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8)
2023(7543)
2022(6844)
2021(6583)
2020(5703)
2019(13704)
2018(13304)
2017(24515)
2016(13806)
2015(15985)
2014(16140)
2013(16504)
2012(15748)
2011(14503)
2010(14705)
2009(13814)
2008(13879)
2007(12369)
2006(10703)
2005(9721)
作者
(43029)
(36402)
(35976)
(34719)
(23186)
(17715)
(16710)
(14216)
(13660)
(12992)
(12494)
(12314)
(11722)
(11669)
(11536)
(11362)
(11357)
(10671)
(10634)
(10599)
(9180)
(9115)
(8967)
(8345)
(8331)
(8242)
(8115)
(8060)
(7441)
(7291)
学科
(61735)
经济(61689)
(33152)
管理(32758)
方法(28598)
数学(25546)
数学方法(25301)
(24822)
企业(24822)
(17567)
中国(15986)
地方(15687)
(15332)
(14271)
(12283)
贸易(12279)
(11822)
农业(11802)
业经(11062)
(10505)
(9219)
(8968)
金融(8965)
(8729)
银行(8686)
环境(8468)
地方经济(8339)
(8300)
(8216)
财务(8197)
机构
大学(203894)
学院(201681)
(83065)
经济(81262)
研究(78830)
管理(72470)
理学(61804)
理学院(60897)
管理学(59568)
中国(59403)
管理学院(59166)
科学(50981)
(44914)
(42831)
(41184)
研究所(39220)
(37387)
中心(36089)
业大(32945)
农业(32693)
(31607)
财经(29365)
北京(28767)
(28678)
(28451)
师范(28380)
(27925)
(26493)
经济学(25478)
科学院(24238)
基金
项目(134555)
科学(104041)
基金(96728)
研究(94189)
(86870)
国家(86190)
科学基金(70869)
社会(57247)
社会科(54044)
社会科学(54025)
(51608)
基金项目(51434)
自然(47516)
自然科(46281)
自然科学(46266)
(45430)
自然科学基金(45426)
教育(42966)
资助(40355)
编号(38078)
成果(31831)
重点(31815)
(30105)
(30028)
课题(26975)
(26803)
科研(26745)
计划(26560)
创新(25257)
教育部(24560)
期刊
(91995)
经济(91995)
研究(60932)
中国(41185)
学报(37259)
(36261)
科学(33432)
(28892)
大学(26521)
学学(24810)
农业(24252)
管理(23904)
教育(20544)
(18337)
金融(18337)
技术(16546)
经济研究(14969)
(14202)
财经(14088)
业经(13830)
问题(12487)
(12114)
资源(11974)
(11372)
统计(10750)
(10634)
图书(10546)
国际(10458)
技术经济(10271)
世界(9655)
共检索到31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军岩  於琍  于格  初子莹  
利用胶州湾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ROC3.2_hires-RegCM3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胶州湾地区1959年-2008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2011年-2030年该地区的气候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近50a,胶州湾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5℃,线性增温率为0.33℃/10a,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温速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增温最小。但在1990年-2008年期间呈现增暖迅速特征,这一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为显著,增温率为0.9℃/10a,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有关;②胶州湾近50a的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19mm/a,同期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海欧  於琍  吕明辉  张晓美  康童茜  杨书运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海岸带地区开展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基于"感知-适应"分析框架,以胶州湾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1980-2010年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事实、当地居民的感知及其与气候变化事实的偏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胶州湾地区近30年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幅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海欧  於琍  吕明辉  张晓美  康童茜  杨书运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海岸带地区开展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基于"感知-适应"分析框架,以胶州湾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1980-2010年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事实、当地居民的感知及其与气候变化事实的偏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胶州湾地区近30年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幅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具体气候要素的感知与实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到参考时段的关系,居民对极端事件的感知与事实一致性程度较高。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措施的应用程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胶州湾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采用程度不高,适应措施的采用比例和适应措施的多样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嘉阳  郭福涛  王文辉  丘永杭  靳全锋  林玉蕊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过锋  陈聚法  陈碧鹃  崔毅  
1999~2004年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营养盐进行了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年际春季2003年无机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60·85μg/L,超出海水水质三类标准,超标率为77·8%。夏季2001年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86·89μg/L,2004年次之,平均含量461·82μg/L;秋季2003年无机氮平均值为633·46μg/L,均超出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的年际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均值变化分析,该海域无机磷含量均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尤其在春、秋季),另,夏季高温期超标也较为严重。从氮、磷比值的季节变化来看氮、磷含量均较高。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建刚  解明恩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幅度略大于全球,弱于北半球和全国变化。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随气候变暖,香格里拉地区降雪日数呈下降趋势,西双版纳地区雾日明显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大雨频率变化不大,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云南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事件有增强增多趋势,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2005年春夏连旱和2006年春旱是云南近50年和2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华  殷国强  姜彤  
根据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SRES高排放A2,中排放A1B,低排放B1)下所做的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预估试验得到的数据,研究鄱阳湖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90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未来50年气温在3种排放情景下都将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990s的增加幅度和速度。A1B情景温度增加最明显,平均气温变化达到1.62℃。②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前30年主要为减少趋势,A2情景下减少幅度最大,2020s年均降水量减少了6.7%;后20年降水量增加,B1情景增加最显著,2030s年增加幅度达到10.8%。③根据预估的各季节变化结果,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彩红  杨延华  王振宇  
本文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夏季流量与流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及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区域气候模式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龙羊峡夏季水库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来,黄河上游夏季气温升高、蒸发增大,降水略有减少;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平均入库流量呈递减趋势,夏季流量对流域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的响应显著;未来两个时期(2020s、2030s)龙羊峡夏季流量均较基准期(1988-2010年)减少,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量变化有所差异,其中A2情景下夏季平均流量分别减少23.9%(2020s)和19.8%(2030s),B2情景下分别减少14.4%(2030s)和17.3%(2030s),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流域夏季流量的可能影响将弊大于利,但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申红艳  李林  陈晓光  戴升  王振宇  刘彩虹  
本文从气候变化与波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发现气温、降水及蒸发的波动变化对水库流量有很大影响,依此关系建立了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龙羊峡水库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两个时期(2010s、2020s)龙羊峡平均流量均较基准期(1988年-2008年)增加,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量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A2情景下平均流量分别增加6.3%(2010s)和6.1%(2020s),B2情景下增加20.0%(2010s)和10.7%(2020s),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龙羊峡灌区的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彩红  朱西德  白彦芳  
利用1961年-2009年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水文资料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研究黄河源区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黄河源区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49a间,源区气温呈波动上升态势;蒸发量显著增大,年均降水量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源区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气温及蒸发的变化相关关系显著,近49a年来,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导致径流蒸散发损耗超过降水量的补给,源区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预测未来两个时期2020s、2050s,源区年平均流量分别为593.61m3/s和525.11m3/s,较气候标准期1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兆新  郭萌萌  杨守国  吴海燕  辛梅  
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提取海水中的蛤毒素(Pectenotoxins,PTXs)。从2006年7月28日~8月29日,将含有吸附剂的吸附盘片置于黄海胶州湾取样点(36°12.428′N,120°17.826′E)水面以下3m处,每次放置4d后取出。吸附盘片中的蛤毒素用甲醇洗脱,洗脱液蒸发浓缩近干,用1ml80%甲醇溶解,然后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串联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原(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阳离子模式。样品分析所用分离柱为Waters XTerraC18柱(50×2.1mm,3.5μm),预柱为C18(10×2.1mm,3.5μm)。流动相A为2mmol/...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鹏鹏  黄晓荣  柴雪蕊  赵静薇  
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区5个水文站与相应气象站近50a径流、降雨、温度、日照时间序列资料,首先对自相关性显著水平5%的序列进行去白化处理,运用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并通过Spearman法和双累积曲线图形法对结果进行验证。此外,运用Pearson方法分析径流与各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a来,引水区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总体不明显,但近10a来,除直门达水文站外,其余4个站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雨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温度有较显著升高。总体而言,气候变化是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径流量变化还需从气温、降水、径流、冰川等时空分布特性综合研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沃佳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优势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异性常常被忽略。根据2008―2012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表征鱼类种类优势度,应用bootstrap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优势种组成及其在年份、季节、海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势种有明显更替,六丝钝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姗楠  郭建忠  陈作志  张魁  许友伟  李纯厚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4次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胶州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比较分析了各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的异质性。结果显示,胶州湾Sheldon型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呈现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3~10粒径级,粒径分布相对均匀,且峰值位于5~6粒径级,主要由大泷六线鱼和褐菖鲉等小型鱼类构成。各季节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率和曲度差异显著,其中春季曲率最大且曲线较平缓,夏季曲率最小且曲线相对陡峭。谱线曲度和曲率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粒径小的细纹狮子鱼、大泷六线鱼、玉筋鱼及长丝虾虎鱼等地方常栖性种类和赤鼻棱鳀、白姑鱼等季节洄游性种类的出现有关。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ABC)曲线表明,春季处于未干扰状态,冬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夏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研究表明,胶州湾鱼类群落总体处于严重干扰状态,鱼类生物量谱呈现单峰型,粒径结构以小型粒径鱼类为主,且地方常栖性和季节洄游性鱼类等补充群体的数量和粒径大小影响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姗楠  郭建忠  陈作志  张魁  许友伟  蔡研聪  李纯厚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资源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2016—2017年利用底拖网对胶州湾海域开展了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胶州湾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鱼类资源尾数密度以夏季最高(233 427尾/km~2),春季最低(18 080尾/km~2),秋季和冬季分别为32 246、40 746尾/km~2;鱼类资源质量密度以冬季最高(1 593.16 kg/km~2),秋季最低(337.91 kg/km~2),春季和夏季分别为681.96和825.55 kg/km~2。其中,冬季鱼类平均个体质量最大(39.10 g),夏季最小(3.54 g),春季和秋季分别为37.72 g和10.48 g。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30多年来胶州湾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次调查鱼类资源密度(1 593.16 kg/km~2)低于1981—1982年(10 857.00 kg/km~2)和2008—2009年(2 196.00 kg/km~2);鱼类平均个体质量为10.60 g,低于1981—1982年(37.70 g),鱼类群落结构明显呈现小型化和低质化趋势。这些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鱼类栖息地的破坏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