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9)
- 2023(15242)
- 2022(12994)
- 2021(12314)
- 2020(10163)
- 2019(23466)
- 2018(23438)
- 2017(45721)
- 2016(24906)
- 2015(28087)
- 2014(28241)
- 2013(27642)
- 2012(25083)
- 2011(22791)
- 2010(23058)
- 2009(21099)
- 2008(20369)
- 2007(17988)
- 2006(15852)
- 2005(14085)
- 学科
- 济(101335)
- 经济(101237)
- 管理(73497)
- 业(68593)
- 企(57945)
- 企业(57945)
- 方法(46872)
- 数学(40881)
- 数学方法(40123)
- 农(26822)
- 中国(25800)
- 财(23833)
- 地方(23263)
- 业经(22412)
- 学(21046)
- 理论(17880)
- 农业(17767)
- 贸(17460)
- 贸易(17449)
- 制(17277)
- 易(16918)
- 和(16362)
- 环境(16003)
- 策(15973)
- 技术(15786)
- 务(14973)
- 财务(14880)
- 划(14875)
- 财务管理(14852)
- 银(14737)
- 机构
- 学院(353062)
- 大学(351702)
- 管理(142162)
- 济(137323)
- 经济(134148)
- 理学(123344)
- 理学院(121987)
- 管理学(119577)
- 管理学院(118936)
- 研究(116782)
- 中国(86713)
- 京(75148)
- 科学(73746)
- 财(62467)
- 所(58140)
- 农(54016)
- 研究所(53108)
- 中心(52993)
- 业大(52010)
- 江(51746)
- 财经(49954)
- 北京(47727)
- 范(47407)
- 师范(46984)
- 经(45308)
- 院(43281)
- 州(42392)
- 农业(42105)
- 经济学(39548)
- 技术(38450)
- 基金
- 项目(242699)
- 科学(190788)
- 研究(177603)
- 基金(174661)
- 家(152012)
- 国家(150773)
- 科学基金(129833)
- 社会(109596)
- 社会科(103907)
- 社会科学(103879)
- 省(95337)
- 基金项目(91924)
- 自然(85735)
- 自然科(83698)
- 自然科学(83683)
- 教育(82424)
- 自然科学基金(82131)
- 划(80605)
- 编号(73712)
- 资助(73214)
- 成果(59565)
- 重点(54438)
- 部(52665)
- 发(52154)
- 课题(51078)
- 创(50088)
- 创新(46620)
- 科研(46040)
- 项目编号(45121)
- 教育部(44979)
- 期刊
- 济(149950)
- 经济(149950)
- 研究(101671)
- 中国(64740)
- 学报(53570)
- 管理(53358)
- 科学(50513)
- 农(48594)
- 财(45664)
- 教育(41989)
- 大学(40858)
- 学学(38336)
- 农业(34055)
- 技术(33506)
- 融(29659)
- 金融(29659)
- 业经(25345)
- 经济研究(23782)
- 财经(23047)
- 经(19557)
- 图书(19279)
- 问题(18854)
- 技术经济(17617)
- 业(17555)
- 科技(17413)
- 理论(16909)
- 统计(16687)
- 资源(16527)
- 现代(16034)
- 版(15770)
共检索到511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甄纪亮 刘晓然 王冰 刘政平
在全球能源及水资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与约束性特征日益突出,促进能源与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能源系统规划的必然选择。考虑能源系统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提出基于双区间两阶段随机—模糊可信度优化方法,构建能—水关联视角下不确定性区域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模型,并获得不同置信水平下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燃煤发电在电力供应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燃气与新能源发电量将持续增加;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控,能够促进电力结构调整。该模型可为形成资源节约、绿色高效的区域能源规划管理方案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甄纪亮 刘晓然 王冰 刘政平
在全球能源及水资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与约束性特征日益突出,促进能源与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能源系统规划的必然选择。考虑能源系统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提出基于双区间两阶段随机—模糊可信度优化方法,构建能—水关联视角下不确定性区域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模型,并获得不同置信水平下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燃煤发电在电力供应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燃气与新能源发电量将持续增加;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控,能够促进电力结构调整。该模型可为形成资源节约、绿色高效的区域能源规划管理方案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丽平 苏玉娇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钰华1,2,李晶1
为探究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基于创新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了研究框架,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案例,通过资料分析、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应围绕高校院所发展、企业发展、产学研合作以及创新创业中介机构等方面,重点促进区域内各类机构间的有机互动和深度合作;政策制定时时应因时因地制宜,既要关注本地特点,又要结合发展变化及实际需求;政府的角色应是“服务员”、“协调员”和“激励者”,并提出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杨仲基 安宁
本文在界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吸纳"创新2.0"理论思想,设计了科技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演化路径和应用思路,并应用该模式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提出相关策略,有助于为区域新兴产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晓钟 侯春华 汪晓梅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4种不同区域类型低碳消费行为模式和应当采取的引导策略。研究表明:关注区域具有低碳区域高碳消费的行为特征,引导策略应从思想教育和行为能力两方面进行;困难区域正经历由高碳向低碳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变,引导策略应由政府引路、企业主导、消费者参与;挑战区域消费者低碳行为的不确定性,需要从政策、法律和社会风气方面引导;理想区域已走向低碳消费,要从低碳产品供给和低碳文化建设方面给予固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春
区域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及品牌化建设当中,农产品包装优化是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在区域特色农产品包装升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现实矛盾,归纳农产品包装优化的“四化”基本思路:标准化、体系化、差异化、信息化,并提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绿色理念促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促设计升级、信息手段助新功能等对策建议,助力区域农业品牌化建设及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区域特色农产品 产业化 包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鹏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玥 张雨婷 李佳
集成服务符合大数据时代和开放式创新的发展趋势,是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的重要战略选择。提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演化过程、主导优势及服务创新规律,结合共享平台典型服务案例,构建基于单点响应的信息对接服务、基于多点组合的知识协同服务、基于网络共生的智慧融合服务等集成服务模式。为提高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决策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海
针对如何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共享的问题,以中国西部地区的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通过深入调研,获取了该地区的物流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物流理论及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区域物流信息共享的四种模式。并与算法科学相结合,就这四种模式的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由此确定了西部地区物流业信息发展的最佳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信息共享 网络环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起 程淑娥 李玥
[目的/意义]面向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区域共享平台)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服务需求,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共享平台云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从科技需求的时间维度出发,设计基于现实需求的信息交互云服务模式、基于潜在需求的知识推送云服务模式和基于未来需求的智慧营销云服务模式。[结果/结论]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实证研究对象,给出平台未来发展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各区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区域共享平台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云服务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琰
市场经济下,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直接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为其它经济活动提供便利而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物流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社会基础条件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物流产业能否实现全球化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是否实现了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在供应链模式下,物流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是某一环节的发展,而必须是供应链全过程的整体物流发展,只有实现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物流发展,才能更好的助推区域经济。但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实现供应链模式下物流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就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此外,还要规范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外商投资,制定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
供应链 区域经济 物流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凌云 周晶 顾为东
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本质上体现在"活"的适应性物流主体间协调与合作,通过聚集耦合,创建一种和谐共生秩序,形成一种多主体共生耦合的组织生态系统。依据组织生态学理论,对区域物流微观主体类型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区域物流主体迁移和演变规律研究了区域物流微观主体的生态位及生态秩序形成机理,进而运用多主体建模理论探索了区域物流微观主体具体行为模式与运作过程,为认识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行为、复杂适应性和演化机制的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毛太田
信息共享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发展区域物流,必须要全力实现区域内的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依据共享的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表现特征,讨论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对经济区域内部的意义、对企业的意义和对消费者的意义,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信息资源 共享 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蓉 陈良华 王惠庆
运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开发验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量表,阐释影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而结合资源配置市场化分析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模式选择,角色定位、目标选择、发展路径与实现手段,最后提出市场化资源配置下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中介 服务模式 资源配置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