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6)
- 2023(7004)
- 2022(6220)
- 2021(5752)
- 2020(5192)
- 2019(12221)
- 2018(12122)
- 2017(23054)
- 2016(13349)
- 2015(15371)
- 2014(15610)
- 2013(15916)
- 2012(15314)
- 2011(13936)
- 2010(14259)
- 2009(13381)
- 2008(13645)
- 2007(12483)
- 2006(10877)
- 2005(9740)
- 学科
- 济(58049)
- 经济(57993)
- 管理(32839)
- 业(32464)
- 方法(29329)
- 数学(26232)
- 数学方法(25941)
- 企(25273)
- 企业(25273)
- 农(15768)
- 学(14601)
- 中国(13941)
- 财(13439)
- 地方(13046)
- 制(10941)
- 贸(10887)
- 贸易(10887)
- 易(10485)
- 业经(10343)
- 农业(10204)
- 和(8768)
- 融(8649)
- 金融(8645)
- 理论(8602)
- 教育(8475)
- 银(8223)
- 银行(8180)
- 务(7934)
- 财务(7916)
- 财务管理(7892)
- 机构
- 大学(206410)
- 学院(201698)
- 济(79989)
- 经济(78064)
- 研究(73620)
- 管理(72859)
- 理学(62754)
- 理学院(61888)
- 管理学(60567)
- 管理学院(60179)
- 中国(52565)
- 科学(47959)
- 京(44340)
- 农(40885)
- 所(39366)
- 研究所(36203)
- 财(36148)
- 业大(33659)
- 中心(32845)
- 农业(32694)
- 江(32636)
- 财经(29107)
- 范(28369)
- 州(28320)
- 师范(28014)
- 北京(27575)
- 院(26321)
- 经(26278)
- 经济学(25408)
- 省(23173)
- 基金
- 项目(133851)
- 科学(103416)
- 基金(96052)
- 研究(93556)
- 家(85411)
- 国家(84743)
- 科学基金(70268)
- 社会(56907)
- 社会科(53773)
- 社会科学(53751)
- 省(52733)
- 基金项目(51070)
- 自然(47325)
- 自然科(46220)
- 自然科学(46197)
- 划(45396)
- 自然科学基金(45344)
- 教育(44561)
- 资助(40696)
- 编号(37862)
- 成果(31846)
- 重点(30999)
- 部(30053)
- 发(28681)
- 课题(27177)
- 创(26928)
- 科研(26546)
- 计划(26229)
- 创新(25312)
- 大学(25052)
共检索到29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霍文毅 俞志明 邹景忠 韩笑天
分析了1999年6月8日-15日胶州湾东北养殖水域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 及赤潮成因。结果表明,该海域无机营养盐含量较高,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赤潮发生前天气 闷热无雨,有利于浮动弯角藻的快速生长繁殖;赤潮形成至发展期该海域盛行南风,浮动弯角藻的物理性聚集 对赤潮迅速形成有重要影响;赤潮维持阶段天气稳定,赤潮持续时间较长;最终无机磷、活性硅酸盐的耗尽使赤 潮逐步走向消亡。
关键词:
浮动弯角藻 生消动态过程 赤潮 胶州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姜祖辉 陈瑞盛 王俊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对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的种类、数量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比较单一,仅鉴定出硅藻和甲藻2门,共有7属10种,其中硅藻门5属8种,甲藻门2属2种,其中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有4种。从数量来看,舟形藻Naviculasp.的数量最高,占底栖微藻总量的24.6%,其次是曲舟藻(Pleurosigmasp.),占底栖微藻总量的15.8%,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和多甲藻Peridiniumsp.的数量最少,均占总量的1.8%。底栖微藻的个体数量为3...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明春
形成、演化及其开发的回顾胶州湾名称来源于境内的胶河。《寰宇记》载:“水色如胶,故名胶河”。胶州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定居在这里,过着以农业为主,以渔业为副的生活。岸为胶州,水为胶州湾。胶州湾以团岛与薛家岛连线为界,与黄海相通,湾口宽3公里,湾内岸线长163公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逄志伟 徐宾铎 陈学刚 任一平
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捕获虾类共17种,隶属于6科15属。虾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9月、10月、6月资源量较高,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23.9~3 422.9 g/h,平均网获尾数为41~1 608 ind/h;优势种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月间变化,全年的优势种为鹰爪虾(Trachysalambra curvirostr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
关键词:
胶州湾 虾类 群落结构 种类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睿 吴敏 蔡春尔 霍元子 何培民
研究了浒苔对赤潮微藻——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浒苔新鲜组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半连续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浒苔干粉末和甲醇抽提液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关键。同时,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关键词:
浒苔 赤潮异湾藻 克生 绿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溪 郭斌 陈忠升 史文娇
不透水面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及时、精确地掌握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环胶州湾为例,基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1年Landsat TM影像和2016年Landsat OLI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和决策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胶州湾不透水面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本文提取的1990—2016年环胶州湾不透水面丰度与验证数据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16.70%以下。(2)环胶州湾不透水面面积由1990年的105.17km~2增长到2016年的620.02km~2,总的扩展方向为由南向北、向东和向西移动。(3)1990年城阳区成为辅助市区发展的重心,现由城阳区逐渐向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区和胶州市发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过锋 赵俊 陈聚法 陈碧鹃 刘传霞 张艳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
关键词:
贝类养殖 氮、磷污染 动态变化 胶州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军岩 於琍 于格 初子莹
利用胶州湾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ROC3.2_hires-RegCM3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胶州湾地区1959年-2008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2011年-2030年该地区的气候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近50a,胶州湾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5℃,线性增温率为0.33℃/10a,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温速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增温最小。但在1990年-2008年期间呈现增暖迅速特征,这一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为显著,增温率为0.9℃/10a,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有关;②胶州湾近50a的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19mm/a,同期降水...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预估 胶州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过锋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李秋芬 徐勇 刘传霞
通过近3年青岛胶州湾贝类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抽样调查,了解其食用安全性。从胶州湾34个养殖单位采集贝类,近300多个样品。检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铅、铜、镉。结果表明,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铅、镉、菌落总数等项目均未检出,符合食用安全标准,但微生物指标大肠杆菌超出规定值范围。本研究根据对胶州湾水域贝类体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控调查,采用贝类质量等级划分评价指数法(Sj)对养殖贝类质量进行评价和探讨,说明胶州湾贝类基本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但应随时注意胶州湾水域的污染状况与变化,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关键词:
菲律宾蛤 牡蛎 扇贝 有毒有害物质 检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世岩 韩东燕 麻秋云 薛莹 纪毓鹏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食物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方氏云鳚的δ15N值范围是10.14‰~15.50‰,跨度为5.36‰,平均值为(12.83±1.10)‰;δ13C值范围是–21.52‰~–18.14‰,跨度为3.38‰,平均值为(–20.42±0.73)‰。方氏云鳚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海蜇虾(Latreutes anoplonyx)、疣背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京梅 王晓玲
评估湿地围垦的生态损害,对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湿地围垦,运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完成了围垦湿地的生境受损量、补偿量及补偿面积的评估。结果显示:1988年-1997年期间,胶州湾湿地围垦面积约为2264hm2,生境损害程度为54.5%。假设通过人工种植沼泽植被来修复受损湿地生境,且修复生境所提供的服务等于受损区域的生境服务,则修复工程的规模为358hm2,才能达到补偿受损湿地生境服务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参照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均公益价值标准,该围垦规模的生境服务损害成本约4264万元/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隋玉正 陈小璇 李淑娟 孙大鹏 马歆宁 周涛
海岸带蓝碳是介于海洋蓝碳和陆地绿碳之间的一种碳库,拥有巨大的碳汇潜能,对其固碳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97年、2007年和2017年3个时间点的胶州湾遥感数据,在ArcGIS中解译获取胶州湾海岸带湿地数据,基于InVEST模型,对胶州湾海岸带蓝碳分布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来看:1997—2007年和2007—2017年蓝碳总量分别是3.49亿t和2.32亿t,呈减少趋势。②从空间上来看:1997—2007年间蓝碳最大值主要分布在潮下带区域和河套、上马、棘洪滩、九龙街道的芦苇、碱蓬、大米草和养殖池区域,2007—2017年间主要分布在九龙、流亭、棘洪滩、上马街道的养殖池和芦苇区域。③1997—2017年20年间胶州湾蓝碳总价值为8522.13亿元,海岸带拥有巨大的碳汇潜能,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刻不容缓。本文结果可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梅春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昝肖肖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
关键词:
胶州湾 鱼类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娓娓 房景辉 蔺凡 杜美荣 高亚平 方建光 蒋增杰
胶州湾是我国重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基地,为探究湾内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及其碳汇功能,本研究采用Ecopath模型法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并利用Ecosim模块动态分析了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扩大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潜在影响,同时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个体及种群水平的碳收支情况。结果显示:1)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为239.9 t/km~(2),虽然整体水平尚未达到生态容量,但局部养殖区域已远超出了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2)当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生物量从当前增加至生态容量时,生态系统总流量、容量、优势度和循环指数分别提高了16.0%、3.9%、47.1%和103.0%,而熵值降低了10.4%,表明此时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成熟度与稳定性,但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扩大至生态容量10倍时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崩溃;3)菲律宾蛤仔个体在1个养殖周期内约摄取3 310.1 mg碳,其中约46.2%的碳沉降至海底,约13.2%的碳通过收获移出,如按菲律宾蛤仔生物量达到生态容量时计算,胶州湾每年将有1.5万t碳以生物沉积形式沉降至海底,有0.6万t碳以收获形式移出。研究结果为指导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阐明菲律宾蛤仔的碳汇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璐 韩东燕 傅道军 张崇良 薛莹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