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6)
- 2023(6582)
- 2022(5510)
- 2021(5093)
- 2020(4263)
- 2019(9445)
- 2018(9099)
- 2017(17378)
- 2016(9869)
- 2015(10623)
- 2014(10656)
- 2013(10629)
- 2012(10197)
- 2011(9280)
- 2010(9368)
- 2009(8380)
- 2008(8426)
- 2007(7507)
- 2006(6671)
- 2005(6039)
- 学科
- 济(45265)
- 经济(45223)
- 管理(24197)
- 业(23493)
- 方法(18531)
- 企(18501)
- 企业(18501)
- 数学(16391)
- 数学方法(16165)
- 地方(14617)
- 学(12780)
- 中国(10745)
- 农(10311)
- 财(10005)
- 地方经济(9186)
- 业经(8251)
- 制(8022)
- 融(7408)
- 金融(7406)
- 农业(7134)
- 银(6638)
- 银行(6613)
- 行(6360)
- 环境(6338)
- 务(6324)
- 财务(6316)
- 财务管理(6304)
- 产业(6233)
- 贸(6215)
- 贸易(6214)
- 机构
- 大学(147570)
- 学院(146269)
- 济(56728)
- 研究(56464)
- 经济(55557)
- 管理(50512)
- 理学(44291)
- 理学院(43558)
- 管理学(42469)
- 管理学院(42165)
- 中国(39763)
- 科学(38835)
- 京(30929)
- 所(30606)
- 农(29424)
- 研究所(28579)
- 财(25886)
- 中心(24340)
- 业大(23797)
- 农业(23523)
- 江(23022)
- 范(21572)
- 州(21371)
- 财经(21293)
- 师范(21225)
- 院(20958)
- 经(19346)
- 北京(18817)
- 经济学(18460)
- 师范大学(17374)
- 基金
- 项目(105203)
- 科学(83241)
- 基金(77498)
- 研究(71250)
- 家(70663)
- 国家(70154)
- 科学基金(58537)
- 社会(45552)
- 社会科(43268)
- 社会科学(43254)
- 省(41476)
- 基金项目(41045)
- 自然(39779)
- 自然科(38865)
- 自然科学(38848)
- 自然科学基金(38152)
- 划(36123)
- 教育(32726)
- 资助(31981)
- 编号(26078)
- 重点(25337)
- 发(23864)
- 部(23229)
- 成果(21609)
- 创(21536)
- 计划(21373)
- 科研(20789)
- 创新(20404)
- 课题(19676)
- 国家社会(19422)
共检索到209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逄志伟 徐宾铎 陈学刚 任一平
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捕获虾类共17种,隶属于6科15属。虾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9月、10月、6月资源量较高,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23.9~3 422.9 g/h,平均网获尾数为41~1 608 ind/h;优势种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月间变化,全年的优势种为鹰爪虾(Trachysalambra curvirostr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
关键词:
胶州湾 虾类 群落结构 种类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梅春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昝肖肖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
关键词:
胶州湾 鱼类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李凡 吕振波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璐 韩东燕 傅道军 张崇良 薛莹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芳菲 李纯厚 徐姗楠
为了解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通过2016年冬季在胶州湾12个站位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6种,其中环节动物32种,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为17种、9种和3种,脊索动物2种,纽形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青岛文昌鱼(Br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优势度分别为0.0
关键词:
胶州湾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沃佳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优势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异性常常被忽略。根据2008―2012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表征鱼类种类优势度,应用bootstrap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优势种组成及其在年份、季节、海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势种有明显更替,六丝钝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东燕 薛莹 纪毓鹏 徐宾铎 刘贺 麻秋云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分析了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食物组成、营养生态位宽度、空间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通过计算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探讨了5种虾虎鱼类种间食物竞争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州湾的5种虾虎鱼均属底栖动物食性,其中斑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主要以虾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和钟馗虾虎鱼(Triden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徐姗楠 黄梓荣 李纯厚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乔向英 李秋芬 迟晓 高伟 矫国本
在对1998~2005年胶州湾北部水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水域挥发性酚含量的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调查站位挥发性酚平均含量有明显差异,其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1.12~1.79μg/L,但各测站挥发性酚含量均低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挥发性酚含量年际变化趋势为1998~2000年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呈下降趋势。与国内其他海域相比,胶州湾北部近岸水域中挥发性酚的含量较低。
关键词:
胶州湾 挥发性酚 分布 年际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东 孙海燕 徐建斌 秦伟山 田光辉 李鹏
系统梳理国内外交通可达性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其在中小尺度的问题探究及其与区位、规模、交通质量等关系探讨,借助ArcGIS技术平台及相关方法,对胶州湾跨海通道开通前后的栅格可达性变化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计算节点的累积节省时间能够大致描绘多条跨海通道的空间作用边界,胶州湾跨海通道的优势影响范围划分表现为跨海大桥对海底隧道的空间袭夺。(2)跨海通道开通后,登陆点附近交通圈的可达范围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非均衡地向外扩展,重点强化了环胶州湾地区的1 h交通联系,并在市北区—城阳区、市南区—崂山区等形成沿通道、岸线延伸的"交通走廊"。(3)可达性水平与节点区位、交通设施便捷程度相关,二者强度博弈体现了"人—地"相互作用对可达性变化的约束与平衡。(4)跨海通道建设局部性地改善了青岛市交通可达性环境,对节点不利区位的改造能力集中于沿海地区并产生马太效应。其中,可达性、区位抗阻能力均较差的平度新河镇—莱西马连庄镇沿线被认为是青岛市真正的交通边缘地区。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明春
形成、演化及其开发的回顾胶州湾名称来源于境内的胶河。《寰宇记》载:“水色如胶,故名胶河”。胶州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定居在这里,过着以农业为主,以渔业为副的生活。岸为胶州,水为胶州湾。胶州湾以团岛与薛家岛连线为界,与黄海相通,湾口宽3公里,湾内岸线长163公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巍 薛莹 任一平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GAM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GAM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蒙蒙 徐兆礼
根据2009年5月(春)、9月(夏)、12月(冬)3个航次对海州湾南部海域(34.60°~35.00°N,119.40°~119.9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群落具有典型的近海暖温带特征,隶属黄海南部虾类区系,其中春季和冬季虾类暖温性显著,主要优势种有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及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等,夏季暖水性特征相对增高,以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细巧仿对虾(P...
关键词:
虾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海州湾南部海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过锋 赵俊 陈聚法 陈碧鹃 刘传霞 张艳
依据2011年3、5、8、10月和1997~2010年5、8、10月水环境调查资料,对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分析了海水富营养化的成因,可为赤潮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2011年胶州湾贝类养殖区氮、磷污染较为严重,除3月其含量符合标准要求外,5、8、10月均存在氮、磷污染,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1.11%~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33.33%~66.67%,无机氮超标率均值高于活性磷酸盐。2)氮、磷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10月最重,8月次之,3月最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35和0.93,氮污染重于磷污染。3)氮、磷...
关键词:
贝类养殖 氮、磷污染 动态变化 胶州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