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1)
- 2023(20132)
- 2022(17334)
- 2021(16240)
- 2020(13762)
- 2019(31876)
- 2018(31770)
- 2017(61701)
- 2016(33586)
- 2015(37846)
- 2014(37708)
- 2013(37122)
- 2012(33958)
- 2011(30535)
- 2010(30847)
- 2009(28841)
- 2008(28109)
- 2007(25395)
- 2006(22259)
- 2005(19305)
- 学科
- 济(138543)
- 经济(138392)
- 业(95682)
- 管理(92516)
- 企(72455)
- 企业(72455)
- 方法(64147)
- 数学(56072)
- 数学方法(55208)
- 农(52900)
- 农业(35484)
- 财(34712)
- 中国(33826)
- 业经(31814)
- 地方(29209)
- 学(28939)
- 制(25161)
- 贸(24350)
- 贸易(24340)
- 易(23621)
- 理论(22628)
- 务(21551)
- 财务(21456)
- 财务管理(21405)
- 企业财务(20222)
- 技术(20027)
- 环境(19959)
- 和(19800)
- 银(19722)
- 银行(19662)
- 机构
- 学院(477762)
- 大学(473264)
- 济(187857)
- 管理(186574)
- 经济(183722)
- 理学(162135)
- 理学院(160333)
- 管理学(157066)
- 管理学院(156226)
- 研究(155792)
- 中国(117470)
- 京(99718)
- 科学(99515)
- 农(91505)
- 财(84634)
- 所(79040)
- 业大(75906)
- 中心(73194)
- 研究所(72082)
- 农业(70993)
- 江(70917)
- 财经(68126)
- 范(63279)
- 师范(62661)
- 北京(62486)
- 经(61989)
- 州(57254)
- 院(56091)
- 经济学(55889)
- 技术(50827)
- 基金
- 项目(325686)
- 科学(255012)
- 研究(235737)
- 基金(235013)
- 家(205260)
- 国家(203557)
- 科学基金(174505)
- 社会(147062)
- 社会科(139077)
- 社会科学(139037)
- 省(128753)
- 基金项目(124504)
- 自然(114800)
- 自然科(112092)
- 自然科学(112065)
- 自然科学基金(110040)
- 教育(109131)
- 划(107357)
- 资助(97975)
- 编号(97740)
- 成果(78364)
- 重点(72870)
- 部(71071)
- 发(69565)
- 创(66806)
- 课题(66647)
- 科研(62521)
- 创新(62366)
- 教育部(60476)
- 大学(60467)
- 期刊
- 济(205203)
- 经济(205203)
- 研究(132376)
- 农(87513)
- 中国(87413)
- 学报(77573)
- 科学(71112)
- 财(65009)
- 管理(64007)
- 农业(59339)
- 大学(58689)
- 学学(55666)
- 教育(50697)
- 技术(42558)
- 融(40797)
- 金融(40797)
- 业经(38464)
- 财经(31893)
- 经济研究(31733)
- 业(29733)
- 问题(27800)
- 经(27308)
- 版(24574)
- 统计(23584)
- 图书(23522)
- 技术经济(23275)
- 科技(22134)
- 商业(21423)
- 理论(21414)
- 资源(21412)
共检索到687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令英 李媛彤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侨
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的旅游扶贫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因旅游开发反而变得更贫穷,也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员因旅游扶贫实现了经济收入增加。文章以海南省贫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能否精准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满意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效应与居民收入有关,参与旅游业前收入越低的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最强,也就是说旅游扶贫确实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并且对低等收入的群众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以"企业开发+农户参与经营"的旅游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程度最高,最贫困人口获得的收入提高和社会感知最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利红
乡村旅游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农户增收效应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和白杨坪乡麂子渡村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研究了实验组和参照组2类农户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其他收入的变化,以科学评估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用倍差法估计乡村旅游扶贫对家庭总收入的效应时,其结果"虚高"13.1%,即716元;而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则高出6.6%,即359元。使用匹配倍差法计算后得出:乡村旅游扶贫使得样本区实验组农户平均家庭总收入提高了5467元,其中,户均农业收入仅提高172元,不显著;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显著提高了2132元和3128元;增收仍有较大潜力。本文据此提出: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当地依托特色资源,加强全域旅游建设,以获得稳定增长的各类旅游收入;扶持当地农户全员参与乡村旅游,确保相对贫困农户也有机会、有能力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增收机会;结合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实施,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将当地富硒有机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成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实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守明 唐雪琼
通过对云南省4个试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其中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农户更加依赖生态旅游的发展,高收入农户对生态旅游发展没有依赖,生态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效应非常显著。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旅游 精准扶贫 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琼峰 宁志中
[目的]乡村旅游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研究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旅游扶贫效果,保障乡村旅游的益贫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湖南省凤凰县14个自然村349份农户访谈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的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三重过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果]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核心诉求和主要期待,可构建“资源和市场—政策和环境—农户参与—精准扶贫”四个维度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概念模型,据此识别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论]贫困地区宜进一步重视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整体扶贫效益,夯实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环境、资源和市场等综合环境,有效提升农户参与能力和获得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在广大农村地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而在乡村旅游中,农户是最直接的承担者,农户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户的生计问题息息相关,所以,以乡村旅游为背景,评估农户的生计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乡村旅游的概念以及可持续的生计为基础,梳理了国内外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探讨了生计策略以及生计资产,并且在乡村旅游理论的应用上,总结了与可持续生计相关的众多研究,希望在未来对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上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政策 农户生计 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克己 张朝枝 吴茂英
在幸福2.0时代,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蓬勃发展的人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愿景。在关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乡村居民还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意义、成就感和获得感。因此,旅游扶贫不仅要注重经济效果,还要体现社会意蕴。文章选取粤北两个代表性的遗产地为案例:丹霞山景区(内生式发展模式)和林寨古村(外源型发展模式),通过对景区周边村落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乡村居民的本真幸福感及其差异。调研人员共访谈36位乡村居民,并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为理论框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档和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扶贫能够提高遗产地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其中,内生式要比外源型的旅游扶贫模式更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2)乡村居民的积极情绪和参与感均有所增强,但是,人际关系收益感知并没有明显增强,显得复杂很多;(3)乡村居民所感知的生活意义和成就感相对较弱,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较小。文章为更好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和优化旅游扶贫模式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赵美风 葛全胜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5.15∶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0.48∶53.22。在能源最终...
关键词:
六盘山 乡村旅游 能源消费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芳芳 陈少镪 许国辉 彭蝶 林炜铃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芦田镇福岭村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农户生计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生计适应行为受农户自身、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背景和政策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户生计适应行为因兼业形式、适应意愿和旅游发展阶段呈现不同模式。因此,在“后扶贫时代”,提出森林旅游地应优化农户旅游认知、完善人才培育政策、保障改善民生等意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
关键词:
旅游 精准扶贫 开发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党红艳 金媛媛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生态和居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漏损较严重,存在旅游飞地的风险;旅游开发具有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开放度、优化生态环境的正效应,但也存在冲击淳朴民风、破坏乡村风貌的负效应;旅游开发使贫困地区人口获得收益,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从归纳分析得到,影响旅游扶贫开发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本地化,构建基于贫困人口的利益共享机制。
关键词:
旅游 精准扶贫 开发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成升魁 马金刚 钟林生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在消除贫困上的潜力和能力,然而,要让旅游真正朝着有利于消除贫困的方向发展,必须对旅游的发展方式加以调整,因地制宜地选择旅游扶贫的模式。本文构建了三江源地区各县贫困程度和旅游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各评价区的贫困度和旅游资源禀赋综合得分,并采用四象限法划分出资高贫低、双高、双低、资低贫高4种旅游扶贫类型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旅游扶贫基本模式为政府主导模式,以及各类型区的旅游扶贫辅助模式,即资高贫低区的政企合作模式,双高区的项目推动模式,双低区的产业联动模式,资低贫高区的大区带动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唐叶枝 张辛欣
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和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雪峰山景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从"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两大维度选取17个变量运用Probit模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贫困户身份标签、农户认可程度、农户需求程度、信息公开程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政府引导效果等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团结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自身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