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8)
- 2023(10048)
- 2022(8952)
- 2021(8575)
- 2020(7301)
- 2019(16830)
- 2018(16821)
- 2017(32355)
- 2016(17816)
- 2015(20115)
- 2014(20117)
- 2013(19842)
- 2012(18323)
- 2011(16508)
- 2010(16369)
- 2009(14938)
- 2008(14519)
- 2007(12435)
- 2006(10852)
- 2005(9353)
- 学科
- 济(67908)
- 经济(67831)
- 管理(48705)
- 业(45764)
- 企(38535)
- 企业(38535)
- 方法(32700)
- 数学(27840)
- 数学方法(27481)
- 学(20810)
- 农(17511)
- 中国(16555)
- 财(15948)
- 业经(14783)
- 地方(13389)
- 理论(13138)
- 和(11866)
- 农业(11759)
- 贸(11486)
- 贸易(11479)
- 易(11093)
- 制(11017)
- 环境(10860)
- 技术(10679)
- 教育(10423)
- 务(10372)
- 财务(10312)
- 财务管理(10290)
- 企业财务(9748)
- 银(9615)
- 机构
- 大学(256994)
- 学院(252576)
- 管理(100990)
- 济(92863)
- 经济(90688)
- 理学(88166)
- 理学院(87111)
- 管理学(85446)
- 研究(85188)
- 管理学院(84998)
- 中国(60412)
- 科学(57127)
- 京(55195)
- 所(43743)
- 农(43616)
- 财(41267)
- 业大(40985)
- 研究所(40524)
- 中心(37587)
- 江(35904)
- 范(35413)
- 师范(35035)
- 北京(34688)
- 农业(34447)
- 财经(34019)
- 经(30931)
- 院(30805)
- 州(29520)
- 师范大学(28673)
- 技术(27110)
- 基金
- 项目(179448)
- 科学(139546)
- 基金(129169)
- 研究(128953)
- 家(113631)
- 国家(112714)
- 科学基金(95635)
- 社会(78189)
- 社会科(73828)
- 社会科学(73807)
- 省(70229)
- 基金项目(69618)
- 自然(64366)
- 自然科(62813)
- 自然科学(62793)
- 自然科学基金(61647)
- 划(59928)
- 教育(59024)
- 资助(53094)
- 编号(52849)
- 成果(43414)
- 重点(40189)
- 部(38890)
- 发(37531)
- 创(37043)
- 课题(36215)
- 科研(34731)
- 创新(34522)
- 计划(33486)
- 大学(33236)
共检索到355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捷 张文勤 蒋义庆 白杨
胡桃豹夜蛾Sinna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 1年发生 6代 ,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 6龄 ,末 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候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 1”烟剂 ;80 %敌敌畏乳油 1 0 0 0~ 1 2 0 0倍喷射 3~ 4龄幼虫 ;于第 1代、第 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 ,地面喷射 50 %辛硫磷乳油 1 0 0 0~ 1 50 0倍或4 0 %甲基异柳磷乳油 1 0 0 0~ 1 50 0倍液 ,或喷布白僵菌粉剂 ,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关键词:
胡桃豹夜蛾 生物学 防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媛 蓝陈仪航 章振 沈志杰 刘涛 邓建宇
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的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控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桃潜叶蛾防治中,但大量过度使用农药,已经导致桃潜叶蛾抗药性增加、环境污染及杀伤天敌等问题,因此,利用其他可持续防控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桃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防控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总结了目前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及农药防治方面的进展,以及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并比较了国内外防治方法的差异。对于桃潜叶蛾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生物、生态防控技术和物理防控装备的研究,特别是要开发桃潜叶蛾与果园其他主要害虫的复合迷向剂,防治果园多种害虫。同时,开发桃潜叶蛾专用型发光二极管诱虫灯,降低化学防治的副作用,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目的。表1参6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陈胜
柿(Diospyros kaki L.f.)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近几年来国艺工作者从日本引进甜柿不同品种,已见成效,在我国南力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随着甜柿生产基地的相继建立,发现苹梢鹰夜蛾(Hypocala subsatura Guenee)的危害日趋严重。幼虫吐丝粘连苗木和幼树叶片成苞,取食苞中嫩芽和叶,致使枝秃梢枯,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树的生长。该虫国内外研究
关键词:
苹梢鹰夜蛾 日本甜柿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福维 牛延章 侯丽伟 皮忠庆 王景辉 陈域横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间世代比较整齐,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552粒。防治方法为:(1)春秋季搂烧落叶,校正死亡率为79.6%;(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4.0%;(3)幼虫期每公顷喷洒375g灭幼脲Ⅲ号,校正死亡率为95.2%;(4)对于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分,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校正寄生率为48.2%~57.3%。
关键词: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生 王进泉 张信波 汤天庆 梁文强 王超
褐纹大尺蛾在山东荣成地区 1a发生 1代 ,以蛹于土中越冬。翌年 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 ;雌蛾只交尾 1次 ,雄蛾可交尾 1~ 2次。单雌产卵量 10 5 4~ 170 2粒。卵期 2 8~ 46d。雌蛾寿命9~ 11d;雄蛾 7~ 8d。 5月上旬出现幼虫 ,共 8龄 ,历期 112~ 12 6d。一头幼虫可食叶 440 .6~ 483.2cm2 。蛹期 2 32~ 2 49d。捕食性天敌有广腹螳螂、中华广肩步行虫、敌和三突花蛛、粽管巢蛛、斜纹猫蛛 ;寄生性天敌有斑痣悬茧蜂和家蚕追寄蝇。试验结果表明 :幼虫期采用 2 .5 %溴氰菊酯 ,10 %氯氰菊酯乳油 60 0 0倍 ,5 0 %久效...
关键词:
褐纹大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毓银 吴志远 蒋捷
苌楚鸠蝠蛾PhassusactinidiaeYangetWang是福建近年来严重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新的蛀干害虫.我们于1984-1989年在建宁县猕猴桃试验站进行研究。该虫一年一代,以卵在树兜的地面越冬,幼虫为害猕猴桃植株韧皮部和髓部,外部形成虫屑包,内部形成蛀道,阻滞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轻者枝叶发黄,重者风折枯死。除选用抗虫品种外,采用2.5%溴氰菊脂1:5000液灌注;90%敌百虫晶体1:200制成毒泥塞虫孔;凡士林加敌敌畏环涂阻止幼虫上树;细铁丝钩杀幼虫、捕捉刚羽化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
苌楚鸠蝠蛾,猕猴桃,生物学特性,防治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石冰 江祖森 李锦权 刘志诚 刘建峰 王春夏
本文报道肉桂双瓣卷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短期简易测报方法。在肉桂害虫卵上发现螟黄赤眼蜂,经人工大量繁殖后,两年来在西江林业局下属富石等11个林场53.3 ha肉桂林上散放,取得卵粒寄生率提高60.49%~92.54%,肉桂枯梢率降低27.45%~90.55%的良好效果。应用50%巴丹1 000倍液或每公顷用2%巴丹粉剂37.5 kg,于肉桂新梢抽出2 cm左右喷杀,有显著保梢作用。
关键词:
肉桂 肉桂双瓣卷蛾 螟黄赤眼蜂 防治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顺立 童文钢 李友恭
钩翅尺蛾是黑荆树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la发生5代,以蛹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平均7.2~9.3d,幼虫期5龄,平均历期18.4~29.5d;越冬蛹平均历期148.6d,其余各代9.3~13.1d。成虫寿命6.3~8.2d,每雌平均产卵604粒。主要天敌有中华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猫蛛、沟渠豹蛛等。林间20%氰戍菊脂100倍液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以及施放白僵菌粉炮,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关键词:
钩翅尺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黑荆树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幼莲 劳冲 冯林国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在浙江省慈溪市1 a发生3代,危害植物有14科25种,以幼虫在寄主内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6月上旬,7月上旬到8月中旬,9月上旬到11月,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至10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活动,需补充营养。幼虫7龄,室内可以用生番薯Ipomaea batatas片为人工饲料进行饲养,幼虫有相互残杀习性。在幼虫期,用10%可湿性吡虫啉粉剂7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蔗扁蛾,效果较好;用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 000倍浸泡受害巴西木0.5 h防治蔗扁蛾,3 d后平均死亡率达9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芬 罗庆怀 孔志红 邓颖新 肖顺华
黑斑瘤蛾 N ola melanota Ham pson的寄主植物和生活史在国内外都未见报道 ,1995年首次在贵阳发现时危害紫薇十分严重 .为了探索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在贵阳和长沙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对黑斑瘤蛾卵、幼虫及蛹茧进行了描述 ,报道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生特点、危害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并据此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园林害虫 黑斑瘤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对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王义平 周凯 周忠朗
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桑褐刺蛾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研究发现桑褐刺蛾在浙江莫干山 1a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内做茧越冬 ,翌年 5月初化蛹 ,成虫于 5月末始见羽化 ,6月中旬始见初孵幼虫。幼虫有 8个龄期。以树干主枝打孔注射农药方法 ,对桑褐刺蛾进行防治研究。在幼虫出现前 2周在悬铃木主枝上按 1cm胸径打孔注射 2mL 50 %甲胺磷乳油、 40 %氧化乐果乳油和 50 %久效磷水剂 ,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85 8% ,84 8%和 82 6%。图 1表 4参 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君芳 徐炳潮 陈小忠 吴继来 钟志华
眼斑钩蛾是严重危害山核桃的一种新害虫 ,在浙江临安 1a发生 4代 ,9月下旬以蛹在地表杂草下越冬。第 1~ 3代成虫分别于当年 6月下旬、 7月下旬和 8月下旬出现 ,越冬代成虫翌年 5月下旬出现。该虫以幼虫食叶危害。用 2 0 %速灭杀丁或 2 5%溴氰菊酯 1 50 0~2 0 0 0倍液树冠喷雾除治 ,效果在 95%以上。大发生年第 3代后天敌能起到控制作用 ,不必用化学药剂防治。表 2参 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从俭 邵良玉 尹万珍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关键词:
螟蛾科 防治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宗顺 刘玉生 彭金福 沈光普 廖小平 赵修协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蛀食国外松主干基部皮层的新害虫。该虫在江西吉安等地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出羽化孔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当年12月上旬幼虫越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复苏,8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对该虫各虫态生活习性及其发生环境作了报道。成虫活动隐蔽,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主,营造杉松混交林,避免大面积栽种国外松纯林。虫少时,冬季人工清理虫害木;虫多时,采取人工清理虫源,4~5月成虫活动期施放白僵菌,1~3龄幼虫期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宏 蒋芝云 蒋惠中 吴晓峰 梁细弟
柿伪安瘿蚊主要危害浙江省兰溪市的本地品种大红柿。其幼虫在当年生枝条皮层下取食并形成虫瘿,严重影响柿子产量。柿伪安瘿蚊在兰溪1a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柿树受害枝条上的虫瘿内越冬。正常年份5月上旬成虫羽化,降雨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发生量,多雨湿润的年份发生量大,干旱少雨的年份尤其是春季干旱可以明显降低虫口数量。实生苗上虫口数量很少,以野柿实生苗为砧木,大红柿为接穗的嫁接苗上虫口数量最多;春梢上虫口数量较夏梢、秋梢上多。发现柿伪安瘿蚊上有3种寄生蜂,即黑色广肩小蜂、瘿蚊旋小蜂和一种旋小蜂。防治策略应采用抓住成虫高峰期用药,结合检疫与栽培防治,协调生防与化防措施。还讨论了其发生规律和环境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柿树 柿伪安瘿蚊 瘿蚊 害虫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