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1)
2023(1992)
2022(1902)
2021(1796)
2020(1573)
2019(3685)
2018(3490)
2017(5776)
2016(3701)
2015(4146)
2014(4212)
2013(4268)
2012(4065)
2011(3606)
2010(3745)
2009(3490)
2008(3382)
2007(3020)
2006(2736)
2005(2351)
作者
(14607)
(12044)
(11945)
(11360)
(7685)
(6243)
(5581)
(5022)
(4792)
(4363)
(4252)
(4211)
(4201)
(3974)
(3902)
(3842)
(3691)
(3554)
(3500)
(3436)
(3316)
(3210)
(3050)
(2943)
(2822)
(2757)
(2719)
(2679)
(2623)
(2609)
学科
(10873)
经济(10868)
管理(7519)
(6712)
方法(6181)
(5953)
企业(5953)
数学(5611)
数学方法(5475)
教育(5344)
研究(4586)
(4514)
(4014)
研究生(3530)
(3138)
(2906)
理论(2749)
(2619)
中国(2595)
(2525)
制度(2522)
服务(2395)
地方(2317)
(2312)
医疗(2298)
环境(2243)
业经(2170)
(2146)
教学(2124)
(2054)
机构
大学(56625)
学院(54407)
研究(23850)
科学(18623)
(18376)
管理(17091)
(14919)
农业(14883)
理学(14709)
理学院(14398)
中国(14391)
经济(14207)
业大(14116)
管理学(13811)
管理学院(13732)
(13659)
(13200)
研究所(12784)
(10003)
农业大学(9825)
中心(9737)
(9405)
(9289)
(9044)
技术(8816)
实验(8126)
北京(8117)
(8018)
实验室(7849)
(7670)
基金
项目(40741)
科学(29442)
基金(26599)
(25356)
国家(25142)
研究(24892)
科学基金(19818)
(18753)
(15451)
自然(15007)
自然科(14632)
自然科学(14618)
自然科学基金(14300)
基金项目(13689)
教育(12882)
社会(12537)
社会科(11780)
社会科学(11773)
资助(11733)
科技(10823)
计划(10501)
重点(10031)
编号(9624)
(8629)
课题(8501)
科研(8325)
(8284)
(7929)
专项(7918)
创新(7875)
期刊
学报(17085)
(16718)
经济(16718)
(16027)
中国(15887)
研究(14901)
科学(12383)
大学(11879)
农业(11446)
学学(11242)
教育(10967)
(6876)
(6511)
业大(5839)
技术(5244)
农业大学(5142)
管理(5106)
(4907)
(4356)
科技(3923)
林业(3903)
(3690)
卫生(3690)
中国农业(3575)
自然(3547)
统计(3451)
(3223)
研究生(3186)
学位(3175)
自然科(3114)
共检索到80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鸣超  刘丽  姜昕  关大伟  李俊  
【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梅  李春龙  韩晓日  钮旭光  
以胶质芽孢杆菌L-k和大豆根瘤菌HH103为试验用菌株,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探讨接种顺序、接种比例、初始pH值、装液量等因素对L-k芽孢生成量的影响。进一步对各单因素进行不同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的较好组合为:混合接种比例为1:1,初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30mL培养液,接种顺序为先接种L-k之后4h接种HH103,这个组合下芽孢生成量达到2.43×108cfu·mL-1,比对照提高16.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晓希  周洪波  刘飞飞  邱冠周  胡岳华  
从河南铝土矿中分离到菌株Lv1-2,将其接种到含伊利石矿粉的浸矿液中,170r/min摇床30℃培养7d,离心后测得接种Lv1-2的溶液中的硅浓度比对照液中的增加110.02%,说明Lv1-2对伊利石有脱硅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革兰氏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和芽孢染色的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菌株Lv1-2鉴定为胶质芽孢杆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蕾  赵春燕  祁丹  孙军德  
以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硅酸盐细菌)为材料,经液体发酵培养后,通过碱提醇沉法得到胞外多糖粗提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粗提物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经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纯品。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其为均一组分不含有其他多糖;化学法分析表明,多糖纯品含有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不含有硫酸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启美  饶正华  孙焱鑫  张有山  姚军  刑礼军  
将分离得到的一株胶质芽孢杆菌RGBc13接种到砂土和以不同的硅酸盐为唯一钾源的培养基中 ,并进行培养 ,发现这株细菌具有明显的解钾和解磷作用 ,使砂土中磷、钾和硅的含量大幅度提高 ,硅酸盐矿物中的钾释放出来 ,改变为可提取的形态 ,但对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该株细菌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释放出来的钾一部分被微生物吸收 ,熏蒸处理能够使这部分钾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萌  梁语燕  高晓峰  窦妍  杨明琰  樊成  段洁  
【目的】研究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MY6-2的絮凝特性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作用,为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发酵、醇沉、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胶质芽孢杆菌MY6-2生物絮凝剂;研究pH、絮凝剂用量、金属助凝剂及其用量、加热对MY6-2絮凝剂活性的影响;分析溶液pH、Pb2+初始质量浓度及絮凝剂用量对MY6-2絮凝剂吸附Pb2+的影响。【结果】MY6-2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用量20 mL/L,助凝剂金属离子为C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  戴经元  周俊初  
以自东北地区分离的 8株大豆慢生根瘤菌为供试菌用交叉凝集反应比较了它们与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 15株大豆慢生根瘤菌标准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菌株 93H10F5和HJ15不与供试标准血清型菌株发生交叉凝集反应 ,分别命名为O14 和O15血清型。 (2 )菌株HJ19、HJ2 8、93F42与标准血清型菌株USDA94有交叉凝集反应 ,进一步的抗原吸收试验结果表明 :HJ19和HJ2 8的抗原组成完全相同 ,命名为O3bcd血清亚型 ;USDA94仅与HJ19有交叉反应 ,命名为O3ab血清亚型 ;93F42也与HJ19有部分共同抗原 ,命名为O3de血清亚型。 (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周涧楠  黄忠勤  王幸  丁震乾  常勇  苏在兴  周兴根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鸣超  姜昕  王鹏辉  关大伟  李俊  
【目的】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是微生物肥料重要的功能菌种之一,可通过生物固氮为大豆生长提供氮素,实现节本增效,菌株5873作为其典型代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筛选并鉴定其特异引物,建立大豆根瘤菌5873菌株水平的快速检测方法,对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鉴定、产品质量检测和功能评价至关重要。【方法】以商业化菌株大豆根瘤菌5873为供试材料,基于其全基因组序列和NCBI数据库中大豆根瘤菌种内参比菌株相关序列,以及与其高度同源(基因组ANI值大于99.95%)的大豆根瘤菌USDA 6T差异片段,通过多重序列比对,进行特异引物设计和筛选,获得特异性引物对,并通过对PCR反应条件/体系优化、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建立大豆根瘤菌5873的快速检测方法。然后,采用盆栽试验,将大豆根瘤菌5873与其他根瘤菌菌株混合接种于大豆根际,应用上述方法对大豆根瘤菌5873竞争结瘤能力进行评价和方法验证。【结果】筛选获得了一组特异引物4-4和Q1(4-4-F 5′-GATAAGGCCACGGGTGAACA-3′/4-4-R 5′-CACTCGATAAGCTCCGCTGT-3′和Q1-F 5′-CCGGTCGTGACTGGAATGAT-3′/Q1-R 5′-TCGAGGCCTACAAGAACGTC-3′),优化并建立了PCR快速检测方法,即反应体系:Premix Taq~(TM) 12.5μL,引物各1.0μL,基因组DNA 15 ng左右,加ddH2O补足至25μL;反应条件:95℃预热5 min,94℃变性45 s,61℃退火45 s,72℃延伸60 s,30个循环,再72℃延伸10 min。通过凝胶电泳检测目的条带的有无(355和218 bp),即可实现大豆根瘤菌5873的快速检测,该方法检出灵敏度为1 850 CFU/μL。此外,借助该方法可以成功地评价大豆根瘤菌5873竞争结瘤能力,与传统BOX-PCR评价结果一致。【结论】大豆根瘤菌5873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实现了以菌体发酵液或根瘤破碎提取液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的鉴定操作,省去了根瘤的分离、根瘤菌分离纯化、培养、DNA提取及测序鉴定等繁琐的环节,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只需短短几个小时便可准确检测大豆根瘤菌5873,为微生物肥料中根瘤菌菌剂的产品质量检测和竞争结瘤能力评价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皓文  李永斌  李朋飞  王志敏  陈三凤  
为了解固氮类芽孢杆菌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菌株1-18、1-33、1-43及1-49,在固氮酶活性、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及接种小麦后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4株固氮类芽孢杆菌接种小麦后,比不接种固氮菌剂的对照增产5.1%~26.9%,其中菌株1-18的增产效率最高(增产26.9%),其次是菌株1-49(增产18.7%)。相应地,这2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也比其他2株菌株高,菌株1-18固氮酶活性为1 043.6nmol/(mg·h),菌株1-49为969.5nmol/(mg·h),但分泌的IAA量低于其他2个菌株,菌株1-18分泌IAA量为24.95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丽  王敏  岳爱琴  郭数进  王鹏  王利祥  杨婷婷  张海生  张永坡  高春艳  张武霞  牛景萍  杜维俊  赵晋忠  
为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以大豆品种Williams 82为试验材料,采用蛭石法种植,设置无氮、低氮和高氮3种浓度的硝酸盐处理,接种USDA110大豆根瘤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大豆结瘤及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根瘤数目、根瘤干质量和根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加高氮营养液会抑制大豆结瘤,而无氮处理则促进了大豆结瘤;根干质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小,高氮处理的根干质量最大。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氮含量在接菌和不接菌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氮处理下的氮素含量显著高于低氮、无氮处理,不同器官氮含量整体表现出叶>根>茎的现象;不同氮水平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绿素值(SPAD值)在接菌与不接菌间无明显差异。叶形态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高氮处理下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无氮接菌后叶面积和叶周长显著大于无氮不接菌处理,表明接菌不仅促进了根生长,还刺激了叶片增大。由此可知,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幼苗的结瘤固氮和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不同,适当增施氮素营养、配合根瘤菌剂的使用可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吸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传瑞  章建国  周俊初  
采用盆栽结瘤实验法对从 6省市采集的 18份土样中分离的 16 0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结瘤与共生固氮效率的比较测定 ,从中筛选出固氮效率较高的菌株ZX2 0和SMH12。通过测定 2株菌的竞争结瘤能力 ,确认其可以进入小区田间试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素娟  王宇  刘汉嶂  韩晓义  陈帅  刘志华  陆秀君  
【目的】探索芽孢杆菌3种组合菌剂对蒙古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明确不同菌剂对其促生效果,为芽孢杆菌在蒙古栎苗木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蒙古栎容器苗为材料,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单一菌剂(B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比例混合菌剂(B2)、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比例混合菌剂(B3)进行接种。每种菌剂均设原液(C0)和20倍稀释液(C2)2个浓度,清水为对照(CK),分析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菌剂对蒙古栎幼苗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结果】芽孢杆菌增加了蒙古栎幼苗苗高、地径、叶片数和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也增强了幼苗的光合作用,同时改变了幼苗根系形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分配模式。其中,B1、B2和B3菌剂分别增加了叶、茎和根系的生物量占比;3种菌剂均降低了幼苗的NSC含量,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率,且促使NSC向根系中分配。B1菌剂对幼苗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优于B2菌剂;而B2菌剂对幼苗地上部分、根系形态和NSC的影响大于B1菌剂。【结论】芽孢杆菌菌剂对蒙古栎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提高蒙古栎苗木生长潜力,3种菌剂中,枯草+地衣+解淀粉芽孢杆菌混合菌剂的处理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芽孢杆菌在蒙古栎优质苗木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相娟  梁宇  沈世华  荆玉祥  
目的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大豆黑农37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测定了接根瘤菌大豆在非遮光、遮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指标。结果非遮光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遮光条件下,根瘤菌发挥不出其优越性,受气孔导度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接菌大豆的光合速率比不接菌的对照低;恢复光照后,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光合作用恢复程度也不如不接菌对照。结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需要在合适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和促进光合作用的正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武元   黄诗宸   林会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和大豆根瘤菌单双接种效果及其与不同品系大豆的匹配性,采用蛭石混土作为基质进行在光照培养室(26℃,16 h光照/8 h暗期,相对湿度75%)进行盆栽试验,探究根瘤菌与AMF单接种和双接种对我国大部分区域种植的10种不同品系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110和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均能侵染10种品系大豆植株,形成共生结构。单接种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其中单接种根瘤菌能使品系大豆119、851、921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02%~429%,单接种菌根真菌也能使大部分品系大豆地上部鲜质量增加39%~255%。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双接种条件下,菌根真菌的侵染共生表现出共生定殖延迟的现象;菌根真菌存在时,品系大豆985、851、115根系的单个根瘤体积增大,固氮酶活性增强。因此,相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系大豆影响不同,相同品系大豆经过不同接种方式处理,长势存在差异;985、115品系大豆采用双接种方式最佳,167、509、921、187品系大豆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方式效果最佳,119、909、045则可采用单接种根瘤菌或菌根真菌来提升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