承担、精英俘获与资源分配不均、发展模式固化与创新驱动不足、人才匮乏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挑战,文章从完善多元参与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能人监督机制、建立多元创新机制、构建能人合作型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人治村 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川 林聚任
我国县域空间单元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得到了极大关注。从空间视角通过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莱西市县域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与经验。研究发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需把城乡空间整合置于更大的空间尺度和层面才会得到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在抽离化和再嵌入两种重要的空间整合机制及“空间冲撞”作用下,莱西市县域城乡空间格局正在发生重构。其城乡空间重构表现出的基本变化趋势是:由空间分隔走向整合,由空间分散化走向集中化,由空间同质化走向差异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光川 林聚任
我国县域空间单元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得到了极大关注。从空间视角通过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莱西市县域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与经验。研究发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需把城乡空间整合置于更大的空间尺度和层面才会得到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在抽离化和再嵌入两种重要的空间整合机制及“空间冲撞”作用下,莱西市县域城乡空间格局正在发生重构。其城乡空间重构表现出的基本变化趋势是:由空间分隔走向整合,由空间分散化走向集中化,由空间同质化走向差异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基于"功能—形态"互适原理,以苏州为例,分析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转型之间耦合机制。通过区分农民与农用地之间、农民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两类权益捆绑,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分散格局稳定少动及其用地不降反增的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苏南新型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集体化"浪潮。新型集体经济解除了农民与土地权益之间的硬性捆绑,推动了农民身份与土地财产权的分离,继而成为启动苏南乡村居住空间转型的关键钥匙。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樊凡 赵浴卉
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视野并从基层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广大农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新道路。其中,“革命性动员”是起点,“政治性统合”是关键。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先后经过主体奠基、制度赋值、改革创新等重要阶段,当前正处于加强与改进、健全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其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革命性动员”来鼓励农民当家作主,不仅奠定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主体方面的基本前提,还探索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不同实现形式;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不仅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还对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进行了曲折的探索;其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仅以村民自治为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成长和发展,还通过放权和让利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其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路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而且在破解大国“三农”难题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完善“政治性统合”的方式、充分释放“政治性统合”的效能,不仅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更加成熟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治理共同体 动员 统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进 李宁 张逸轩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释放数字乡村综合效应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采用多元线性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集聚资源要素、提升村庄人力资本水平和增强农村创业活跃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已完成农村产改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从数字乡村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深化农村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的多重效应,集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能;找准村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数字素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