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3)
- 2023(6376)
- 2022(5289)
- 2021(4707)
- 2020(3905)
- 2019(8535)
- 2018(8112)
- 2017(15115)
- 2016(8354)
- 2015(8908)
- 2014(8350)
- 2013(8217)
- 2012(7600)
- 2011(6814)
- 2010(6593)
- 2009(5967)
- 2008(5774)
- 2007(4988)
- 2006(4355)
- 2005(3764)
- 学科
- 济(31450)
- 经济(31404)
- 管理(23711)
- 业(23041)
- 企(17695)
- 企业(17695)
- 方法(15213)
- 数学(13720)
- 数学方法(13599)
- 农(9496)
- 财(8701)
- 学(8551)
- 贸(8182)
- 贸易(8181)
- 中国(8114)
- 易(7998)
- 业经(7130)
- 农业(6692)
- 制(5629)
- 技术(5577)
- 环境(5395)
- 务(5235)
- 财务(5233)
- 财务管理(5221)
- 企业财务(4983)
- 地方(4856)
- 银(4713)
- 划(4707)
- 银行(4672)
- 融(4602)
- 机构
- 大学(120999)
- 学院(119103)
- 济(48474)
- 经济(47672)
- 研究(45344)
- 管理(43892)
- 理学(39131)
- 理学院(38643)
- 管理学(37836)
- 管理学院(37666)
- 农(33298)
- 中国(32332)
- 科学(31981)
- 农业(27101)
- 业大(26090)
- 京(25766)
- 所(24898)
- 研究所(23340)
- 中心(19905)
- 财(19678)
- 农业大学(18025)
- 江(16990)
- 院(16432)
- 财经(16311)
- 北京(15755)
- 省(15140)
- 经(15083)
- 经济学(15040)
- 科学院(14826)
- 室(14637)
- 基金
- 项目(90149)
- 科学(69947)
- 基金(67302)
- 家(63786)
- 国家(63279)
- 研究(55365)
- 科学基金(52294)
- 自然(37548)
- 自然科(36722)
- 自然科学(36706)
- 社会(36494)
- 自然科学基金(36109)
- 基金项目(36002)
- 省(34999)
- 社会科(34652)
- 社会科学(34641)
- 划(30854)
- 资助(26968)
- 教育(24544)
- 重点(20912)
- 计划(20484)
- 部(19329)
- 创(19232)
- 发(19055)
- 编号(19007)
- 科研(18591)
- 科技(18365)
- 创新(18072)
- 业(18017)
- 农(16022)
共检索到165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淑娜 潘剑 黄坚雄 郑定华 涂寒奇 周立军
[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周期胶园林下不同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间作区玫瑰茄的植株发育,产量表现和品质特征,为橡胶树/玫瑰茄间作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在全周期胶园的宽行内设置5个观测区,分析不同观测区林下间作玫瑰茄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单株收果数,单果重,花萼产量,花萼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评价胶园林下不同间作区玫瑰茄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①间作区不同位置玫瑰茄植株的分枝数,叶片数差异较大,均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表现为CK>E7>M10>W7>E4>W4;②间作区M10,E7和W7玫瑰茄新鲜花萼产量显著高于E4和W4。M10单果重与裸地对照没有差异。间作区玫瑰茄平均单株收果数,单果重和新鲜花萼产量比裸地对照分别降低42.71%,26.07%和55.88%;③间作区Ca,Mg和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而N,P,K,Fe,Zn,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含量显著高于裸地对照。间作区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营养成分差异较小。[结论]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玫瑰茄的产量性状和显现花萼降低明显,且间作区不同位置产量差异较大,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品质差异不大。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区W7~E7中间6 m的位置更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宜获得较高产量,W7~W4,E7~E4位置可种植更耐阴作物,实现橡胶林下组合种植,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文焕 赵艳红 廖小芳 唐兴富 李初英
【目的】明确玫瑰茄种子的适宜采收时间,为其种子生产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M3、M5和玫瑰茄-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开花后7、14、21、28、35、42、49和56 d采收种子,分析不同采收时间3份种质种子的基本参数(种皮色、水分含量、百粒重和种子大小)和萌发特性(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随种子采收时间的推迟,M3、M5和玫瑰茄-2种子的种皮色均分别由乳白色、浅绿色、灰黄色变为黑褐色;水分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百粒重、种子长与宽、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3份种质种子的水分含量均在开花后56 d最低,开花后7 d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时间(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文峰 周旋 黄粤林 徐章倩 张慧如 杨威 杨向东 彭建伟
为揭示鲜食葡萄阳光玫瑰配施控释尿素的应用效果,筛选出最佳施用量,为鲜食葡萄栽培的氮(N)肥节本增效利用提供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N肥减量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阳光玫瑰产量、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与鲜食葡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肥减量0~3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的鲜食葡萄产量提高10.67%~32.91%,而减量4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降低5.79%。其中,适当减N配施控释肥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常规施肥好。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随着施N量的降低,鲜食葡萄产量及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膨大期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值与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和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酸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N肥适当减量配施包膜尿素利于形成鲜食葡萄产量结构,提高膨大期功能叶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有效扩充果粒,促进鲜食葡萄增产节肥增效,并提升食用品质,以N肥减量10%~2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厅 刘晓 唐晓波 黄藩 马伟伟 王小萍 刘飞 王云 陈翠琪 李鑫 李春华
【目的】探讨茶坯原料嫩度对窨制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玫瑰红茶加工工艺,提高玫瑰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嫩度的红茶坯来窨制大马士革玫瑰红茶,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等多个方面探讨茶坯原料嫩度对窨制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茶多酚、儿茶素及其主要组分EGCG含量、游离氨基酸及茶氨酸含量在窨制后显著减少,且在茶坯嫩度为一芽二、三叶时减少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2.54%、24.90%、25.71%、12.54%、17.26%,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窨制后显著增加,在茶坯嫩度为一芽二、三叶时增幅最大,达到了16.51%,这些成分的变化是玫瑰红茶茶汤鲜爽度下降,但苦涩味降低,甜醇口感上升的主要原因;茶褐素含量在窨制后显著增加,茶坯嫩度从单芽至一芽二、三叶,其分别增加了12.72%、5.93%、13.09%,这是玫瑰红茶汤色深度增加,亮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窨制后新产生的β-香茅醇、甲基丁香酚及相对含量大幅增加的苯乙醇是玫瑰红茶的主要香气组分,相对总量在茶坯嫩度为一芽二、三叶时达到了77.66%,香叶醇及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大幅减少,是玫瑰红茶甜香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一芽二、三叶茶坯表现出了更好的玫瑰红茶窨制效果。
关键词:
不同嫩度 玫瑰 玫瑰红茶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伟 崔芳铭 刘敏
为提高麝香葡萄酒中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本研究以‘小白玫瑰’‘玫瑰香’2种麝香葡萄为材料,于转色期在葡萄果实表面喷施10 m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成熟后采收、酿酒,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MeJA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玫瑰香’葡萄酒中总酸含量、酒精度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酒样中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处理组酒样中醇类、酯类、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总量均显著增加;酒样中共有的且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大于1的香气物质包括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芳樟醇,这些物质是麝香型葡萄酒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辛酸乙酯的OAV值最大,对葡萄酒香气贡献最大。在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葡萄酒的花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丁酸乙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和香叶醇,‘玫瑰香’葡萄酒的果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香茅醇。综上,MeJA处理麝香葡萄果实可提高葡萄酒中香气物质含量,使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提高麝香葡萄酒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靖靖 洪平静 王晶 陈小倍 季香芝 柴文枝 高春丽 贾海锋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壳聚糖与臭氧对采后葡萄果实保鲜的影响。[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用壳聚糖与臭氧处理葡萄果实后放置不同的时间段测定果实生理指标,以不经任何处理的葡萄为对照,以期为‘阳光玫瑰’葡萄采后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前人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我们的的预实验,筛选出1%的壳聚糖与1 h臭氧处理的效果最佳,因此,本试验处理组采用1%浓度的壳聚糖浸泡60 s以及通1 h浓度为4.288 mg·L~(-1)的臭氧。[结果]壳聚糖与臭氧处理能在短期内(0~20 d)减缓‘阳光玫瑰’糖酸含量的降低,但在20~40 d的效果不明显。壳聚糖与臭氧处理对采后‘阳光玫瑰’的醛类、醇类及萜烯类香气物质保留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提高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结论]与对照相比,处理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壳聚糖与臭氧能维持采后‘阳光玫瑰’的香气,尤其是醛类、醇类和萜烯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佳胤 田淑芬 朱志强 李树海 集贤 高扬
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玫瑰香葡萄果实芳香化合物相对含量,研究采收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0日采收的玫瑰香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原花色素分别为20.09%,21.3%和5.53 mg/g,均显著高于较早采收。8月24日、9月8日、9月21日、10月10日采收的芳香化合物检出种类分别为41,34,36,39种。各采收期果实中萜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52.98%,58.29%,70.91%,43.62%;9月8日、9月21日采收时气味最重的里那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9.47%和49.02%;具有浓郁的花香、香脂香、玫瑰香的香芹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源 冯娇 侯旭东 陶建敏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细胞分类素(CPPU)对葡萄果实香气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香气物质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在花期时用25 mg·L~(-1)gA_3处理花序,花后2周时用25 mg·L~(-1)gA_3+0 mg·L~(-1)CPPU处理果穗作为对照(CK),设置25 mg·L~(-1)gA_3+5 mg·L~(-1)CPPU(Ⅰ)、25 mg·L~(-1)gA_3+10 mg·L~(-1)CPPU(Ⅱ)、25 mg·L~(-1)gA_3+15 mg·L~(-1)CPPU(Ⅲ)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脱氧木酮糖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海强 黄洁 魏云霞 李天
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与花生间作3个处理,研究间作对木薯与花生产量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木薯、单作花生相比,在木薯苗期即花生花针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即花生结荚期,间作促进花生的生长,但木薯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被抑制;间作木薯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16.53%~19.64%、9.20%~25.24%,根、茎中的钾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31.29%、1.17%;在木薯块根膨大初期即花生收获期,虽然间作花生的荚果产量比单作降低19.25%,但间作中花生偏土地当量比PLER>f,花生表现为间作产量优势,木薯表现为间作产量劣势;在木薯收获期,间作木薯的株高、茎径、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均接近于单作木薯,说明间作木薯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竞争–恢复"现象;共生期,间作木薯根中钙、镁、锌、锰含量比单作分别提高18.62%~42.86%、7.84%~44.44%、12.50%~39.84%、24.00%~58.33%,茎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显著增加,说明间作对木薯根、茎中的钙、镁、锌和锰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具有"生物强化"作用。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间作 产量 养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俊鑫 迟德富 张永强 庞海玉
为研究重瓣玫瑰的诱导抗病性,采用茉莉酸(JA)、水杨酸(SA)处理重瓣玫瑰,研究其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JA和SA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JA或SA诱导后株高、叶片面积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JA、SA诱导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明显。经JA诱导,当浓度为0.5、0.5、1.0mmol/L时PAL、PPO、POD活性分别在第5、3、7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1.91、1.92、1.61倍,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经SA诱导,当浓度为1.0、0.5、1.0mmol/L时PAL、...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旦旦
有一天,詹姆斯·戴森发明的吸尘器突然停止工作,原因是吸尘袋堵塞了。他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为新机器策划了一个突破性的理念。于是,双旋风真空无袋吸尘器立刻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戴森很聪明,他的公司依靠再生科学与工程逐渐壮大,而他的小小创意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大多数组织都有自己的一个或多个戴森版本,他们属于同—个部落,被称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关键词:
玫瑰,杂交育种,鲜花产量,出油率,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蜀豫 曹慕明 黄秋凤 李玮 张劲 黄羽 管敬喜 黄竟 黄灿 陈立 谢林君 陈国品
【目的】明确有机肥、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化肥(发酵羊粪15 0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1)、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发酵羊粪5527.5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900.00 kg/hm~2+保根120 9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2)两种基肥处理方式,以不施基肥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各处理果穗穗长、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等性状指标,并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葡萄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和T2处理阳光玫瑰葡萄的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庚醛、壬醛、辛醛和(E)-2-庚烯醛等醛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T2处理各性状表现较突出,果穗长度、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L~*、a~*、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14%、55.64%、146.18%、17.19%、5.28%、4.38%、2.95%、10.19%、10.64%、9.57%、10.60%和14.88%(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